李政道和陳省身都勸不要考100分,對“狀元”的崇拜究竟危害在哪?

每年高考過後,

各地都會湧現一批"狀元"來,

不僅報紙電臺大力宣揚,

有的還要組織"狀元"騎馬遊街,

萬千民眾無不頂禮膜拜。

若說老百姓不能免俗也就罷了,

連代表中國最高智慧的頂尖學府北大清華,

也加入到這種低俗的搶奪"狀元"大戰之中,

並且手段不堪入目,

每每還要攀比誰搶的"狀元"數量最多。

李政道和陳省身都勸不要考100分,對“狀元”的崇拜究竟危害在哪?

北大清華招生互掐

各地按從高到低,一分一分排序的方式,

列出一分一段表,

填報志願,並按此錄取。

學校出現了所謂"一分壓千人"的口號,

全社會對"分數"的崇拜達到一種病態的程度。

陳省身,唯一獲得數學界最高獎——"沃爾夫獎"的華人數學家

(相當於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1985年6月15日,

陳省身給中國科大少年班題詞:"不要考第一"。

李政道和陳省身都勸不要考100分,對“狀元”的崇拜究竟危害在哪?

陳省身題詞“不要考第一”

1984年5月2日,

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教授訪問中國科技大學;

在和少年班同學們座談時說:

"考試,只是考一個人的記憶力,考的是運算技巧。這並不是學習的重點,學習的重點是培養能力。"

李教授也勸大家:不要追求考試100分;

真正的學習是培養自己在沒有'路牌'的地方也可以走路的能力,

最後能走出來。這才是學習的最本質的東西。

這讓很多家長不理解: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考滿分啊?

時任中國科大校長朱清時舉例解釋:

他小時候,農民不施化肥種地,單產四五百斤;

後來用上化肥,單產提到五六百斤;

但幾年之後,

不僅產量無法提升,

一些土地因施肥過度,造成土壤板結,

已經不能再種水稻了。

因此,他得出一個結論:

施肥要有度,學習也要有度;

過度用功與過度施肥一樣,

長此以往,不僅成績再難提高,

還可能成為"高分低能"的平庸之輩。

李政道和陳省身都勸不要考100分,對“狀元”的崇拜究竟危害在哪?

網傳“高考難度”——上名校難度?

在目前的應試教育體制下,

"分數"成了學生的"命根子";

什麼"周練"、"月考"、"聯考"……

全班、全年級、全區排名;

畢業班大都要花半年到一年時間,

拼命刷題,重複訓練。

為了提高1分,或者半分,

放棄一切業餘愛好,

甚至連體育課也不上了。

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

學生更像成了"考試機器"。

等到他們上大學後,

發現自己除了"學習",好像什麼也不會;

不僅如此,

由於以前過度重複訓練,

相當於給土地施10遍化肥,

學生"透支"健康,

付出巨大的成本,

最後創造力被磨滅了;

潛能榨乾了,也開始厭學了,

沒有後勁了;

如果碰巧對錄取的專業沒有興趣,

那基本上就平庸了。

這也是所謂"地獄模式"出來的學生,

後期往往不如"自然模式"成長起來學生的原因。

錢學森之問:"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大師?"

除了眾所周知的原因外,

不知這算不算是另一個重要原因?

李政道和陳省身都勸不要考100分,對“狀元”的崇拜究竟危害在哪?

雖然很多有識之士看到了問題所在,

但應試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

在還沒有完善的配套機制情況下,

如果放開,是否會出現更大的腐敗或不公,

不得而知。

因此,雖然每年都有很多爭論的聲音,

但大多數人似乎接受,

應試教育的高考,畢竟是目前還算公平的選拔制度,

它給了無數學子一個向上躍進的機會和通道,

有利於維護社會的穩定。

大家對此有什麼不同看法,

歡迎在下面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