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愛,叫父愛如山

歲月催人老,光陰已悄悄把周爸爸的青春偷走,看著父親日益霜白的鬢髮、日益蹣跚的腳步,周先生有一句話想對父親說,“老爸,您陪我長大,我陪您變老!”

仁父:省吃儉用供六個孩子讀書

何園生和耄耋之年的老父親都是人民教師。在何園生印象中,父親是一位愛崗敬業的教師,退休後仍不離三尺講臺。據何園生介紹,父親是位博學的人,他曾得到當時社會名流教導,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時候,我生活在農村,那時,很多農村家庭的女孩到了十二、三歲就不讓讀書,回家幫父母賺錢。我父親並沒有這樣做,他省吃儉用讓我和五個姐姐都去上學。父親常對我說:人的一生,要有追求,追求可以改變命運。”何園生曾問父親,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麼?是窮嗎?是累嗎?老先生說:都不是。良久,深情地說:“是自己的孩子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對父親所言,何園生開始不甚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終有所悟。

“父親老了,但他的精神不老!”在何園生心中,父親給子女們樹立了善良、純真的美好形象。“我每半月回高安老家看望父親,每次父親都詢問我學習和工作情況,教導我要兢兢業業工作,不要貪圖利益,戒驕戒躁,以更好的成績來報答社會。”

暖父:靠炸油條賣早餐撐起一個家

今年31歲的陳先生出生於上饒,1991年,父母帶著年僅4歲的陳先生來到南昌生活。為了養活一家四口人,陳先生的父母在南昌的街頭巷尾擺攤賣早餐,“我爸爸經常教育我兄妹倆,人的慾望總是無止盡的,要懂得知足常樂”。

陳爸爸在南昌已經賣了27年的早餐,每天凌晨三四點起床,由於長期操勞過度,他的身體日漸消瘦。“我6歲就會炸油條,8歲就會切菜、洗碗,什麼事我都自己幹。”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陳先生從小就很獨立,練就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我父親為人老實本分,即便店裡就一個食客,他都要堅持現炸油條,炸油條的油也基本不過夜。”陳先生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他要每天陪在父親身邊,和父親共同經營早餐店。

智父:對孩子唯一要求就是守法

來自江西吉安的姚先生來電稱,他父親性格內斂,平時話也不多,習慣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的觀點。在他和妹妹心中,父親是一位智者。

“我爸的教育方式是行勝於言。”姚先生曾是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生活無拘無束。“我爸爸為了鍛鍊我的自律能力,在我讀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給零花錢一次性把一學期的給完,一年給兩次。”年少無知的姚先生在兩個月內把一學期的零花錢都花光了,之後再向父親要錢,父親說的一番話讓姚先生終身難忘,“人一定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要經得住誘惑,如果你提前把錢花完,就只能等下學期,這是讓你長記性。”姚爸爸這種言傳身教讓姚先生從小懂得自我控制。

姚爸爸對於子女的教育有一個原則,“你什麼都可以去做,但法律是底線,底線不能逾越。”這也是父親對子女提出的唯一要求。

忠父:鼓勵女兒參軍保家衛國

1990年3月,塗女士在父親的鼓勵下參軍,成為一名空軍戰士。臨行前父親叮囑她,“在部隊裡,要服從指揮,要聽領導的話,戰友之間要相互學習。要學會吃虧、甘於吃虧。”據塗女士回憶,在部隊工作期間,父親叮囑的話常縈繞於耳旁,時刻牢記於心。如今,塗女士的父親已是耄耋老人,腿腳不便,但每天都堅持看《新聞聯播》,關心國家大事。塗女士說,父親就像一朵梔子花,靜靜地綻放,香味優雅,淡淡飄香。她想借助晨報這個平臺對老父親說:“我愛您!”

嚴父:對孩子嚴厲卻經常為兒子下廚做菜

張翔的父親是一名退伍軍人,小時候張翔對爸爸的記憶比較模糊,“因為我出生的時候他還在部隊,在我三歲的時候他才看到我。”張翔說,父親十分嚴厲,但他非常愛我們,他廚藝很好,“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每次回家,老爸都會下廚做我最愛吃的糖醋排骨。其實那時我真的不是很理解父親,因為他太嚴厲了。”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19歲在部隊當兵時,父母為了給我過生日,來部隊看望我,路上媽媽出了車禍,但是父母為了讓我能在部隊安心,一直都沒有告訴我。”張翔說,現在自己長大了,會越來越理解父親,父親雖不善言辭,但心中充滿愛。“時光染白了你頭髮的鬢角,留下的是偉岸的身影,老爸,我愛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