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快到了,你们家乡都有什么习俗?

棒奔霸

端午节,又被称为“五月节”、“端阳节”,为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但是在以前,它是一个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屈原殉国之后,逐渐变成了纪念屈原的日子,也有爱国精神的传递。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所以会有很多的习俗,由于区域不同,习俗也会有所差别,下面小帮手说说我们河南这里的一些习俗,大家对照下,看看和你们当地有哪些不一样。

1、吃粽子

吃粽子估计是全国各地都一样的习俗吧,端午节必须要吃粽子,好像不吃粽子,就不像过节似得,以前的粽子样式很好,一般是糯米,里面加一些枣,就可以了,而近些年来,粽子像被“玩坏”了一样,各种各样的粽子扑面而来,如果说肉粽、豆沙粽、蛋黄粽等这样的,我们还可以接受,但是榴莲粽、青椒肉粽、小龙虾粽是什么意思?更有甚者,辣条粽子又是什么鬼??只能说,大神就是大神,甘拜下风,这些粽子,我是下不了嘴。

2、炸菜角、炸糖糕

端午节的时候,我们这边还有炸东西的习俗,一般是以菜角、糖糕为主(还有其他的),菜角的话,就是韭菜、鸡蛋为原料,糖糕的话,有红糖、白糖,吃起来很爽口,还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家里都会炸很多菜角、糖糕,不过,现在平常街上就有卖的,貌似没有了那种新鲜感。

3、赛龙舟

赛龙舟也是不少缺少的,不过,我们这边的赛龙舟和一些南方区域不太一样,规模不太大,也没有固定的比赛等,往往就是一些部门,组织组织,然后会有一些高校的学生或者是一些民间自发的组织,会来参与参与,一般是在端午节的当天中午举行,也会吸引很多人的观看,毕竟,在平原地区,看龙舟的机会真不多。

4、悬艾叶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悬挂艾叶,除了有好的寓意以外,还具有驱蚊蝇的作用,因为它会散发出一种香味,当蚊蝇闻到后就会远离,同时艾在中医学上,也是一种很好的材料,另外“艾灸”大家也听过,能治病,所用的就是这个艾。

小帮手印象中,我们家乡在过端午节的时候,好像就这4点习俗比较多,当然,可能一些习俗已被抛弃,或者是了解的人不多,已慢慢的变成了回忆,其实,就是以上4种比较常见的习俗,也慢慢感受到被“冷落”了,除了吃粽子以外,其他的好像也没特别明显的节日氛围,所以希望大家,在端午节传统节日的时候,以前的习俗还是不要忘,慢慢的拾起来,这样的话,才会一直传承下去。

最后问下大家,你们当地端午节都有什么习俗呢?评论中说说看。


农民的小帮手

端午节是个沉重的节日,我老家的习俗也挺多的。

比如吃粽子,吃饺子,叠印包,采艾蒿,吃鸡蛋,插杨树枝,挂印包和葫芦,拴五彩线,用艾叶洗脸等等。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到了,妈妈早早的起床包饺子,也把我们喊起来,去采艾蒿。一听说这事,我们一骨碌爬起来,急急忙忙的就走了!因为大人说只有太阳出来之前的艾蒿才管用!我们来到山坡上,壕沟边,细心的寻找,全然不顾露水湿透了鞋袜!忽然妹妹喊起来,“在这里!”我们跑过去,一会功夫就采了几大绺,原来艾蒿都是成片生长的,找到一棵就会发现很多!连跑带颠的奔回家去,怕太阳出来呀!

到家后,母亲把艾蒿洗洗,烧一盆热水,把艾草放进去,泡一会,然后我们都用这水去洗脸,洗手,据说是洗了就不着蚊虫咬了,所以我们都用心的洗着……

之后是吃饺子,吃煮鸡蛋。每人分一个,这是一年中唯一的待遇!因为鸡蛋都留着给最小的孩子和款待客人。还要给放猪的留几个——家乡每个屯都有个猪官,把各家各户的猪集中起来统一放养,中午和晚上再赶回来。

每到端午节这天,小猪官喊”松猪了”格外早!因为今天有盼头——有鸡蛋!只见他一手拿鞭子,一手挎个篮子,全村走一遍,篮子里的鸡蛋就满了!都是熟的,馋得一帮孩子在后面跟着……村里人很讲究,没有一家不给的!鸡蛋少的人家哪怕大人不吃,也要省下一个给猪官!母亲则每次都给两三个的!她说人家风里来雨里去的也不容易!据说端午吃鸡蛋是管肚子不疼的。

之后我们还会去采杨树枝,母亲指挥着我们把叠好的印包,葫芦拴在树枝上,再插在屋檐上;给我们栓上五色线,戴上小荷包,小笤帚,说是辟邪的!而这些东西都是母亲在灯下缝制扎成的!不知少睡了多少觉……

如今,又快到端午节了,母亲却再也不能陪我们过节了!想想母亲在时那些美好的时光,真是心酸!

这就是我家乡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想起来真是值得回味的!


常青树

马上又到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五月节、端阳节、龙舟节等,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端午节被列为我国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节日活动非常丰富,全国各地的庆祝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食粽、赛龙舟、挂艾叶菖蒲、饮雄黄酒等。其中龙舟竞渡最早可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吴越之地的人们以龙为图腾,通过举行赛龙舟来祭祀、娱乐。

艾草与端午

艾草又称艾蒿、艾绒等,可入药,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最重要的就是挂艾草,艾草又成为阳草。每年到了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挂上一捆艾草,既能防蚊虫,还寓意着驱病少灾,祈求祥和的寓意。端午当天采艾草非常讲究,要在太阳还未升起前采到的才是最好。记得小时候,每每到了端午节,就要早早起床,然后到田间沟陇,到处找艾草,采下来带回家。小孩贪睡,有几年的端午节睡了懒觉,起床一看已经日上三竿,当时还颇感遗憾。

端午节采回来的艾草一般不会丢掉,家乡的冬天比较寒冷,经常冻手冻脚,每到这时母亲就会将珍藏了大半年已经干枯的艾草拿出来,取一些放入热水中用来洗手泡脚,据说效果很好。家乡在嫁娶时艾草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聘礼和嫁妆里,总能找到一小捆用红布包起来的艾草。


——上弦月


行营老狼

在我们昆明的宜良县,有一个盛大的狂欢节---花街节,它与端午节在同一天,都是农历五月初五,宜良端午花街是一个历史久远的传统。


每年端午,除了和其他地方一样有吃粽子、挂苍蒲、艾蒿等习俗之外,宜良人还有一个赶花街的传统。宜良花街,历史久远、远近闻名。

宜良属昆明市的一个县,离昆明主城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位于交通要道、高速公路、铁路沿线,交通十分便捷。

宜良的自然条件较好,水量充裕、日照丰富,植物资源多种多样,到了端午时节,丰沛的雨露和炽热的阳光相约而至,宜良就变成了花乡,各式各样的花儿盛放,空气中弥漫着的都是好闻的花香。

宜良花街通常设在乡鸭湖大街,绵延数百米、数百家商家、摊点聚集于此,以盆栽花木为主,盆景、绿植、鲜花、肉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除此之外,与花卉、园艺相关的产品在这里也能找到。既然是赶街,各种传统美味、地方特色也不会少。

我去逛过宜良花街,感觉很是热闹,对于爱花的人来说,那里就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离花街还隔着几个街口,路上就已经熙攘不绝,人潮和车流混在一起。整个花街就像一条挪动的炭火,热度十足。

视野里有数不清的遮阳伞,像是雨后丛生的蘑菇,红色的棚子下绿色的植株排得满满当当,仙人掌开花,金钱树的叶片油光水滑,有紫色花瓣有白色花蕊,有连成片的花盆与瓷缸。

人们驻足停下,与坐在塑料板凳上的店家讨价还价,刚接过一株包好的蝴蝶兰,又被旁边单车篮子里的兰花给勾去了眼光。

小孩子一手拿着棉花糖,一手拿着盐水泡过的新鲜菠萝,骑在爸爸脖子上的时候,还不忘扭头看一看身边五彩的氢气球。

宜良花街就是这样,有鲜花、有生活,很有趣。

当年在宜良花街上买的红掌,如今依然茂盛、生机勃勃,红艳艳的红掌就没有断过盛开,看到它,就让我想起热闹的宜良花街。


这两天看到消息,今年的6月15日至6月21日,宜良县将举办第五届中国昆明国际观赏苗木展览会暨2018宜良花街节,历时七天。时间很长,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时间去体验。


端午假期,去宜良花街逛逛,再买上几盆心仪的绿植、鲜花,一定是不错的体验。

谢谢!


远山墨雨

中国人爱吃,各种习俗少不了吃食。

端午节的吃食就是粽子。家家户户包粽子吃。当然由于南北方差异,关于粽子的甜咸之争也是很久。做为北方人的我,自然是爱甜粽。不过现在这么发达,人口流动性也大,超市里面的粽子甜咸都有,满足大家都需求

在北方,我们这没有什么赛龙舟活动。其他的也有很多。

小孩子,手脚都会绑上五彩线,大人则是象征性的在一个手腕绑一个五彩线,下午来,变把线剪短,扔在雨里,扫除霉运。

当然,还会携带香包,揣着兜里面,一般都是桃子形状的,味道香香的。香包有防止蚊虫骚扰,驱毒避邪的作用。也有美观性。

除此之外,每家每户还会挂艾草,可驱邪避毒,招百福,保健康。


有娱杂谈

小陌小时候最喜欢过端午节了,因为端午的时候可以吃到自己很喜欢的美食—粽子!南北方的地理环境不同,有些习俗也是不同的!小陌下面就跟大家说下我们这的习俗!

习俗一:采菠萝叶

  • 小陌的家是山东这边临沂这边,我们这里用来包粽子的叶子叫“菠萝叶”,每年端午来临之前,都会和家里人到山上去采集“菠萝叶”准备端午节包粽子用。采集多的菠萝叶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卖掉!

习俗二:包粽子

  • 用菠萝叶包粽子,干掉的菠萝叶需要先泡湿,准备好糯米、枣、白糖、花生等包粽子的材料就可以包粽子了,包一个粽子,用2到3张叶子左右。

  • 用菠萝叶包出来的粽子煮熟后,有一种菠萝叶的特殊清香,这是粽子叶无法比的!

习俗三:荡秋千

  • 荡秋千,是小时候在端午节最喜欢的游戏了,端午节之前大人们就会给村子里扎一个秋千,而且扎的秋千非常的牢固,两个人一起在上面荡秋千!

  • 有一种站在秋千上靠自己双腿的力量挡起来的玩法,小陌现在还久久难以忘怀,现在农村过端午很少有扎秋千了!

习俗四:吃鸡蛋

  • 在我们这,端午这天都是要煮鸡蛋吃鸡蛋的,小时候家里自己养的鸡生的土鸡蛋,吃起来是非常香的!

  • 那时候还会在鸡蛋上画上各种在自己喜欢的图案,小小的鸡蛋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艺术品!
  • 假期结束拿着鸡蛋回学校的时候回的时候,还会跟同学们玩顶鸡蛋的游戏,看看谁的鸡蛋最硬!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的电脑的普及很多以前很回味的习俗已经看不到了,端午节也没有以前那么有乐趣了!

我是小陌,以上就是我对端午节习俗的一些个人分享了,大家都还有啥不同的习俗呢?欢迎留言评论哦!


小陌聊电竞

吃赤豆棕

得说现在很多上海人喜欢上了各式各样的粽子,像是肉粽啊,蜜枣粽啊,豆沙粽啊什么的,不过初心还是吃都粽吧。餐桌上的经典口味,甜蜜蜜的就爱这一口。

食五黄

江南一带应该都有这个习俗。吃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

雄黄酒应该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一年阳气最盛的时候,祛邪求福的时候。

吃白和蛋

现在不知道讲不讲就这个了,反正在父辈,习惯把剥了壳的鸡蛋叫做“白和蛋”。

据说端午吃白和蛋,皮肤会和鸡蛋白一样光洁。特别是季节变化,蛇虫出动,人容易生病,蛋白也可以增加抵抗力。

赛龙舟

不止是上海,很多地方都会有赛龙舟的节日活动。

挂艾草

艾草代表招福。而且艾草的气味还可以驱散虫子。

在老上海,人们还会将菖蒲、艾叶之类的,制成花环、佩饰,小孩和女性可以佩戴。

赏戏剧

对于很有戏剧文化色彩的上海来说,端午看戏也是一大享受。特别是白蛇传、屈原等题材,端午看就特别有氛围。

点额头

上海人现在还有雄黄涂小孩额头,驱虫的说法。

而且也是祈祷小孩健康成长,平安的意思。

戴香包

在香囊里放入预防感冒和驱虫的药物,老上海人对香包应该不陌生。从前家家户户都缝制香包佩戴。虽然现在很少见了,但是市面上还是会推出香包,买的人还不少呢。



上海小资美食生活

豫南稻乡,跨居我国南北分界线的淮河偏南,正儿八经的南方。端午节带着明显的南方特色,主要表现在吃上面。 最突出的是粽子,不分南北,都有做有吃,只是内容和味道不同。

第二吃就是中午正餐,和年饭一样的丰盛和隆重。家庭主厨——当地大都是男主人——亲自掌厨,精心做出最拿手的菜肴,以博得满堂彩为达标,否则节后还要苦练。按当地习俗,正餐分炖、蒸、烧、炒、拌五大菜谱,炒菜和凉拌菜一般各四道,炖、蒸、烧菜数量根据吃饭人数,人多各四道,人少减半。



第三吃是时鲜,主要是鲜桃,正上市,配咸鸭蛋,春上麦收时下的鸭蛋,第一波最营养的。


还有个不是吃的,也与吃有关。就是挂艾草。南方空气潮湿,端午开始进入盛夏,瘴气重,人就容易患得湿热之症。自古艾草入药,去湿毒,去瘴驱蚊蝇。鲜艾草挂在门两边,醒神的香味经久不散,干了熬水给小孩子洗澡,一个夏天不长痱子,不生疔疮。

豫南地处丘陵地带,没有大面积的河流水域,就没龙舟这样的大型游戏活动,只能讲究吃了。


普济

我的家在新疆,这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区。新疆的“端午节”会与众不同。这里的民族也过端午节的,一般这里的各民族会聚在一起包粽子、蒸大饼,戴香囊、赛龙舟,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疆是个多民族和谐聚居的地方,特别是首府乌鲁木齐,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全国各地的人来到新疆,又把自己家乡的习俗带到了这里,再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又生成了一种新的习俗,比如端午节,这个从内地传到新疆的节日,就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习俗。包的粽子的形状,就是五花八门,三角粽、四角粽、长条粽、甜的、咸等等,都是各自带着家乡的形状和味道。而乌鲁木齐的本地人,一般都会买一些彩纸,将彩纸剪成不同的形状,比喻蛇,蜘蛛,蜈蚣之类的,在端午节的头一天贴在窗户和门的上面,只要是为了喜庆,对习俗的一种爱戴和喜爱之心。一般都是老年人再做这些。

现在的新疆端午节,更有一些独特的习俗。首先是粽子,由于新疆盛产各种干果,所以新疆人喜欢制作“八宝干果粽子”,用杏干、葡萄干、小枣、无花果干、桑葚干、花生、核桃、芝麻,包进糯米里,再加上新疆独特的“长丝麦芽糖”,在用新疆特有的大张的芦苇叶来包粽子,这就是新疆特有的粽子,甜而不腻、糯而不黏、略带微酸。内地人用艾草来辟邪,而新疆没有,新疆人用“芦苇花”来辟邪,会在门上插一束金色的芦苇花,这是新疆人端午节特色。在大量生长芦苇的地方,博斯腾湖水域周边的县市,过端午节时还会用加工好的苇秸制作五色香囊,这就更具特色了。因为芦苇在《诗经》中,被赋与了“真挚爱情”的美好内涵,用苇秸编出的五色情香囊更是成为见证爱情的珍贵礼物。

在新疆每个地州的端午节都不太一样,比喻在巴里坤,端午节有一种特殊的美食“蒸饼”,这是巴里坤的传统美食,已经成了端午节当天家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面点。蒸饼,就是用红曲、姜黄、香豆子等香料,卷在发酵的面里,蒸成的大型馍馍。一般的蒸饼大概3公斤重,直径在50厘米左右。寓意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老传统,一代代人传下来的。

小伙伴们,欢迎分享新疆的端午节习俗,可可在这里等着你们了!


天山可可

1.吃五毒饼

五毒饼:指模压有五毒虫图案的饼子,旧俗于端午节食用,以祛除毒邪。

网友 xiaoluopeng 说:你看饼上面的花纹是五毒的图案,寓意就是端午节吃了五毒饼百毒不侵,平平安安的,是长辈对子女的一种祝福,至于里面是什么馅儿的,估计跟月饼差不多,五仁的。

2.戴老虎耷拉

端午节给孩子戴上老虎搭拉,驱邪避毒,求吉利!

图自网友:至尊老祖

图自网友:嘀哩-嘀哩

网友 荣田宝宝 说:至今每到端午节前在天津的大街小巷还是能看到有卖老虎耷拉,天津卫人还在传承着这种文化,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饰物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相传在东汉时期以五色线系在胳膊上意为长寿又是为了躲战祸到了宋代剪绸布做小虎(艾虎)、葫芦,配上桑椹、樱桃,以五彩线穿合,再贴艾叶,妇女系于钗头,孩子们拴在胳膊上,名曰“彩绳系虎”。到明清时期天津的制作已大有改进配加辣椒、笤帚、簸箕爱并串有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毒用红绳串联,现在全是孩子们系在衣服的左胸前,其寓意避天灾避邪祟避五毒、祈福、吉祥之寓。

3.赛龙舟

我记得,小时候,一年的端午节前后和奶奶出去串门,好像是在海河正在有龙舟比赛,和奶奶看了会,我问:“奶奶这是什么比赛?”奶奶:“这是赛龙舟,端午节的习俗。”

4.吃粽子

发一张在粽子摊位前吃粽子的老照片

图自网络

我耐吃枣和豆馅的粽子,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