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走到玉林路的尽头 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by 赵雷《成都》

对不起,成都没有赵雷歌里的玉林路。

赵雷歌里的玉林路,其实是一片由密如织网的巷子组成的街区,俯瞰形似一个不规则的梯形,玉林西路、东路、南路、北路、中路构成了这片街区的主干道,在其周围分布着若干毛细血管般的小巷。

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如果你来成都,一定要在玉林住下,坐在藤椅上品一杯盖碗茶,毫无目的的读两行诗,看一场激昂的摇滚乐演出......在这里你可以体会老成都的悠闲自在,又能感受新成都的乖张活力,它是一个刚刚好的“浓缩版”成都。

藏在写字楼旁的后花园

沿着参考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修建的人民南路一直往北,穿过倪家桥十字路口就是玉林小区。纵横交错的道路设施和两旁屹立的写字楼,是成都进军新一线城市的标志。

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玉林小区就藏在这片繁华地段的左侧。转进去,你会以为自己走进了任意门,时间好像戛然而止。

穿行在刚进入初夏的玉林西路,道路两旁的梧桐花次第打开,阳光从树叶缝隙中钻进来,一边担心头顶的花苞不小心掉下来,一边害怕脚下的光斑被踩碎。巷子门口的大爷边吆喝着“龙泉橘子”边剥下一瓣放入嘴里,老太坐在竹板凳上熟练的将葱花上的泥土撕下来。400米的街道,有很多种方式度过一个成都式的下午。

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龙应台说:“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绳子,紧连着土地,使你与春夏秋冬共同呼吸,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你的手可以触摸到水感,你的心灵可以和两千年前的作者对话。”成都就像那个不断向上的氢气球,而玉林,就是绑在氢气球上紧连着土地的绳子。

从农贸市场穿梭到摇滚乐圣地

玉林的巷子有着浓厚的烟火气,一大早,人声鼎沸的农贸市场,菜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家庭主妇们提着装得满满的菜篮子,心满意足地回去给家人准备一天的伙食。到了饭点,家门口撑一张小方桌,炒一道家常菜,再配上一瓶泸州老窖,搬俩小板凳往旁边一坐,就是柴米油盐的正儿八经日子。

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傍晚时分,玉林西路上的小酒馆,排队进店喝酒的人和门口拍照的人,已经成了这条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这片上世纪末就已基本成型的小区,以繁华的夜生活而小有名气,摇滚乐与重金属充斥在街道的每个角落。但它万万没想到,自己这样远离尘世,不急不躁,竟突然间红遍了大江南北,真是“人气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

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同一条街里摇滚乐圣地和农贸综合市场相互交融,彼此渗透,竟觉得他们是如此般配。也许只有在这里,一边刷着熬不完的夜,一边喝着红枣泡枸杞,才不会产生违和。

躲在包子里的诗歌

在玉林西路和东路上,走进一家几平米的小店,就如同走进一整个文艺世界。

上世纪九十年代,玉林吸引了大量的诗人、作家、画家、建筑师、音乐家等来这里扎营,而遍布在巷子里的咖啡馆、茶馆、花店等则成为艺术家们的聚集地。在玉林西路上的沙子堰小区,就驻扎着周春芽、何多苓的工作室。当你拿起圆桌上的一盆雏菊时,沙子堰里的艺术家刚好落下这幅画的最后一笔。

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有人说,玉林的诗歌芬芳与老妈兔头的肉香一样迷人。上一秒手指刚刚划过精致的书皮,下一秒就闻到麻辣的火锅味儿。从文艺小店出来,马路对面就是冒着热气的包子铺,

当你咬下第一口牛肉包子时,脑海里的诗歌灵感已跃然纸上。

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这样描述这片土地:“在这张地图上,这些文化的、艺术的谱系在全球化的潮流中更加含混地并置在一起。实际上,你难以理解这个城市的天气,却无法不喜欢这样的暧昧。”这大概就是玉林独有的生活方式,文艺却不矫情,市井却不粗鄙。

生长在旧商品房外的新芽

玉林有着成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修建的最早一批商品房,一直保持至今。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已经脱皮的楼房却排列整齐,可见当初修建规划之完善。从这里得以看出成都现代发展的开端,虽已过时,但它是成都生长起来的根。

现在的玉林,路边的梧桐树开出了新芽,西路和北路交接处,新开了网红奶茶店、日料店,再往东有来福士广场、省体育馆,穿着嘻哈的高中生一边刷着手机里的推送,一边抖动着节奏。玉林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包容的接收着一切新生力量。

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无论玉林愿不愿意,在时代向前推进的浪潮中,面对的都是未知的未来。它参与构建了成都,却不因有所成就而傲慢。看起来它天生就适合温和地“旧”着,但它的活力是隐藏在时间的流动中,跟着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缓慢进步。

对不起,成都没有玉林路

成都没有玉林路,因为一句歌词难以表达出它复杂而又重叠的存在。

在成都,像玉林这样的小区还有很多,它们都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构建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这种方式,是在走出成都,走到更大环境中时,所体现出来的“成都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