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一、歷史淵源

據沙河民間傳說,唐初年間,戰亂四起,民生塗炭。唐主李淵命二子秦王李世民平定戰亂。在沙河孔莊嶽山與劉黑闥展開決戰。交戰之時,李世民令沙河百姓帶數百面戰鼓齊上陣,擊戰鼓以壯軍威。三軍將士奮勇激戰一晝夜,終於破陣退軍。當地百姓為了紀念這次勝利,把戰場演練的這支破陣擊鼓之樂代代流傳,命名為“秦王破陣鼓”。《秦王破陣鼓》共分為三個章節,被定名為《秦王破陣鼓》、《得勝還朝鼓》、《和平盛世家家樂》。一千多年過去了,直到建國初期,當地家家戶戶逢年過節便會取出大鼓和鑔等樂器,載歌載舞,熱鬧一番。後來又普遍應用在紅白事兒上,這成了當地百姓們的習俗。

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二、呈現形式

秦王破陣鼓以其雄壯的氣勢,獨特的演出風格,深受當地百姓喜愛。

沙河市南金紫村,一聲鼓響,頓時鑔聲、鼓聲齊發,五十餘人身著黃色古裝服,腳穿戰靴,手持鼓槌或鑔,隨著主鼓鼓點,有節奏的表演起來。

五十餘人的隊伍,正中間是主鼓手,一位頭髮花白的老者,他叫韓軍生,這是整個秦王破陣鼓的靈魂。隨著陣陣鼓聲,八名配鼓手分列兩旁,呈三角形依次排列。鼓手的外圍,敲鑔的表演者站在副鼓手一旁。三角陣型的中央,八位手拿小鑔的表演者,跟隨主鼓鼓點,邊敲邊舞。這五十人背後,掛著一張“秦王破陣鼓”的紅色旗幟,刀、槍、棍、棒各種冷兵器羅列於身後,凜凜然不可侵犯。

鼓樂初起,鼓聲鑔聲齊和,氣勢磅礴,表演者威風凜凜,一副嚴肅表情。那鼓聲急促而雄壯,鑔聲陣陣震天,好似千軍萬馬上陣殺敵,為其擂鼓助威;第二段鼓聲漸變輕快,鑔聲清脆,邊敲邊舞,好似慶祝得勝還朝的將士,欣喜歡快;最後一段鼓聲鑔聲趨於平緩,音聲相和。表演者神情舒緩,臉露微笑。呈現出一片太平景象。三段鼓樂,分別是《秦王破陣鼓》《得勝還朝鼓》《和平盛世家家樂》三部曲,三段合稱為“秦王破陣鼓”。聽之既振奮人心,又令人陶醉其中。

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三、傳承情況

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變革,沙河人民把秦王破陣鼓傳承下來,並日臻完善。改革開放後,在追求物質生活的社會大環境影響下,鑼鼓入庫,幾乎失傳。近年來,為了繁榮了農村文化生活,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南金紫村委會動員韓軍生等老藝人重新組織、精心排練,又組成了嶄新的鼓隊,常年活躍在民間,並參加了邢臺、沙河、武安、永年許多大型的慶典活動和文藝匯演,贏得了各級領導和群眾的高度讚揚。

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河北省“非遺”——沙河市秦王破陣鼓

改編:山石(胡英軍)

攝影:高山(李自岐) 涵雪(薛小彥)

製作:涵雪(薛小彥)

聯繫電話:137229399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