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草书是书法金字塔的尖儿,许多人将草书视为老虎,不敢靠近,要说历史上书法大家也不少,但在草书方面,有作为的相对屈指可数,宋代的米芾厉害不?米芾在行书方面那是颇有建树,堪称千古大家,但他在草书上却收效甚微,可见草书之难。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草书在辨识方面不是难事,章法难才是最重要的障碍。关于草书的章法,历代有许多论述,如孙过庭“草以使转为形质,以点画为性情”,怀素“吾观夏云多奇峰”,以及索靖的《草书势》,武帝萧衍的《草书状》等等,读起来往往令人不知所云。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为此,我以自己多年的感悟,总结出草书章法五方面的规律,希望对喜欢草书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1、字不能都是正的

草书讲究“势”,这个“势”,是动态的,“草如奔”嘛!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笔法,其实是悟到了草书的动势。动势体现在字的结构上,就是“不正”。许多人习惯了楷书的端正,觉得草书也应该是端正的,这是最大误区。如果将单个草书字画中心线,则不一定垂直,而且,还要东倒西歪,不能总是一个姿势。这叫斜势求正态。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2、字的大小不能都是一样的

楷书大小差别不大,字与字如兄弟;草书大小差别很大,字与字如父子。草书大字甚至是小字的两三倍,有的字,其中的一笔就是其它字的好几倍。这叫错落成自然。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3、字距不能都是相等的

写楷书时,字与字距离大体相等;行书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而草书字距差别往往比较明显。有的两字或三字挤在一起,形成一个小集体,这叫字组;有的两字相隔很远,而又遥相呼应。三三两两,错错落落,扶老携幼,形成无规律的节律。这叫韵律起波澜。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4、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一行的中轴线上

草书不仅单字结构不正,从整行来说,也并非以中轴线为基准,把每个字摆齐。“字如算子,非书法也”,而是要随着字势,沿中轴线无规律地左右摇摆,甚至有的字整体已经偏离中轴线,只要全行视觉上感觉还是一行就行,这样就形成一种自然的天趣。这叫字散神不散。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5、行与行之间,横向的字缝隙不能对齐

除首尾两字外,其它的字最好别齐平了,当然也不能如砌砖,把缝隙死板地对应错开,规律性不能太强了。这叫错缝呈天趣。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且说,草书字能写多大?这首先不能不说毛笔的物理性能。大家都应有经验,一般来说,毛笔锋长超过一寸半、腹粗超过半寸,在带墨运写、所书点线粗细与笔腹相当时,其复原笔锋挺直的弹性就基本无有了。当然,用这样的毛笔,甚至更大的毛笔,作字儿较大的篆隶楷书以至行书,并无太大问题。因为可以大量用侧锋横刷;但一旦用之作草书,问题便多起来了。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在笔锋不能迅速自然复原挺直状态的情况下,作回环往复、使转不已的大字草书,其难可知矣。不只苦了笔,也苦了作者的手。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笔锋几乎不能复原于顺直的“瘫痪”状态下,其与纸平面的接触也就全然疲卧着了,其所含墨水势必难以在正常的较快书写节奏中,下注于纸上,则其笔迹势必时见虚怯,则其“笔墨”就难可人意,始终不可能达到较理想的状态。此其一也。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即使毛笔是用现代的什么毛毛特制的,能写半尺、径尺甚至更大的大字草书,可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加长自己的手臂;再退一步说,即使我们可以挥手蛮横地作尺余大字草书,可是,我们如何于书写之当下,将自己的眼睛后移到几米十几米开外的地方来调度这大幅纸面上生生不已的笔墨结构呢?

也就是说,不只毛笔在制约书写者,人的身体从一开始就限制着我们。我们的活动空间并非无限;然而,实际中真正的草书艺术,就已有的挥运空间来说,不是足够了么?为何要追求大?勉强而蛮横地将字做大,恣意鼓努其笔,功夫可能做了不老少,可最终效果,是不是吃力不得好,以至吃一些糊涂亏。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一个注重效率的书人,一定要在书法的历史条件内、物质条件内,去作平时的训练,并时时留意于探寻和知觉他自己的笔墨情境,并在自己最熟稔的笔墨情境中进行舒适的艺术创作。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有了这五句话,再注意到笔画轻重的变化、用墨枯润的结合,草书想不长进都难。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此外,想补充几句,一个草书作者,一定要较长期地坚守自己的书体,不要三年两头换样儿。为什么这样讲?因为草书书体本身的流动性很强,而人的肌肉生长与消退,也是容易得不得了。草书书写时的运动平衡及其过程中连续不断的细腻的笔锋变换,最需要的是书写者运动性肌肉群的高度支持。草书的某一种体格、一种风格,在一个书者身上得以建立,既需要不少的审美修养功夫,也需要不小的肌肉训练功夫。有时二者甚至是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相生相克,偏废不得。当然,进一步说,仅坚守也不行,唯不断用功是了。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之所以说起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参与草书评审工作时,还看到有些过去曾有过获奖、或水平很不错的草书作者,这次被选落了。主要原因就是非其旧时草书也;而新上手的东西,还很差功夫。不要因为人家说我们老是写这种草书,就改换门庭;也不要因为自己感到审美疲劳了,就别寻新欢。一种艺术,说玩玩儿自然不错,但要弄得像点样子,就得忍耐着,一根筋,搞下去,千锤百炼,好钢的有。

很多人都说草书是最难的,但你要是搞懂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