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经济实力第一的城市上海真的出不了BAT吗?

「揭秘」中国经济实力第一的城市上海真的出不了BAT吗?

「揭秘」中国经济实力第一的城市上海真的出不了BAT吗?

2018陆家嘴金融论坛期间,在凤凰网梧桐夜话的交流晚宴上,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外界认为上海出不了BAT,这是一个伪命题, Facebook,谷歌,亚马逊也不出在纽约,但他们能不能在上海上市才是真命题。你怎么看?

甚至有人还做了这样一个比喻:缺了顶级互联网公司的上海,就像缺了“埃菲尔铁塔”的东方巴黎,少了时装的米兰——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时尚,而上海这个中国的潮流之都,一下子赶不上时髦了。

上海也很委屈,怪我咯?

其实,真实的上海不是这样的,它的经济水平独领风骚:从生产总值上看是中国第一大城市,2017年上海地区GDP为3.013万亿元,比北京高出两千多亿元。晚上站在黄浦江向对岸看去,东方明珠照耀下的陆家嘴灼灼生辉,在这里无数金融行业的精英用不停歇的加班和奋斗,捍卫上海“金融之城”的称号。

而且,上海并非没有互联网产业,只是每个城市各有所长,各领风骚而已。在中国,北上广深已经慢慢演变为“北上深杭”了。它们的名号分别是,北京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创业企业扎堆的城市,据说中关村的很多咖啡馆里都有人在谈风投;上海是经济和金融中心,GDP也是傲视群雄;深圳是上海之外的另一大金融中心,同时还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大本营,科技创新实力不容小视,华为、万科均聚集于此;杭州是电商之城,一个G20会议带火了杭州的房价,几乎媲美北京上海了,一个马云撑起了杭州经济的半壁江山。

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不是上海经济不行,只是上海的经济重心不在互联网经济,而是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业。

尽管如此,在互联网经济成为一股潮流席卷中国之时,从数据上看:其实魔都上海不缺乏互联网领域的独角兽公司,2017年中国互联网独角兽企业共有77家,上海仅次于北京占比23.4%,列为第二,经济活力依旧。

在这轮互联网浪潮中,上海可谓是起了大早,赶了个晚集。上海曾有很多在行业中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如众所周知的“饿了么”、“大众点评”、“1号店”等等,但奇怪的是这些公司都没有长成BAT,也没有做到京东的级别。

对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上海确实尚未诞生出一家与其经济地位相等的互联网巨头,即便是沪上互联网“老大”携程的体量远远无法与BAT相提并论。

「揭秘」中国经济实力第一的城市上海真的出不了BAT吗?

为什么上海出不了BAT,是谁掐住了上海互联网经济的脖子?

1、上海的互联网产业败给了“资本”市场。

纵观今天的互联网江湖,最大的三大巨头BAT正在不断吞食创业市场。有分析称,位于食物链顶层的阿里巴巴和腾讯,正在资本市场上一层一层往下通吃,结果就是上海的互联网公司不断被人买,被收割。

据统计显示,很多诞生于上海的互联网企业都难逃被卖身资本市场的命运。截至目前共有十多家上海知名互联网公司被卖身,其实每一个团队的创始人都有极强的创业使命感,只是最终“败”给了资本。它们的命运令人唏嘘:有的早已成功登陆美股,例如世纪佳缘、麦考林等,却最终在股价长期低迷的背景下,却难逃被收购的结局;有的败给了竞争的残酷,例如安居客、易迅网等,最后被人接盘出局。

2、上海是一座精致的城市,却缺乏创业的疯狂激情。

在北京创业者的身上,大多带有疯狂的基因,比如:刘强东能从中关村的一个小柜台做起,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京东商业帝国。还有更疯狂的雷军,中年创业,被誉为中国乔布斯,将小米一路带到了港交所的上市舞台上。

这些北派的创业者身上,除了对产品本身的执着之外,他们更多谈理想、谈情怀。这种乐观的创业精神带动了一股股投资热潮,某种程度上,这里更像是冒险者的乐园。

但在精明务实的海派眼中,这种疯狂是不可想象的。据有关媒体报道,在北京招人,谈创业理想与情怀很容易打动对方。但在上海,很难靠这些去打动人才,对方最关心的是薪资问题,最后可能还会来句家长不同意。估计大家都了解上海的丈母娘很厉害。

而且,在上海,很多年轻人本地人的第一就业选择并非是创业型企业,很多上海人拆迁有房根本不愁钱花,选工作的首要因素还是考虑稳定。一位上海创业公司的资深人士说道:在面试时曾遇到过一些能力很强的应聘者,但最后都选择去国企或政府部门,而不愿意冒险到创业公司。

3、上海的创业者很孤独,融入上海的门槛相对较高。

在深圳,有一句著名的招揽人才的口号是:“来了就是深圳人”,不仅如此邓爷爷还在这里画了一个圈,将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

有分析称,上海在这方面稍逊一些,各类人才的引进要面临一系列实质性问题,包括子女就学、户口、高管退税。很多优秀的人才在上海解决不了户籍问题,去了珠三角或者新晋的新秀杭州了。

尽管在北京,人才的落户门槛也不低,但是论烟火气息和人文环境,北京更加平易近人。有创业者称,北京、深圳的互联网从业者交流很频繁,晚上下班就呼朋唤友出去聚。上海这边下班了就各回各家,对于在上海没有家人陪伴的外来创业人才来说,时常会感觉很孤独。

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缺少创业气氛。此外,上海还缺少一个区域能够形成价格的洼地,让创业企业在早期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能够生存下来。

即便没有BAT,上海的未来依旧势不可挡!

正如,邵宇在凤凰网梧桐夜话上所表达的,外界认为上海出不了BAT,这是一个伪命题。上海没出过 BAT 这样的互联网超级巨头,是事实,可纽约也没出过 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tflix、Google),那又怎样?纽约一样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宇宙中心。

可是上海有在全世界很多国家的用户数都名列前茅的 WiFi 万能钥匙,有数不清的充满活力、充满创意的小公司。言必称 BAT,其实挺没意思的,BAT不代表互联网,互联网也不非得是 BAT。

上海还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重镇,从易趣开始,易迅、1 号店、小红书、拼多多,上海的电子商务一直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

上海更是中国网络游戏的首都,从盛大开始的游戏血脉,经九城、巨人、游族、米哈游,一路绵延至今。

还有,上海正在区块链时代迎头赶上,上海拥有万向区块链实验室、比特创业营、NEO、量子链、边界智能、唯链等重要的区块链组织和项目。相比交易所、矿场、矿机公司聚集的北京,上海的特点很鲜明:更关注区块链底层技术,是目前鱼龙混杂的行业里,看起来最体面、最有想象空间的地方。

谈及区块链,邵宇表示,“上海有两个优势,一是产业基础完整,二是有最完整的金融要素市场,前者可以形成产业联盟链,后者可以形成金融联盟链,然后打通二链,创造再多的应用场景和参与机构,推出爆款产品形成闭环,完成战略布局卡位。”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跨境人民币使用、沪港通、债券通、原油、期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先行先试,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2018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表示,继续支持上海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先行先试。

一是,坚持市场驱动的原则,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二是,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支持上海先行先试外汇管理改革,拓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自由贸易帐户功能,推进资本项目管理的便利化和可兑换。


三是,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在中国股市、债市、货币市场、汇市,都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金融服务方面,上海聚集着人才的优势,有着巨大的潜力。


四是,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未来的主线是按照国民待遇原则,逐步放开股比限制和业务牌照限制,上海作为国际中心在这方面竞争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


第五,在引领金融科技发展方面上海也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上海没有BAT,那又怎样?但上海经济很健康,上海的未来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