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江书院」荐书:通人性而逍遥

1

『拦江书院』周日荐书

福 利

老规矩

送下期荐书书目一本

《 庄 子 》

「拦江书院」荐书:通人性而逍遥

宁采臣:雾老师,我看到桌面上有两本《庄子》,这次推的书是《庄子》?

雾老师:对,本周我们推出的书是《庄子》,《庄子》也是我们国学体系的一部分。为什么推、如何推这本书呢?我们给大家备了两本书参考书。

宁采臣:一个是《庄子-现代版》,作者是流沙河。

雾老师:这本一般不一定能买得到。这一本是我们现代人的一种解读方式。这一本是奥修版的《庄子心解》。

宁采臣:印度思想家?

雾老师:对,奥修是印度思想家。我们是希望从这两个角度,让大家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体系、智慧本身,它能让我们体悟的更深一些。

宁采臣:

庄子是属于道家方面的思想家,从老子那边继承下来的?

雾老师:老庄吗!他一直是这么一个体系,但是我们一直在讲智慧,我们从智慧的这个角度我们不分这些体系。分这些体系干什么呢?重要的是说些什么呢?

宁采臣:反而分了体系就把自己限制死了。

雾老师:对!我们日常读书终究不是做学问。

宁采臣:对,对。最后还是要拿来用的。

雾老师:既然是拿来用的,哪管它是道家、儒家、佛家,能用就是有价值,这就够了。

宁采臣:那为什么老师要推这两本书呢?

雾老师:推这两本书呢,是因为时间。你想,现在是什么时间呢?要春节了。春节之前,大家心里呢即悠闲,又烦乱。为什么烦乱呢?因为太悠闲了,所以烦乱。为什么悠闲?因为太烦乱,所以悠闲。这就是我们说的人性自然生出的一种纠结的力量,你悠闲者必烦乱。

宁采臣:毕竟想的事多。

雾老师:对,烦乱者必悠闲。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来读读《庄子》来净化净化我们的心。或者说是如何打发一下春节这个孤寂的日子。所以我们推出这两本书。

宁采臣:老师,打发日子我们好理解,那为什么说《庄子》能净化心灵呢?

雾老师:因为《庄子》它是最古老的心灵鸡汤。你看我们刚才说的老庄,我们看老子,老子的《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什么意思呢?没人跟你说。那你看这个《庄子》呢?他不跟你说这个,它上来给你讲个故事。你比方说,里边《逍遥游》讲的一个人要有大心胸、大格局。看这个世界不能局限于眼前,而是要拓展到无限的宇宙,只有在这个无限的宇宙当中才能做到逍遥游。但是它不跟你讲一堆废话。它上来就给你讲一堆故事。

宁采臣:

这个就很贴近生活了。

雾老师:你比方说“望洋惊叹”的河伯,类似于井底之蛙似的。河伯觉得自己的地盘够大的了,到了海边一看,哇!海这么大。小格局见过大格局,你才知道自己如何去想。所以庄子这个人,是战国这个年代的一个大心灵鸡汤家。他搞了无数个心灵鸡汤,厚厚的心灵鸡汤。大火读起来,即觉得里边深奥无比,又回思无穷。但是不知道如何应用于生活之中。

宁采臣:心灵鸡汤就有这个问题。

雾老师:对,其实这就是我们接下来的话题了。就是你读《庄子》如何把心灵鸡汤应用于现实。这个厉害在什么地放呢?首先我们说,什么是心灵鸡汤?它是把生活中的原理抽出来,而这个原理是抽象的。当我们说的时候,那你是没有感觉的。比方说一个人做事要有度,如果太过,就像孔子说的: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但是这么说完之后,怎么就是矫枉过正,怎么就过犹不及呢?那我又该怎么做呢?我们所说的全都是抽象的词。

宁采臣:都是过度理性化的。

雾老师:对。而《庄子》里边,他给你讲两个故事,他讲第一个故事,庄子在走路,看到路边的树歪七扭八的树,没被砍,直的树被砍了。为啥直的树被砍了?

宁采臣:因为有用。

雾老师:对,有用就先灭了你。然后庄子告诉学生:孩子们,做人不能有用,有用就会被砍的。

宁采臣:要像那歪七扭八的树。

雾老师:大伙就想,一定要歪七扭八。晚上到了一家借宿,借宿后大伙开火要杀鹅,杀鹅要杀那只?杀那只不会下蛋的,为啥?因为他没用。庄子告诉大家:做人要有用,没用会被杀。弟子疯了,问老师:老师你白天说做人不能有用,晚上说必须有用。到底怎么办?庄子就给你讲清楚了:有时候有用是危险的,有时候是没用是危险的。你必须要介于有用与无用之间。砍无用的时候你有用,砍有用的时候你没用,这就得了?你怎么能这么固执呢?

宁采臣:不要拘泥于一个字,一句话。

雾老师:对。你回到《道德经》上,他就会说:曲则全,枉则直。这么一堆话。他是让你做事要周转一下,要想到这么一个第三步。而这里边《庄子》一系列则通过故事来讲。然后呢?你注意,那么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应用了吧。我们现在学一个技能也好,做一件事也好,那我们知道这个事肯定有好的一面,也肯定有不好的一面。你比方说你骑自行车,两个多月穿行中国,好的一面是磨练你的意志,那坏的一面呢?

宁采臣:太累了,太冷了。

雾老师:岂止是太累、太冷了。两个月不跟漂亮姑娘在一起。那么下次穿越中国你该怎么骑?

宁采臣:带个漂亮姑娘一起。

雾老师:你看是不是!这就把我们这本书就给应用起来了。

宁采臣:雾老师这么一说,除了抽象的这个我明白了,感性的认识我也明白了。

雾老师:对。我们讲从《庄子》完成这么两个过程。第一,从现实中从具象到抽象,然后再从抽象到具象。这就是我们说的心灵鸡汤的这么一个过程。而你读这个心灵鸡汤的时候,你完不成这个过程。从鸡汤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象这才能回到自身。

宁采臣:这两本书确实对我们阅读《庄子》帮助很大了。

雾老师:这两本书并不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因为刚才说了,你要达到这个目的不一定从《庄子》入手。《庄子》这本书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了。但是,它在《论语》、《道德经》里都排不上号。想过没有它为什么排不上?

宁采臣:是不是因为它说的东西是不是太抽象了?抽象过度了?

雾老师:再抽象它也没有《道德经》抽象。之所以排不上,是因为我们刚才说的,在大家应用这个体系的时候,它太具象了。而《道德经》里边的原理它可以永恒的贯穿下去。而这个东西你还需要一个重新恢复原理的这么一个过程。这么一个过程大家不一定能够完成。所以我们推荐这两本书。一本是流沙河先生的。他把这本书用现在的语境重新给翻译成白话文。那么我们过年的时候这里边的文字就可以让你心领神会的一笑。

宁采臣:就有点像小说的感觉,就是一个个的故事。

雾老师:对。这是中国人的解读方式。我们再来看看印度人的解读方式。然后你琢磨一下子,原来一本书,两种不同的人,他解读的方式不一样的。

宁采臣:中国人和印度人的解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雾老师:那么你就知道,不光是书是这样,我们说话做事,在不同的人那里反应都是不一样的。你注意没有,阅读它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嘛。孔子怎么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习是什么意思?实践!我们读一切书的目的。

宁采臣:都是为了实践,都是为了习。

雾老师:对,用我们常说的就是,都是为了忽悠。什么是忽悠呢?就是能让自己把道理讲明白,能让自己的自由度扩大,能让自己的幸福感增强。能做到这些,即使不读,我们也说都读了。但是如果说你读了都做不到。我们只能说……

宁采臣:还不如不读,白读了。

雾老师:是的。是这样的,语言文字跟我们心里隔了一层。有一句话说的是:我爱你,与你无关。听到过这句话吧。现在是我发火,与事情无关。只是因为这个事情刺激我的心里产生了愤怒。儒家、道家、佛家所有这些都是讲修心。为什么讲修心呢?说白了我们的心灵鸡汤万古千秋不会变的一句话:你牛了,环境就弱了。你不行……

宁采臣:环境也会欺负你,谁都来欺负你,其实就内心的修行不够,内心的力量太弱了。

雾老师:对的。所以才会一个人发火。我们看的各种影片,主人公一般都是英雄,英雄都有一个特点,不发火。他最后的愤怒一定要拍死对手。但是前边他怎么受到羞辱,他都不发火。但是如果这些发生在我们身上,还没有羞辱呢,对方眼睛刚刚看我们,我们就毛了。所以很多人在电视剧里就活不过一集半。凡是发脾气的都活不过一集半。所以我们读这本书,包括我们在学校学的技术、数学、物理。这些都是让我们强大,让我们能力强大起来。当我们强大起来的时候,周围的这些事儿就不是事儿了。那你还会有那种内心的烦躁之类的吗?大学生去答小学生的题会烦躁吗?

宁采臣:当然不会了。

雾老师:那小学生回答大学生的题呢?

宁采臣:那是相当烦躁了。

雾老师:你看对吧。这就是我们读书的目的。还有修心的目的。这也是你能从《庄子》这本书里就能感觉到。《逍遥游》、《大宗师》、《养生主》这个话题有什么特点?大!特别的大!因为

凡是让人痛苦的思维都是小的都是内向的,我们称之为封闭的。比方说,我恨你。这个恨是一种封闭思维。

宁采臣:是一种内心的,内部的思维。

雾老师:对!他越是恨就越是封闭的,越痛苦。但大呢?刚刚你踹了我一脚,踹就踹吧。我忙着去做别的呢。所以《庄子》给我们一种大的格局大的心胸。尤其春节的时候。春节过年的时候你心胸小了不行。会有多少人过来问你:结婚了吗?有对象了吗?生小孩了没有?孩子考了多少分呀?你心胸放不开不行的。这是一本春节答三姑六婆问题解。

宁采臣:应付自己内心不够强大的一本最适合的书,真是应景了。太棒了。

雾老师:谢谢拦江书院的各位同学们,谢谢!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