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父母門口蜷縮著睡了一宿,到底幾歲分床最科學?

一位媽媽在孩子4歲那天,開始嘗試分屋睡。

第二天早上,媽媽早起,想去看看獨自入睡的兒子,結果打開房門,發現孩子蜷縮在門口睡得正酣。

這位媽媽頓時心疼不已,孩子爸爸看到也眼眶溼潤,於是孩子又跟著大人一起睡了。

到底幾歲和孩子分床合適?怎樣才能做到順利和孩子分床(屋)呢?

孩子在父母門口蜷縮著睡了一宿,到底幾歲分床最科學?

現在主流的專家建議一般是這樣的:

3歲以前,同床睡;3歲以後開始嘗試分床,6歲以前最好完成分床這件事。

也就是說,我們對同床和分床兩種方式做一個方式和時間上的折中,先滿足孩子的安全感,等他有足夠的心理能量來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再適時地培養獨立性。

孩子在父母門口蜷縮著睡了一宿,到底幾歲分床最科學?

需要指出的是,在孩子3歲以前,這個同床其實應該包括兩種情況:

如果房間小,放不下嬰兒床,那麼可以考慮同屋同床睡。不過,床儘量大一些。如果房間大,你也可以考慮同屋不同床的方式。

在大床邊上放個小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讓他睡小床,但小床一側的門最好是打開來,貼到你的床邊,這樣晚上你可以碰到他,可以方便餵奶,又不至於壓到他。

等孩子稍微大一點——最早6個月以後,1歲以後更好——你就可以把小床柵欄門關上,放在你們屋的另外一個角落。

當然,很多孩子在分床、分房的過程中,會表現出強烈的抗拒心理,讓分床這件事變得非常困難。

其實,孩子不喜歡分床的原因可能有3點:

恐懼黑暗

太依賴爸媽

害怕孤獨

針對上面這3種情況,總結了一個更具體的分床口訣。

孩子在父母門口蜷縮著睡了一宿,到底幾歲分床最科學?

巧用“繪本套路”

跟孩子讀一些獨立睡覺的繪本,讀完可以跟孩子說:“你看***一個人睡得挺好的,挺開心的。”

從這個角度去跟孩子做溝通,讓他知道,給他建議一個“大家都是獨立睡覺的”這樣一個概念。

建立溫馨的入睡儀式

入睡儀式包括哪些步驟呢:

幾點我們該把玩具收起來了

幾點我們該洗澡了

幾點該洗刷了

然後,穿上睡衣,到了該讀故事的時間

讀完故事,熄燈,睡覺

這一套儀式每天都要堅持做,讓孩子形成習慣。以後,每次做完這套入睡儀式,你和孩子的身心就會自動調整到“我該入睡”的狀態。

提前精心佈置小房間

建議在準備和孩子分床之前,讓孩子自己去挑一張喜歡的床或者一套床上用品。很多時候,孩子有了參與感之後,就不會對分床睡那麼抗拒了。

還給孩子準備一個喜歡的小玩具,併成為孩子的依賴物,那麼這個小玩具會起到非常大的安撫作用——當孩子感覺到,有些東西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他心裡就不會那麼害怕了。

克服黑暗有夜燈,開門注意人別吵

針對害怕黑暗的孩子,不一定非得熄燈睡。我不反對在屋裡有一盞小夜燈,讓孩子能看到。當然,更好的方式是他的房間裡沒燈,但他那個房門能開著,門外頭有燈光,這樣孩子的恐懼感會下降很多,他會覺得相對安心一些。

另外,全家人最好能夠和孩子同時入睡,尤其是剛分床這幾天,讓他有一個儀式感,可以更好地讓他接受分床睡的模式。

如果你做不到同時睡,那麼說話聲音一定要小一點,不要讓孩子產生“只有他要睡覺,大人還在玩”的感覺。

哄孩子不能靠欺騙

不要做你兌現不了的承諾,不要承諾他:“媽媽不走”“媽媽今天晚上就陪你了”“就在你床邊一直坐著,我不會走的”……

很多媽媽覺得孩子那麼小,哄孩子騙騙就可以了。可是,如果孩子發現自己受騙了,就會加重他的恐懼,就越難跟你做分離。

我們可以溫熱而堅定地告訴孩子:“媽媽現在可以陪你,我們講故事,看繪本……等你睡著了(等到了幾點鐘),媽媽再走。”

選一個合適的時間分床很重要

千萬不要在自己很忙,或者第二天有急事的情況下,安排和孩子分床,這樣你往往會因為心急焦慮而導致分床失敗。

選一個孩子身體沒問題,工作上、家裡也沒有什麼煩心事,大家都很和諧的時間段(大概一兩週的時間),合適的時間有助於分床這件事情的順利解決。

孩子在父母門口蜷縮著睡了一宿,到底幾歲分床最科學?

你們家都是孩子幾歲分床的呢?這個過程中都發生了什麼小插曲可以一起分享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