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娱乐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流量小生、当红小花、戏骨戏精,处在镁光灯下的娱乐圈,是大众好奇却又遥不可及的。除却明星大咖,在其周边工作,与其有交集的人,例如苏芒,也是吃瓜群众所关注的,因为他们是离爱豆最近的人。那么,

娱乐圈的“苏芒”们的工作真的如我们所想的一样甜蜜么?

混迹娱乐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朱墨,前华谊兄弟宣传总监,也是迄今为止华谊最年轻的宣传总监,工夫影业的合伙人,没错,就是出品了“现男友”李现主演的《河神》的工夫影业。作为从事电影工作逾十年的“内部”人士,混迹娱乐圈是什么体验呢?

混迹娱乐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文 | 朱墨

我是做电影宣传的,和各位明星的经纪人打交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记得当时电影《风声》宣传期,我跟某重要周刊主编谈了9月连续四期的合作,公司一分钱都不用花,对方给我们连续四个星期的封面,还承诺在每一期的封面上都打上片名《风声》,这在户外就是直接的硬广,过去这家刊物从未给过任何一部电影这样的支持规模。搞定之后,还没来得及开心多久,我却要面对个别经纪人的连番通牒,他们都要求自家艺人的封面排在第一期,彼此之间互不相让,全都来给我施加压力,我希望他们尊重杂志社本身的计划,没人理我。后来,其中一位经纪人在拍摄的时候私下跟周刊签了约,定了出版日期,导致另外一位经纪人知道后打电话跟我大吵几十分钟……

混迹娱乐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再比如,每次团队精心设计好发布会的流程和串词,发给各位经纪人之后,一定会收到潮水般的修改意见。谁先出场谁后出场,谁先说话谁后说话,谁要第一谁要压轴,全都要掰扯好一阵子。我们谈好了各种电视节目的录制,又要面对谁要和谁一组,谁不和谁一组,为何要我去这个节目而别人去那个节目,为何我要录三个节目而那个人只需要录两个,为何我只能录两个节目而那个人可以录三个……总而言之,多了不行少了不行,先了不行后了不行,永远都是看着别人分到的东西好。

这些情况下,有时候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好话说尽却毫无用处时,就要“欺硬”。

某电影宣传期,女主角是某二线明星,以前没合作过,不清楚其风格。某天在发布会后台,同事跟她说一件需要配合的小事,因为该同事说话的方式毕恭毕敬、战战兢兢,结果换来女明星一个白眼,意思大概是“你凭什么来直接跟我说话,去找我的工作人员”。

过了会儿,另一个同事过来,直接叫女明星的名字:“××,你来签一下海报。五分钟之后准备出发。”女明星非常爽快地答道:“好的!”

混迹娱乐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欺硬”,其实就是要随时随地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态度,不要因为对方比你位高权重,就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明星和经纪人都难相处。

张涵予身上没有明星的“臭毛病”。工作期间不讲究排场,要不是因为一次意外,他可能连助理都不带。

混迹娱乐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自从这次之后,大家都不敢掉以轻心,出差时都会让助理跟着他一起,必要时帮忙做一些推拿。不管拍戏还是宣传期间,其他演员都把张涵予当成主心骨。他年长大家几岁,也乐于当这个大哥。以至于在电影结束后很久,大家重新聚在一起时,都还是会“连长”“连长”地叫他。

《集结号》里的另一位演员,现在已经做了导演,拿了影帝,因为“跑男”被全国人民熟悉——邓超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拍摄《李米的猜想》时,我对他做过一个很长时间的采访。谈到这部电影,他是这样概括的:“这是一个疯狂的故事,它像北京现在外面的天气,是灰色的,灰色的苍白,但有一丝温暖的火光,就像我们进入现在这个小屋一样。”

尽管现在邓超在微博上是个“逗比”形象,但了解他的人都更愿意说他是“戏痴”。2015年邓超与曹保平合作的《烈日灼心》,让大家再度见识到这位演员的魅力,而他们之间的创作火花,早在《李米》时就已经熊熊燃烧了。用曹保平的话说:“邓超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没有止境的人,有时这种无止境都让我感觉他是成心较劲。

混迹娱乐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邓超是演员里为数不多的,在各种场合会主动跟认识的工作人员打招呼的人。我们在《集结号》时相识,在宣传的过程中慢慢熟络,后来我从华谊电影转去电视剧宣传部,第一个项目就是他演的《艰难爱情》。那部剧收视率很好,剧组办了庆功宴,王中军老板也来参加,现场其乐融融。邓超来的时候,特意买了一盆花送给我,感谢我的工作。2011年他跟孙俪结婚,也让同事送来了喜糖。

在搜索引擎里打上“冯小刚”三个字,自动关联出来的字眼,不是“炮轰”就是“发飙”。不过,作为跟他工作最久的宣传人员,我倒是见过他不为人知的温柔一面。

混迹娱乐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那年冬天,《集结号》在上海做了一场宣传活动。结束后直接去机场,刚巧只剩我俩同行。车里空调开得很热,我就把羽绒服脱了下来。到地方下车,我左手拎着包和电脑,右手夹着羽绒服,还拖着一个行李箱,看起来颇为狼狈。冯导下车后,从后面急匆匆跑过来:“朱墨,我教你个办法……”说着把两个包搭在拉杆箱上,又把我的羽绒服卷起,塞到拉杆与包之间,“这不就轻松多了吗?”

到了办理登机的柜台,我们舱等不同,他招呼我去他那边check in,一手抢着接过我的行李箱,放上了传送带。手续办完,登机牌递给我,这时的他,分明是个训练有素的父亲。

但涉及到工作,他的温柔就会消失殆尽。

电影宣传期,我最怕接他电话,接了八成就是劈头盖脸一通训斥:“你们怎么把官网上的资料都写错?!”“这次发布会流程安排得不好,我们在台上特别干,说到后面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怎么能说这片子里有娱乐元素,简直就是愚蠢!”诸如此类,不绝于耳。

在各种宣传活动的现场,他也开始皱着眉头问“朱墨呢?”,那感觉实在让人压力山大。每次同事传话过来说“冯导找你”,我都能感觉到自己心惊肉跳的。很多时候甚至希望自己还是那个刚进公司的小孩,因为弱势可以被体谅,现在当上这个鬼宣传总监,反倒一直被骂。

骂归骂,等电影上映结束了,他又总是张罗着请大家吃饭喝酒,抽奖发钱。稍微喝得高点,还会冷不丁送上一个大拥抱:“辛苦了,墨儿!”

他就是这么一个喜欢对抗权威,有什么就非要说出来的性情中人。就像那个溜达在胡同里,见到不平事总要管一管的六爷,最后即使拼了老命也要单刀赴会,去跟对方论论理。就像《老炮儿》最后,六爷在冰面上发出的无声怒吼,看似来自冯小刚的口,其实来自每个人的心。只是很多人没有勇气拿起那把武士刀,冲到对手面前拼命罢了。

混迹娱乐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所处的行业是最赤裸裸的名利场,在这里,有万众簇拥的明星名流、有高楼大厦和香车美女、有数不清的晚宴和party,距离这些东西越近,就越容易发现,很多事情不过是镜花水月,一番幻象罢了。

假如你是一个无名之辈,即使你有全中国所有大咖的联系方式,你给对方打电话发短信,也不会得到任何回复。假如你是一个“有用之人”,你不需要有这些联系方式,别人也会主动找上门来。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你对别人“有用”,那就是你的价值。

刚开始工作那两年,常常把“华谊兄弟”挂在嘴边,觉得是一面旗帜。后来慢慢懂得,公司是公司,你是你。如果在别人眼里,你永远是“华谊的朱墨”,说明你还远远不够强大,也难怪别人会对你态度闪烁。等什么时候你自己是一面旗帜了,周围一切自然就不一样了。到那时,不仅你不再需要去积累什么人脉,可能你早已升级成了别人心中的人脉。

混迹娱乐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想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就不会再抱着已有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开始思考自己真正的价值。决定出国读书,也是希望在过惯了安逸生活之后,再让自己重新燃起挑战的勇气。

UCL电影研究硕士,帮我添加了一枚漂亮的标签,它证明我在三十岁“高龄”时,依旧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跟成龙大哥那本书的出版,帮我添加了另外一枚漂亮的标签,原来我不只可以做宣传,还可以写东西。回国加入工夫影业,尝试去做公司管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现阶段,开始学习独立制作项目,不再满足于背靠大树好乘凉,希望能再挖掘自己更多的潜力。

说到底,与其挖空心思进入圈子,经营人脉,不如挖空心思经营自己。有朝一日,如果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帮助到别人,那才是体现价值最好的方式,你也一定会因此得到巨大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