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散讲」18、辩证法是个什么鬼?

文/老九


我们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全长约5464公里,流经9个省和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可是,当我们说起黄河的时候,我们说的是哪一条黄河?河水分分秒秒都在奔流,分分秒秒都在冲刷着河床,每一时刻的它都跟上一时刻有所区别,也将区别于下一时刻。我们说起黄河的时候,说的是哪一个时刻的黄河?

我是老九,可是我也分分秒秒都在变化。小的时候在不断成长,现在又在不断衰老;我打完这行字,就已经变得跟刚才不一样了。不仅是身体,我的思想也一直在发展变化。小的时候啥都不懂,现在肯定要比小时候知道的多多了,而且,也许去年我还是一个好战分子,今年却已经变成了和平主义者。所以,当人们提起老九的时候,说的是哪一个老九?

这两种情况说的都是变化的情况。生命体和非生命体都一样,都存在一个变化的问题。哪怕是一块石头,它也分分秒秒都处在变化之中。

郭敬明身高1米47,刘翔身高1米89,这两个人比起来,郭敬明矮,刘翔高,可是要跟身高2米26的姚明比起来,郭敬明的矮固然还是矮,可刘翔的高却变成了矮。当我们说起刘翔的高矮时,应该怎么说才对?

「老九散讲」18、辩证法是个什么鬼?

刘翔是高还是矮?

高矮是比较而言的,这种情况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老子》列出了跟高矮类似的有无、难易、长短和高下,没列出的还有前后、左右、大小、强弱、虚实、刚柔、利害等等,没准还包括善恶和美丑。所有这些,都是比较的问题。

以上所说的这些,变化和比较,就是所谓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前面几期已经说过,这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很早就有,东西方都有,不过别看它们早,只怕所有反对辩证法的人都过不了这“朴素”的一关。

变化和比较都是对绝对的突破。我们单独拿出“黄河”、“人”(老九当然是人,这个不用怀疑)和“高”的概念来,它们都是绝对的,是不考虑变化和比较的。“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这里面没说是什么时刻的黄河,人们默认这个黄河是个一贯的、没有变化的黄河。“老九是个和平主义者”也一样,“姚明个子高”也一样。

这样,我们就有了两种看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忽略了变化的“静止的”方法,另一种是强调变化的“发展的”方法;一种是忽略了比较的“孤立的”方法,另一种是强调比较的“联系的”方法。这便是形而上学的方法和辩证法的方法。

形而上学的方法也就是形式逻辑的运用。它强调概念和判断的稳定性,要求概念和判断不能游移不定,必须保持同一。这是一种“切片+隔离”的方法,即从时间的长流中截取一片并将它与外界隔离,研究从它自身能推导出什么来。这就是演绎的方法。

也许我们的数学大厦的确像康德所说的那样,是以某种综合判断做为基础的,但不管是不是这样,它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毫无疑问的来自于演绎法的成功运用。辩证法还没有狂妄到无视数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地步,所以,一切声称辩证法跟形而上学水火不容的说法,都是莫须有。

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喜欢用“扬弃”这个词。这个词含有很强烈的否定的意味,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给辩证法带来了上述的无妄之灾。但扬弃所包含的否定并非是完全的、简单的否定,它代表了一种部分否定,反过来说,也就是有选择地继承。这个意思的文艺范说法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过,文艺范的说法美则美矣,感染力也强,但却很不准确,因为这里所弃掉的并不一定是糟粕——它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的意思在里面。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辩证法不是对形而上学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它的扬弃。这两种说法的区别是很大的。用恩格斯所举的例子来说,那就相当于高等数学不是对初等数学的否定,而仅仅是对初等数学的扬弃。用喜欢谈论理论物理的人爱听的例子来说,那就是相对论不是对牛顿力学的否定,而仅仅是对牛顿力学的扬弃。

「老九散讲」18、辩证法是个什么鬼?

中国邮政发行的牛顿邮票和爱因斯坦邮票

既然这样,那么辩证法就只能是建立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并且是承认形而上学的权威的;虽然它确实是对形而上学的超越,但是它并不否认形式逻辑的原则。它只是指出,这些原则因为只能适用于“切片+隔离”的情形,所以是“片面”的。换言之,辩证法是这些“切片”沿着时间轴的“累加”,同时也是对“隔离”的“宽限”,因而显得比单个的、严格隔离的切片要“全面”。

可见,这里所说的片面性并非瞎子摸象那样的片面性,而是类似于热力学中封闭系统较之开放系统的“片面性”、孤立系统较之封闭系统的“片面性”。这个意思其实只是模型适用范围大小的意思,小的比大的“片面”,并没有任何自命为上帝式的全知的意思。也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才有前面说到的“变化和比较都是对绝对的突破”,绝对才显得比相对来的片面。

我们说到了相对,也就要说说相对主义,因为人们一般容易把辩证法和相对主义混为一谈,这导致了辩证法往往要替相对主义背锅。

辩证法虽然含有相对的思想,但却并不是相对主义那种“无原则”主义。这种“无原则”其实是自戕的,它在否认一切原则的同时也否认了自身。这种自相矛盾表明了相对主义其实是无视形式逻辑的,这是它跟辩证法的根本区别。

相对主义认为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因立场不同、条件差异而引起的相互对立。它不承认任何普遍真理,主张任何问题都要放在与该问题具体相关的条件下进行具体的讨论。这就是所谓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必须指出,这里的“具体”并不是“抽象”的反义词,而是“普遍”的反义词,是“个别”的意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对每一个个别的问题都要结合具体条件进行个别的分析,而不是某文所说的是对具体的问题进行“不抽象”的分析。

我们知道有些人容易不考虑具体的实际情况,而笼统的“在理论上”进行大而化之的分析,也就是犯脱离实际的毛病,所以我们得承认这句话有其合理性,所以辩证法也并不反对这个说法。而事实上,正是辩证唯物论者列宁第一个明确提出了这个观点,只不过他的措辞是“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可是这种合理性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具有相同的外在表现并不代表一定具有相同的实质内核。这就好比两个人都去扶老太太过马路,虽然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样的,但可能一个人是发自内心的要去帮助别人,而另一个人却是为了做给老太太的漂亮孙女看。所以,别看辩证法跟相对主义都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它们的实质却根本不同。

具体到放屁是好还是不好的问题上,我们就会发现,由于承认和不承认形式逻辑的区别,辩证法和相对主义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也就是说,辩证法不会说“又好又不好”,因为这么说违背矛盾律,只有不承认任何原则的相对主义才会说出这种昏话。

辩证法只会说好里面蕴含着不好,有可能向不好转化;而不好里面也蕴含着好,有可能向好转化——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是,不管以后将怎么转化,当下的福仍然是福,祸仍然是祸。辩证法不会因为福祸将来要发生转化,而在当下陷于不知所措的境地,可相对主义却会。

也就是说,辩证法认为,此刻所表现出来的只能是好或不好中的一个,是唯一的、确定的,不是“又好又不好”的精神错乱。这种精神错乱是由于混淆了当下与将来而引发的。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上去了,但却偏偏忘了当下的情况是具体而确定的。这种遗忘必将导致对现状言说的犹疑不决,终将无力的陷入首鼠两端的怀疑主义。

辩证法强调的是转化的潜在性,强调转化在当下还是隐藏的、尚未显露的。这是一种对可能性的恰当承认,不是像相对主义那样的对界限的草率模糊,也不是彻底放弃抽象和概括。所以辩证法能够自救,得以避免不由自主的滑向怀疑主义的深渊。

在这一点上,人们往往不能清晰地分辨,即便是辩证法的重镇恩格斯也犯了错误。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

黑格尔在《小逻辑》里则说:“在天体的运动里,一个星球现刻在此处,但它潜在的又在另一处。由于它自身的运动,使得它又存在于另一处。”

我要说,在这里,黑格尔比恩格斯高明。黑格尔用了“潜在的”这个词,并且指明是运动使得这个潜在变成了显在,这跟恩格斯所说的“既在又不在”绝然不同。

显在是当下,潜在是未来的当下。二者是有先后主次的,它们之间有一种张力,使得显在和潜在、当下和未来的当下保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所谓的对立统一,这种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辩证关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而“既在又不在”却都是当下,也都是未来,它们之间没有分别,没有了先后主次之分。按经典的说法,没有了先后主次,就意味着没有了紧张对立,也就是没有了辩证矛盾,也就失去了发展变化的动力,变成了纯粹形而上学的东西。这样,“既在又不在”不仅变成了逻辑矛盾而为矛盾律所不容,而且变成了纯粹思辨的东西而为反映论所不容。

除了经典的说法,还有新颖的说法,但却是更好的说法,也就是弗协调逻辑的说法:没有了先后主次,“既在又不在”就变成了无限,因为在缺乏显在和潜在之间的张力对“不在”进行规定时,“不在”就可以是任何位置的“在”,从而使得任何轨迹的位移都是合法的,而这是“不足道”的,因而是非法的。

「老九散讲」18、辩证法是个什么鬼?

黑格尔和恩格斯(右)

关于辩证法就说这么多。我希望我至少已经把辩证法跟相对主义区分开了,如果能够还辩证法以清白,我也就满足了。不过,鉴于这一期的内容艰深,我个人的语言能力有限,我很怀疑我真的如愿达到了这个目的。至于更多关于辩证法的内容,比如它的三大规律,除了量变质变之外,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多多少少都已经涉及到了一点了,暂时就不再多说了,留待以后有机会再细说。

这里只格外再多说一句:黑格尔批评形而上学是“认为思想的法则即是事物的基本法则”,这表明他把“思想的法则”——也就是形式逻辑——跟“事物的基本法则”做了切割。这意味着,虽然人的思维不能矛盾,但事物却不妨处处蕴含着矛盾。用雷歇尔和布兰登在《不协调逻辑》里的话说就是:“思想不必带上其对象的性质:对于醉酒者精神状态的研究可以是清醒的,对于不协调性的研究同样也可以是协调的。”这是帮助我们准确理解辩证法的金玉之言。

另外,到这里,我想我也已经把老子为什么可以算作哲学家说清楚了。形而上学是当之无愧的哲学,辩证法是对形而上学的扬弃,当然也是哲学,所以,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老子没有理由不算作哲学家。

当然,除此之外,老子还有别的理由可以算作哲学家,但在只需要论证老子是哲学家的前提下,有这一条也就足够了,不再赘言。

咱们从下一期开始说“思想的法则”——不容许出现矛盾的亚里士多德逻辑。

「老九散讲」18、辩证法是个什么鬼?

—— 未完待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