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無小事,品質安居,新城安置房圓了百姓“安居夢”

2013年至2017年底,杭州市餘杭區臨平新城範圍內累計清零土地95宗、交地25宗、徵地6453畝,拆遷農戶2636戶、企業49家。

這組數據,背後是一座正在全力全域開發的新城。

如何做好農居安置工作?如何確保農居安置房的質量?如何讓新老新城人住得舒心?

三問齊發,臨平新城的農居安置房戰役打響了。

立足品質,變“安置”為“安居”

周來根今年66歲了。2018年5月,他拿到了4把新房的鑰匙。

新房位於餘杭區臨平南苑街道紅聯九漾華庭,屬於紅聯社區高層公寓安置房項目。項目總共包括20幢高層住宅、幼兒園、配套用房、物業用房、社區用房等。總配建車位1918輛,總戶數2230套。

分下來的房子,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周來根一家6口人的需求。8年前,周來根家住南苑街道紅聯村16組,那時候村還不叫社區。老房子有三層,獨門獨棟。2015年,浙江開始試水特色小鎮建設,餘杭將特色小鎮的“圈”畫在了距離餘杭市區3.5公里的餘杭高鐵站附近。周來根家也被規劃在了“圈”中。

老房子要拆,周來根捨不得:“畢竟住了大半輩子了,有感情。”

城市要建設,周來根理解:“沒有大批拆遷,高樓要怎麼建?”

在餘杭區南苑街道高地村租住了好些年,終於拿到了新房,周來根和家人在小區裡轉了又轉。“一點都不像我們印象中的保障房,”周來根說,“房子的質量很好,小區的綠化也好。旁邊還有幼兒園,我孫子孫女上學都不用擔心了。”

正如周來根所說,農居安置房一直都有質量差、秩序亂、環境髒的刻板印象。質量如何提升?回遷百姓的幸福指數如何提高?臨平新城在“品質”上下足了工夫。

“住“無小事,品質安居,新城安置房圓了百姓“安居夢”

擇優地段選址,是臨平新城的“品質”第一步。臨平新城將核心區位用於安置房建設,使房屋自然融入城市建築群,順應農村變社區的城市化進程。走進紅聯九漾華庭,不難發現,這裡的地坡造型被設計得很有層次感,多種類的喬木、灌木也被精心修剪成形。據臨平新城下屬保障房公司負責人介紹:“新城範圍內保障房小區均推行國家強制標準,在規劃設計上要求做到3個“1/3”,即1/3為房屋主體,1/3種植綠化,1/3配置道路運動設施。”

用材、施工、驗收牢牢把關,是臨平新城的“品質”第二步。臨平新城有自己的“合格供方材料品牌庫”。同時採用材料供應商優化淘汰機制,每年通過質量、價格、服務等多重評估,做到供貨商“新增一批、保留一批、淘汰一批”,建設品質得到了保障。值得一提的是,在驗收工作中,新城的“鐵面無私”讓施工單位不得不“吹毛求疵”起來。某施工單位開玩笑說:“在新城做保障房建設,很累!”

新城在建,新城在變。

在龐大的拆遷體量和密集的徵地頻率下,臨平新城始終堅持“安置先行”理念,兼顧質量與速度,對標中高端商品房小區,打造高品質農居安置房。“讓老百姓更加滿意地住進新居,真正變“安置”為“安居”,新城的建設才能更有意義。”臨平新城負責人這樣說道。

“三融”細節,以“匠心”換“民心”

臨平新城下屬保障房公司承擔著全區最大體量、最大規模的保障性、安置性房建任務,自2013年至今,累計開工項目35個,面積455萬方,目前已經竣工交付項目20個,交房2萬餘套,面積290萬方,預計到2020年全面建成。

口碑來之不易,為將品質安置房建設打造成新城的“第一品牌”。臨平新城打出一組漂亮的組合拳。第一拳打在設計上,高標準設計,變“暗點”為“亮點”。第二拳打在質量上,高質量建設,用“匠心”換“民心”。第三拳打在管理上,高水平管理,以“安置”促“安居”。三管齊下,讓臨平新城贏得了百姓口碑,保障房建設也隨之成為城市建設中的“民心工程”、“亮點工程”。

融合規劃、融通環境、融入民生,保障房建設就是圍繞這“三融”重點展開的。

做好這“三融”,細節很重要。

“住“無小事,品質安居,新城安置房圓了百姓“安居夢”

在公開的設計招標中,新城對標城市中高端商品房小區,設置空間結構、配套配比、戶型設計等參數硬標準,擇優篩選設計單位,確定最優建築方案。考慮到大部分住戶沒有住過樓房與當地的風俗,設計敲定後的方案會在社區、村民代表確認後,房子才真正開始動工。

房子要建,但決不“瞎建”。在農居安置房項目建設初期,臨平新城融合新城總體規劃,結合徵遷進度和項目節點,編制農居安置房建設計劃。通盤考慮,讓城市化進程形成了“拆有依據,建有規劃”的有利循環。

為了讓農居安置房進一步與新城美景融合,建設過程中,常常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拿藝尚小鎮邊的良熟三期保障房小區為例,因為小區內一些高層樓房緊鄰小鎮,地域的高度融合對小區樓房的整體形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讓小區融入藝尚小鎮的美感裡?在藝尚小鎮項目設計師、城市規劃專家、良熟三期工程師三方的多次探討後,小區外立面建設與小區內環境建設的方案有了!

如今,位於藝尚小鎮邊的良熟三期保障房小區已基本完工。走出家門就是東湖公園,下了樓就是藝尚小鎮,黃金地段讓這個保障房小區成了人人羨慕的房源。

“安置”的目標是“安居”,民生無小事。在拆遷的過程中,臨平新城積極瞭解居民訴求,及時將農居安置房進度與街道、社區溝通。為了讓老百姓早日住上新房,臨平新城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縮短了工期。

“戶型隨我們選,樓層公平抽籤,政府也很關心我們的入住情況。拆遷後的我們不再是城市發展的問題了,我們很高興!”

“想不到我成了城鎮居民羨慕的人了!”

隨著這樣的反響越來越多,臨平新城保障房建設真的將“暗點”變成了“亮點”,用“匠心”換來了“民心”。

2013年至今,在保障房配套建設上,臨平新城已累計投入36億元,建成26條道路、16所配套學校、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一直以來,農居安置都是城市化進程中的重中之重。城市規劃,臨平新城融景、融城,聽民聲,解民意。城市建設,臨平新城腳踏實地、放眼未來,聚產業,造產城。這裡的農居安置已走上了一條促轉型、惠民生的品質、優質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