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銀行90天逾期“一刀切”計入不良貸款,業內稱尚未接到監管通知

6月7日,市場有消息稱,屬於銀保監會直管的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要求在6月30日之前,“一刀切”將全部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計入不良;屬於地方銀監局管理的地方法人銀行則獲得一定的緩衝期限,按各地實際情況,有些地方銀行甚至可以延期到明年達標。

雖然90天逾期計入不良是原銀監會監管的一貫要求,但“一刀切”計入不良以及不計入將會受到什麼處罰,此前監管並未明確要求。

上述國有大行風險管理部內部人士指出,目前監管對大行逾期貸款計入不良的標準,“90天”是底線,要求銀行真實反映資產質量,加快不良資產處置。上述監管原則性要求一直都存在,近期並未接到“‘一刀切’將90天逾期貸款計入不良”的通知要求。

第一財經從接近銀保監會人士處獲悉,今年年初,原銀監會在年度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求金融機構真實反映資產質量,加快不良資產處置,這是今年銀保監會的重點監管工作之一。

由於各地區差異和屬地分支機構差異,監管對具體銀行的要求可能並不一致,但都逃不開監管的年度工作總體安排。

有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給出一個更嚴格的期限,還是讓各個機構主體根據自身情況實施安排,真實反映資產質量及不良貸款情況是嚴監管下的一個要求。將逾期90天貸款納入“不良”,在不良率較低且各家機構管理較為規範的地區,應該能做到。但對於一些資產質量差、潛在風險較高的地區金融機構,落實監管可能有難度。

另外,在一些資產質量較好的地區,國有銀行不良率反映較為真實,已經能夠達標,也能真實反映常態化的資產質量。但股份制與城商行資產質量波動比較大,在不同地區滿足監管要求的壓力也不同。

此外,監管層對於銀行加快不良資產處置也有鼓勵配套措施。2018年年初,原銀監會下發《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銀監發[2018]7號),下調撥備監管紅線,將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由150%調整為120%~150%,將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由2.5%調整為1.5%~2.5%。但並非所有銀行都可以憑自身需要按照最新監管要求將計提撥備的標準下探到最低。貸款分類準確性、處置不良貸款主動性,以及資本充足率成為監管考核銀行的主要三方面因素。其中,處置不良是重點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