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银行90天逾期“一刀切”计入不良贷款,业内称尚未接到监管通知

6月7日,市场有消息称,属于银保监会直管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要求在6月30日之前,“一刀切”将全部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属于地方银监局管理的地方法人银行则获得一定的缓冲期限,按各地实际情况,有些地方银行甚至可以延期到明年达标。

虽然90天逾期计入不良是原银监会监管的一贯要求,但“一刀切”计入不良以及不计入将会受到什么处罚,此前监管并未明确要求。

上述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内部人士指出,目前监管对大行逾期贷款计入不良的标准,“90天”是底线,要求银行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上述监管原则性要求一直都存在,近期并未接到“‘一刀切’将90天逾期贷款计入不良”的通知要求。

第一财经从接近银保监会人士处获悉,今年年初,原银监会在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求金融机构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这是今年银保监会的重点监管工作之一。

由于各地区差异和属地分支机构差异,监管对具体银行的要求可能并不一致,但都逃不开监管的年度工作总体安排。

有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给出一个更严格的期限,还是让各个机构主体根据自身情况实施安排,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及不良贷款情况是严监管下的一个要求。将逾期90天贷款纳入“不良”,在不良率较低且各家机构管理较为规范的地区,应该能做到。但对于一些资产质量差、潜在风险较高的地区金融机构,落实监管可能有难度。

另外,在一些资产质量较好的地区,国有银行不良率反映较为真实,已经能够达标,也能真实反映常态化的资产质量。但股份制与城商行资产质量波动比较大,在不同地区满足监管要求的压力也不同。

此外,监管层对于银行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也有鼓励配套措施。2018年年初,原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下调拨备监管红线,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将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但并非所有银行都可以凭自身需要按照最新监管要求将计提拨备的标准下探到最低。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以及资本充足率成为监管考核银行的主要三方面因素。其中,处置不良是重点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