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最古老的声音

寻找中国最古老的声音

昆曲评弹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一句四百多年前的苦诉,悠悠荡荡得从江南的小院里飘进八仙桌上的一碗茶中,龙井仿佛被唤醒了似的,舒展开来,一缕清香钻进鼻腔,而温润的甘泉则滑过喉咙,回廊、假山、翠竹争相跳进眼眶,只见亭下端坐一女子,身着旗袍、斜抱琵琶,兀自清唱着那曲《牡丹亭》。正是如此,久为世俗侵扰的耳、鼻、口、眼俱得片刻安稳,哀怨婉转的唱腔像是被拨回到明末清初那个充满悲欢的年代,啁哳之间,一时不禁得思绪翻飞。

历史上的江南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而是在历史和气候因素的影响下,它逐渐形成了独有的江南文化,这个文化不同于开阔雄壮的北方,也不同于闭塞安逸的巴蜀,更不同于蛮荒愚昧的岭南。它是在中原文化长期浇灌下,以吴越文化为土壤生长出来的一朵娇贵的花朵。

作为江南文化的结晶,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起初称为昆山腔,属于南曲戏文五大声腔之一。至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改革,它兼采北曲杂剧的曲调,融合南北曲的优点,创为新声。

昆曲之所以在苏州出现,离不开苏州这片温柔富贵乡。相比于传统儒家思想,江南文化在精神上更偏重于道家,形成主情、尚文的文化。中国的文化精神是儒道互补,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江南文人更看重修身养性,对个体价值的注重往往超越社会价值的追求。

尤其是六朝文化中的雅文化,六朝文人的审美化人格精神表现在日常生活方式上就是追求优游逸乐,喜好柔靡轻佻、秾丽哀艳。六朝史书和六朝诗文中体现的洒脱、飘逸、风流、旷达的“才子”形象,以及背后的文人对个体生命的自由体验。苏州具有欣赏风流之风的特定文化氛围。

晚唐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地区的士子已经普遍是“才华横溢,多才多艺,醉心有较高文化价值的艺术天地和精神生活;追求物质享受,标新立异,对所谓‘玩物丧志’,‘玩人丧德’的圣贤之言,并不尊奉;政治思想上不蹈绳墨,有点儿越轨,为当权卫道士所不悦;富有某种创造力。”而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享乐奢靡之风盛行,明清文人文化受到当时新兴的市民文化影响,文化中的雅俗不断交融,呈现出更加独特的文化色彩。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进一步走向专制和腐朽,经济方面,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在手工业等领域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在思想史上,尤其是明中后期,心学、自然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都相当盛行,甚至出现了近代革新思想的萌芽。

文学方面,出现了排斥模拟而重视性灵;在艺术方面,感兴比技巧更受尊重,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大量富于个性、追求新奇、自由表现的作品。明清时期,进步的平等、个性观念及张扬个性解放的精神,对束缚人的个性的封建纲常理学构成了强烈的冲击。

唯有明清时期的江南才能诞生温婉动人的昆曲,昆曲作为特定时空下的产物,离不开其滋生发展的土壤,离不开江南精致的文人生活。从明代后期到清代中叶,昆曲是江南乃至全国范围内最主要的剧种,是当时文人及各个阶层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精致完美的物态文化渗透在昆曲的戏文和演出中,反过来又影响了时人的生活方式和状态。

寻找中国最古老的声音

牡丹亭

和昆曲相比,另一朵鲜花则开得如此艰难,这就是南音,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

张衡《南都赋》云:“齐僮唱兮列赵女,坐南歌兮起郑舞。”

寻找中国最古老的声音

南音

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南音是一种以曲牌为主要音乐表现形式的乐种,与中国传统曲牌有紧密的联系。但从乐曲歌词上考量,则可看出即使是相同曲牌,不同乐曲之间字数、韵类、韵数等相差较大,同时也引起旋律篇幅的巨大差异,呈现出非填词性的特征,因此,可以说南音曲牌已经远离了中国传统曲牌强大的填词性形式和特征。

时光荏苒,传统闭塞的福建山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新兴文化,传统的泉州南音像是被人丢弃在角落的宝箱逐渐被大家遗忘。而南音长期处于比较保守、封闭的环境下,几百年来只能凭借师徒间的“口传心授”来代代传承,随着最后一批南音艺人先后辞世,这些文化如同碎片一般再也无法被拾起;而南音以“四管”演奏和清唱为主,节奏清、雅、淡、慢,很难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形态,在现代音乐文化市场的冲击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南音是不应该断绝的,它就像上古流传下来的密码,记载着华夏先民们最初的乐感,中国黄河流域的中原古乐的许多遗响与南音有相似之处,如先奏的五音之乐、音阶与宫调理论;宫角绕商等多重角的旋法特点;汉代的谱式记号及汉蔺相和歌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之演唱演奏形式;清商三调、相和五调等等均能在南音之中找其踪影。

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发现音乐之美的,音乐似乎一直伴随华夏文明代代流传,上个世纪末,考古工作者从河南贾湖发现了一批骨笛,考古工作者试着吹奏骨笛,不成想,它们竟然还能发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一缕七千年前的笛声,犹如孩童的咿呀学语,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民族最美的时刻。

寻找中国最古老的声音

贾湖骨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