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國難當頭,擁兵八十萬,卻養寇自重?

左良玉自幼喪父,叔叔把他照顧成人,明史左良玉傳中說他“長身赬面,驍勇,善左右射。目不知書,多智謀,撫士卒得其歡心,以故戰輒有功。

他受侯恂提拔從遼東關寧鐵騎起家。崇禎五年(1632年),李自成的起義軍勢大,崇禎調左良玉前往中原剿除起義軍。崇禎六年(1633年)由於剿匪有功,升任山西總兵。

明末國難當頭,擁兵八十萬,卻養寇自重?

崇禎十三年(1640年),督軍楊嗣昌薦左良玉有“大將之才,兵亦可用”,拜為平賊將軍。

而他也摸到了升官的門路。

楊嗣昌為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張網法,義軍打運動戰,楊嗣昌就不惜一切代價四處設限,前追後堵。左良玉在這期間負責與張獻忠在長江流域你追我趕,十分默契的沒有進行過太大的戰鬥,前腳張獻忠走,後腳左良玉來,算著日子,不見面也不落後,就這麼轉圈。

明末國難當頭,擁兵八十萬,卻養寇自重?

在川陝一戰中,楊嗣昌命令左良玉堵截農民軍,左良玉袖手旁觀,楊嗣昌九檄左良玉,左良玉仍置之不理。由於左良玉觀戰不至,張獻忠從容出川攻打襄陽,農民軍大勝,楊嗣昌一氣之下湯水不進而亡。

應天巡撫張國維三次發佈檄文要左良玉進入山中搜剿,左良玉沒有響應,

淅川陷落,左良玉擁兵坐視,不去援救。

農民軍東下襲擊六合,攻佔天長,兵分幾路佔領瓜洲、儀真,打下盱眙。左良玉堅決不肯去救援,反讓中州的士紳聯名上書挽留自己。

此時面對擁兵自重的左良玉,皇帝也沒有辦法。左良玉的軍隊名則是明軍,實則已經變成了他的私兵。他以及他的軍隊已經徹底和大明割離,他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即使明朝的百姓死的再多,也與他沒有關係。

左良玉以查流賊的名義,在城中到處殺人、搶劫,以至於百姓們剛剛經過洗劫,以為王師終於來解救自己了,誰知,這支王師比流寇更加可恨,迎來的卻是披著明軍軍服,卻手拿刀劍的豺狼。

明末國難當頭,擁兵八十萬,卻養寇自重?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面對此時已經擁兵二十萬的左良玉,朝廷只好下詔封左良玉為寧南伯,許諾大功告成以後就讓他們父子世代把守武昌,希望他看在加官進爵的程度上,帥軍剿滅起義軍。

這一年左良玉還在商量如何和明廷討價還價的時候,李自成已經攻破的北京,崇禎皇帝也被逼自縊身亡。

明末國難當頭,擁兵八十萬,卻養寇自重?

左良玉吸著明廷和百姓的血,兵力達到了八十萬,號稱百萬。如此強大的兵力卻不聯合南明一起北上抗擊後金,反而南下,造成南明內訌。

清順治二年(1645年),左良玉病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