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了,我們離婚吧……

“結婚的理由千千萬,離婚的理由只有一個——感情破裂”。

高考結束了,我們離婚吧……

高考離婚族,是指每年高考高考結束後去離婚的考生家長。高考與離婚,兩件看似毫不相干的事,近年來卻在現實生活中頻頻發生交集。感情破裂的夫妻,為不影響孩子高考,強“演戲”不讓孩子發覺,維持著表面上的家庭完整,直到高考成績揭曉之後,才將真相告知。這是中國父母的偉大之處,也是中國父母的悲哀之處。

高考結束了,我們離婚吧……

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

離婚卻不一定,

家庭還有其他的重要成員:

孩子。

高考離婚潮

高考,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一個重要時間點,孩子全力以赴的備戰高考之時,父母擔心離婚對孩子的學習產生影響,婚姻出現問題,絕大多數也會選擇息事寧人,但當孩子高考結束,去迎接自己的新生活,家庭的關係也在這時迴歸了二元夫妻的關係。離婚,成為此時最合理的一個時間節點。

同時,孩子年滿18週歲,心智趨於成熟,且上了大學以後多數會住校,不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也會變小。

小希,女,41歲,孩子18歲,和老公分居12年

為了這次高考,我忍了10幾年。等孩子高考一結束就離婚,這是支持我的唯一信念。

生完孩子後,我們因為家庭衝突,感情就不好了。孩子六歲多開始分居,期間說過一次離婚,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離成,中考後,我又想,離了吧?不行,孩子還小,高中很關鍵,再熬三年吧。

高考一結束,我的婚姻終於也能結束了,我比孩子更解脫。一直就期待著這一天快點到來。

李女士

20年前嫁給丈夫朱先生時,擠在10平方米的單位宿舍也不覺得苦。如今,丈夫創辦的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家裡現在房產有5套,豪車也有兩輛。女兒聰明漂亮,今年剛考上大學。在旁人眼裡,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但實際上,她有苦說不出。近年來,老公戀上公司一名年輕女下屬,因為怕影響女兒學習,所以他們夫妻達成協議,等孩子高考結束,雙方再做選擇。期間,朱先生雖然沒有與她離婚,但實際上兩人已分居多年。

當女兒領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一家人歡天喜地去海南度假,李女士以為跟丈夫的隔閡就此消失,不料,就在海島上,丈夫正式開始跟她商議離婚事宜。

這些夫妻的共同特徵是,為了孩子一起奮鬥或隱忍多年,只等孩子獨立了,夫妻便覺得完成了任務,家庭的共同目標一旦消失,夫妻倆也開始卸下隱忍多年的責任包袱,重新審視自己的婚姻。

很多中年朋友說,忙碌了多年,兒子考上大學,要離開他們了,才發現跟另一半已經成了兩個陌生人,沒有什麼共同話題了。

孩子上大學住校後,沒有孩子做紐帶,夫妻倆的共同世界好像消失了,感情淡漠的夫妻間僅有的交集也蕩然無存。

當所謂的夫妻,失去了最後的感情紐帶。一方提出離婚,另一方基本都會同意。

而在“高考”前申請離婚的案件,絕大多數會被法院判決不準離婚,甚至有法院判決明確將“高考”作為不準離婚的理由之一。

貌合神離VS單親家庭

隱忍,和忠誠一樣,被列為“中國式婚姻”的幾條法則,甚至在排序上更為重要。但苦心經營一段貌合神離的婚姻,真的就比單親家庭帶給孩子的傷害更小嗎?

“父母是否在婚姻關係內,和對孩子的傷害並沒有必然關係。如果一定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會說三個字:不一定。”所有的愛一定都是和諧的。一段矛盾百出、貌合神離的婚姻,那種冷漠氛圍,孩子是肯定可以感受得到的,他們也一定會從中受到極大傷害。

但單親家庭的孩子則不一定,這取決於單親的那位父親或母親提供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和愛。生活中也時常遇到單親家庭成長出的人格健全、心態積極的孩子,比那些父母在爭吵中的完整家庭走出來的孩子要更為健康。

提醒作為父母的家長,如果真正為了孩子好,不應去假扮“好夫妻”,而是應真正想辦法經營好自己的婚姻才對。這些家長表面看對孩子還是有責任心的,為了孩子可以這樣隱忍,實質卻很自私,最終讓孩子來承受家庭破裂的後果。

如果父母對婚姻有維護與經營的理念,出現問題的初期,就早早解決好,或者自己解決不了去尋找專業的婚姻諮詢師幫助解決,總比最終離婚要好,也能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

如果非離婚不可,也要好聚好散,把對孩子和彼此的傷害減少到最低。因為不管何時離婚對孩子都是一次心靈創傷,不要再過多地指責埋怨,相互傷害,不然會加重對孩子的傷痛,甚至可能影響孩子將來的婚姻觀。

很喜歡火養寫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婚姻就像迷宮,我們經常迷路。”他更直言指出,“別聽那些沒有孩子的婚姻專家在那頭頭是道地分析婚姻問題。有孩子和沒孩子的婚姻,是兩種不同的婚姻。”

不敢說百分之百,至少80%的婚姻,都是為了孩子,所以一旦雙方感情出了問題,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而不是其他。孩子會不會受委屈,成長會不會受到影響,萬一孩子不跟著自己生活怎麼辦等等,除非兩個人真的過不下去,或者另一方強行要離開,要不絕大部分都還是為了孩子,能夠維繫著表面的婚姻平靜。

就算強如作家池莉,也難有例外。

池莉在她那本寫女兒的書《來吧孩子》裡寫到了自己的那段婚姻。

孩子還在吃奶的時候,因為和丈夫矛盾不斷,池莉就決心離婚了。那時候年輕果決,兩個人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生激烈衝突,池莉好幾次衝出家門,就不再想回去了,但因為懷中有個吃奶的孩子,就無法堅持自己的決心,還是跟著孩子的父親回了家。看著孩子天真無辜的臉蛋心軟了。

軟了心,回了頭,池莉就對自己提出了八個字:忍字當心,白頭到老。女人就是對自己這麼狠心,她們捨不得孩子,孩子就是女人的全世界,再說什麼都是多餘!

池莉帶著點悲壯的心情寫道:“當我的孩子太小無法表達她是否需要父親的時候,我算了,我不離了。當孩子需要哺育沒有時間寫作的時候,算了,我就暫時不寫;我不認為是自己事業的犧牲。”

就這樣她在這段婚姻裡忍耐到了孩子十多歲。2000年,池莉從北京回來,一走進家門,放下行李,和丈夫面對面,女人直覺告訴她:這個婚姻已然徹底破碎。但在那一瞬間,她還是在為孩子感到悲傷。兩人悄悄的去辦了離婚手續,但那為了不影響孩子中考,都沒有說。

“婚姻就是玻璃做的,一旦破碎就是一地碎片,再也無法拼湊,但是為了孩子,這個家庭的形式感,一點一滴的細節,又一定是要存在的!一定!至少要讓孩子在這個家庭裡安謐而快樂地度過初中三年,直到中考結束再說。”

終於,池莉支撐到了孩子初中畢業的那一天。後來孩子被好的中學錄取了,池莉也鬆了一口氣,帶著女兒出去旅遊的時候,一次吃飯,池莉覺得自己應該向女兒說清楚離婚的事情了,然後字斟句酌地對孩子說——

“亦池,我得告訴你一件事,我和你父親——”

女兒立馬打斷她的話說:“我知道。你就不用說了。”

池莉大吃一驚:“你知道?你怎麼知道的?”

女兒反而很大方地說:“其實早就知道了。我上初中不久,無意間在書櫃裡看到了你們的協議書。”

池莉頓時面紅耳赤。

倒是女兒解釋說:“我沒有告訴你,是因為我看你不願意讓我知道。我覺得你們一定是擔心我學習分心,擔心我像別的孩子那樣鬧彆扭,不同意你們離婚,抱怨你們不為孩子著想。所以我想算了,我也不吭氣,我就成全你們的苦心,就當我不知道吧。”

在婚姻裡擰巴了十多年的池莉,還是女兒給了她定心丸,結束了這段婚姻。而女兒學業和生活也沒受什麼影響,後來去了倫敦大學,成了非常優秀的一名女性。

人生最難是中年

孩子參加高考,家長們大多都人到中年了。人生最難是中年,男人的中年事業、健康危機,女人的事業、婚姻、愛情危機......

當所有的激情褪去,當所有的忍耐耗盡,當家庭的經濟不再需要兩人合作才能維持,當孩子上了大學獨立離家,當繁華背後的空虛顯現,一切都是必然走向。

而在三十多到四十五歲這段時間,孩子還小,夫妻要麼忙於事業,要麼日漸失去激情,就算驚天動地的愛情,也抵不住生活的消磨,進入了婚姻生活,天天面對柴米油鹽,愛褪色了,剩下的更多是責任,更多的夫妻終在平凡的日子裡漸行漸遠。

但人本身的慾望和心力都還在,不會像老年時那麼看得淡,也不像年輕時那麼多衝勁和選擇,這段時間會有一種虛空和焦慮感,但往往又什麼都抓不住。

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孩子可能是這段時間感覺唯一能夠抓住的東西。男人們忙於事業,或者對你日漸冷淡,而女人往往因為有了孩子後,事業會慢慢不再那麼拼了。

如果男人能夠理解帶孩子的辛苦,可能家庭還算和諧穩定,一旦帶孩子辛苦,還不能得到男人的半點支持,女人往往會陷入焦慮當中。

她們甚至開始懷疑婚姻的意義:既然我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搞定,要一個男人來做什麼呢?但孩子有的時候會想爸爸,也就讓她們覺得這家有存在的必要性。但誰都說不好,不知道等孩子長大了後,會不會離婚。

“我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有多少女人,抱著這個堅定的念頭,任由男人在外面花天酒地,吃喝玩樂,甚或於妻妾成群,子女成堆也選擇保留自己這個形式上的婚姻家庭?又有多少女人,一人分飾兩角,當爹又當媽的同時,還要日日忍受情感上的空虛寂寞冷?

這些事情,在“我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的執念下,顯得都是那麼的渺小。

阿華走出考場,在樹蔭下坐著,似乎沒有發揮得很好。

媽媽朝著阿華走來:“兒子,感覺怎麼樣?”

“還可以,媽媽你不用擔心。”阿華說著,牽著媽媽往人群外走。

兩人不再交談,氣氛顯得有些沉重。

父母的生活圈子不一樣,阿華的父親有大量的社交應酬,而母親卻是老實樸素的女性,不善社交。

大概五年前,阿華的父親開始攜帶“阿姨”一起去社交應酬。

那時候阿華剛上初中,看著母親在家以淚洗面。

“要不你們離婚吧。”阿華說,“你也可以再找一個。”

“胡說八道!”阿華被母親打了一巴掌,“這個家說不要就不要了嗎!”

“你怎麼會要一個男人不在的家!”阿華反駁。

“你懂什麼!”母親止不住的淚水,“我可以不要丈夫,你是可以不要爸爸,還是可以不要媽媽?”

阿華還想再說什麼,卻被打斷。

“你就好好學習,管好自己吧!”

阿華開始變得孤僻,他和父親無話可說,和母親也無話可說,就一頭鑽進書堆裡。剛好學校的課業繁重,學習自然而然地填滿了阿華的時間。

但是這五年的時間裡,過年、阿華生日等等全家聚在一起的日子裡,對阿華來說都充滿了痛苦,他看著父母,頂著夫妻的名義,卻形同陌路。

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中國式婚姻,捆綁了很多的親情和家庭責任,在裡面的人想要掙脫,難度特別特別的大。能夠掙脫者,也往往脫了一層皮。

每個孩子都渴望和諧的家庭生活,回家有媽媽做飯,出門有爸爸陪伴,可就因為一句“我們離婚了,沒告訴你是為你好。”打破了孩子所有的幻想。

“我們之所以選擇不告訴你,都是為你好。”這是大多數父母對孩子解釋。

可是孩子需要的是什麼,父母真的就知道嗎?你們真的知道孩子真實的想法麼?

以下來自一些網友在面對父母失敗婚姻的一看法:

阿華:“我不知道我媽為什麼不離婚,她過得太苦了,結婚和沒結婚是一樣的。她總說是為了這個家,但是我爸長年不在家,我覺得我媽是為了我,但是我寧願她可以去尋找她的幸福。”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他們沒有生下我,這樣的話,也許他們可以早點離婚,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爸媽就是這樣,在他們離婚前幾年,我也老勸他們離掉,有一次說到要寫離婚協議書了,我高興極了,拿好筆和紙要幫他們寫,結果沒離成,真是失望。

從小就看著父母吵架打,每天活在支著耳朵聽風吹草動的日子裡,到現在他們60多歲了還是這樣子的過日子。特希望他們可以分開各自幸福著,對我的影響就是我很早就特想逃離家庭,我現在也不會解決情侶中的衝突矛盾。

被父母隱瞞離婚給自己真的帶來了很多的痛苦和不便,讓我不知道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生活,真的不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了,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聽聽我的故事,並能給我一些對生活觀念的開導,因為有時候我真的很迷茫,雖已為人母,但有時候也真的像孩子一樣需要人指點迷津。

我拿著離婚協議,責問爸媽,不是說好的我只需好好學習他們就不離婚嗎?母親哭了,說她等了四年,熬了四年,偷偷地哭了四年,她總算比及快擺脫的一天了,當年她是照料我的心情,才說了那樣的話。父親嘆著氣說,這四年他們盡力過要和洽,可有些事兒是過不去的坎,他們仍是計劃離。

離婚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仍然是孩子,而爸爸和媽媽已不是一家人。這個雖然聽起來看起來都特別令人感傷的一句話,但是,相較於父母每天的吵罵互厭,形同陌路,在某種意義上講卻未必是一件壞事。

在精神分析角度來看,我們發現,孩子通過自己能帶給父母的快樂來進行自我欣賞,透過父母的目光,他們看見自己的重要性與價值。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出生並有成為父母快樂的源泉,他會感到內疚,並且陷入低價值感的體驗中。

更重要的是,如果父母的經歷讓他感覺為人父母是一件痛苦的、無法忍受的事情時,在孩子的想象中,自己就可能會成為一個“無意義的東西”。

高考結束了,我們離婚吧。

當你和另一半心平氣和的說下這句話;當你無可奈何的和另一半說出這句話;當你毫無防備的被另一半說出這句話。相信我,與其在擰巴厭惡的共同生活下去,一別兩寬,或許是一種更好的選擇方式。

如果愛,何時都能重新開始,如果不愛,放手給自己和TA一片新的空間。或許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難。

婚姻是形式上的,孩子是否高考結束是時間上的,而愛與一段好的關係,是可以穿越形式與時間,抵達我們所愛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