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丨药企与ODM企业扎堆轻医美,它们都揣着哪些“小心思”?

关于唯美工匠

化妆品报社重磅推出,守护中国化妆品上游产业的新闻媒体。在中国化妆品上游领域,探讨中国产品的DNA,解码中国制造的工匠精神。

趋势丨药企与ODM企业扎堆轻医美,它们都揣着哪些“小心思”?

趋势丨药企与ODM企业扎堆轻医美,它们都揣着哪些“小心思”?

趋势丨药企与ODM企业扎堆轻医美,它们都揣着哪些“小心思”?

导读:

如何定义化妆品领域的轻医美?轻医美会否成为2018年的一大风口?发展轻医美,着力点在哪里?医药企业的跨界未来将常态化吗?

趋势丨药企与ODM企业扎堆轻医美,它们都揣着哪些“小心思”?

如何定义化妆品领域的轻医美?轻医美会否成为2018年的一大风口?发展轻医美,着力点在哪里?医药企业的跨界未来将常态化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联系到了诺斯贝尔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斯贝尔”)行政总裁范展华以及武汉美洳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美洳生物”)总经理田南希。

趋势丨药企与ODM企业扎堆轻医美,它们都揣着哪些“小心思”?

据了解此次展会诺斯贝尔紧随世界美容护肤界轻医美风潮,推出了生活级医美冻干粉及安瓶系列产品,而中国妇儿外用药领军企业东信医药集团旗下子公司美洳生物则带来了它们的首个研发新品—活性肽逆龄焕颜系列,背景不同而今同场较量,这两家企业的掌门人将就轻医美这一话题带给我们怎样的分享呢?

1

安全和有效是轻医美产品的关键词

在接受采访时,范展华表示,“发展轻医美与诺斯贝尔一直以来的研发宗旨是一致的,一直以来公司产品的定位都是安全和有效。”他认为主打轻医美概念的产品在上市前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病理测试、人体测试确认温和无刺激。另一方面这些产品必须能显著地改善和解决肌肤问题。

趋势丨药企与ODM企业扎堆轻医美,它们都揣着哪些“小心思”?

趋势丨药企与ODM企业扎堆轻医美,它们都揣着哪些“小心思”?

2

轻医美是消费者需求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的结果

是否看好轻医美成为2018年产业新风口,两位高层均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范展华表示,“我们发现近些年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成熟,消费升级也引领着他们的护肤观念不断提升。”他拿出面膜这一品类为我们举例,“最早一批消费者可能是抱着一种尝鲜的心态使用面膜,对于成分或者功效都并无太大的期待,后来他们开始对膜布有了要求,再后来开始关心原料是否天然,发展到现在他们提升到一个被概念吸引的层面,消费者会根据自身需求来找到合适的概念产品。”鉴于中国消费者对抗衰除皱祛痘控油的需求仍然旺盛,诺斯贝尔认为轻医美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产品研发的主攻方向。

趋势丨药企与ODM企业扎堆轻医美,它们都揣着哪些“小心思”?

诺斯贝尔CBE展会与客户洽谈

田南希表达了相同的观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会不断扩大,消费领域进入了转型升级周期,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轻医美踩上了市场发展的步点,整个势头是很良性的。”同时她还认为,“药企加入带来的良性竞争会使得轻医美更快的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在产品研发方面,医药企业对人体结构、皮肤疾病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会给行业带来积极促进作用,同时医药企业以医学、药学为基础的生产工艺,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将先进的科学成果转化为产品。”

3

ODM呼吁量化标准,药企探寻如何塑造品牌

哪些产品可以被称作轻医美产品?成分的添加怎样才算作有限添加?所有这些问题现在还没有人能够回答,不同于国外的药妆非常直接的走OTC申报路线,国内对此暂时还没有一个细化的标准,ODM企业呼吁国家能够尽快的出台政策并加强监管,避免因为鱼龙混杂而造成的消费市场混乱。

趋势丨药企与ODM企业扎堆轻医美,它们都揣着哪些“小心思”?

2018诺斯贝尔研发新品六胜肽紧致冻干粉套组

医药企业发展轻医美的困扰则是更多源于自身,田南希表示,“美洳生物拓展美容化妆品市场面临的困难主要体现上品牌力、对市场热点的理解、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美洳生物在美容化妆品行业是一个全新的品牌,缺乏客户基础。另一方面,不同领域的差异可能影响企业的产品规划、营销策略。”

隔行如隔山,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学会把握市场热点才能找寻到另一个潘多拉宝盒的钥匙。

4

药企跨界将成常态,各方“亮剑”轻医美

医药企业跨界进入美业已经成为近几年医药企业的常态和亮点,修正药业、北京仁堂、仁和药业、云南白药、广药集团等知名企业均设立了事业部或独立的企业开发、生产、销售美容化妆品。

药企频繁的跨界大健康、日化领域的一部分原因源自医药政策的剧变使得部分药企在主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增长乏力。比如江中药业,其医药工业收入连续多年下滑,从2014年接近20亿元一路下滑至2016年的15.56亿元,毛利率亦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

趋势丨药企与ODM企业扎堆轻医美,它们都揣着哪些“小心思”?

另一方面原因在于中国日化领域市场广阔、进入门槛低且增长强劲。一串串飘红的数字给了药企“试一试”的动力。

许多药企将跨界首站定在了药妆,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170多家制药企业涉足药妆市场,现已诞生了包括采之汲、佰花方在内多个势头强劲的品牌。田南希表示,“药企跨界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的资源优势做好背书,同时要将药企的质量和品控体系复制粘贴到全新领域,这样才能避免成为陪跑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