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吃飯前為什麼要說“我開動了”?

用戶69290716

看到日劇裡的女主角,帶著自己廚藝滿滿的便當,在工作休息時間說一句“我開動了”,然後開始大口吃飯。

曾經剛剛開始接觸日劇的我深深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儀式感,於是在和同學吃飯時也做了同樣的動作,雙手合十,說了句不正宗的(咦噠噠其嗎斯)。

然後被嘲笑了很久。(笑)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日本人吃飯前會說“いただきます”呢?

懷著神聖的心情去問了店裡的一位老爺爺,對方鄭重的合十了雙手,然後一字一句地告訴我,因為所有的東西里都寄住著靈魂……

靈魂……

靈魂……

靈魂……

想到這裡,不禁身心一顫,高尚的字眼讓我想起了我活過的二十幾年裡所犯下的罪惡。

吃不了的東西扔掉的食物都會因為我的無知而難過……因為……因為靈魂無處安放?

因為靈魂無處安放,所以選擇流浪……?

恩,再後來,老爺爺給我寫了一句非常帥氣的日語“全てのものに魂が宿る。”

意思是,所有的東西,都有靈魂寄住在裡面。

不知為何,我竟對此表示贊同,還產生了尊重之心。(點頭)

所有的東西都有靈魂寄居在裡面,我們所得到的東西都是神所賦予的,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不隨意浪費食物……

突然,想起了一句話,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又總感覺哪裡不對……

還記得剛開始學日語時日語老師曾跟我們說過日本人覺得自己的食物等東西都是神所賦予的,所以會說“いただきます”,去感謝神所賦予的東西,並代表著自己會好好珍惜。直到今天,才又知道這食物裡的靈魂一說。

細細想來,在學校食堂把餐具放回去的時候,日本學生的飯碗裡果真都是乾乾淨淨,再回想我剩下的那些食物……又深深感覺自己罪孽深重。

自小所提倡的節約是美德,在現實中卻很少有人做到,日本在這方面的節約程度,真心值得我們學習。

所以為了表示感謝,在吃飯前別忘了說一句“いただきます”。

來,合起雙手,大拇指夾著筷子,靠近額頭,說一句“咦塔噠其嘛斯~”


讀日本

“いただきます”,代入漢字,也寫做“頂きます”(音若:伊它噠剋馬仕),現在一般指日本人的飯前用語,簡單說來雖是“我要吃了”的意思,但這句話如果出自日本人之口,就還含有著更深一層的“我要領受恩惠了”的意思。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飯前一定要說這句話呢?這首先要從這句話的語源說起。古代日本人祭神也擺供物,過了祭祀時間供物也是可以享用的。但正如我們所說的“三尺頭上有神明”那樣,在日本人的心目中,神也是高高在上的,那麼,從位於“頭上”的神明那裡領受食物,日本人感到誠惶誠恐,於是就有了“頂きます”的謙卑的這種用詞表現,之所以選擇“頂”字,就是因為是從頭頂上的神明那裡領受的恩惠之故。


到了中世紀時,日本位階制度得以大幅完善,人們越來越重視身份關係,於是,如果從長輩、上司等身份地位高的人那裡領受食物時,就都要來一句“頂きます”,以表示“領受對方賜予的恩惠”之意。發展到現代,這句話已演變成了飯前用語,當然,意思也不僅僅是感恩上位者和長輩了,感謝範圍包括了所有讓自己吃上這頓飯的人和物。此外,這句話還被後世延伸到了飯桌之外,比如在接受某人的物品時,日本人也會說 “いただきます”。可以說,這句話已經成為了日本人不可或缺的日常應酬用語。


上面說到了在現代日本, “いただきます”這句話的感謝範圍已經包括了讓自己享受到一頓美食的所有人和物。具體一點說,所謂的所有人指的就是母親、太太或廚師以及傭人和餐廳服務員等等,如果吃了魚、肉、蔬菜,則還要感謝漁夫、屠夫和菜農以及為自己提供飲食所關聯到的所有人。


至於所說的物,從昭和後期開始,據說是為了教育孩子珍惜糧食和生活禮儀, “いただきます”這句話又被加進了感謝食材之意。什麼意思呢?就是要讓孩子們知道,像肉呀、魚呀、蔥呀、白菜呀、水果等,他們也都是有生命的存在,是這些生命體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才成全了人類的生命延續,是不可以隨便浪費的。所以,飯前一定要謹懷感恩之心,雙手合十,說完 “いただきます”後才能開動開吃。


總的來說,今天日本人嘴裡的 “いただきます”,如果是用於飯桌,則隱含了日本人對天地、日月、慈雨、母親、保姆、廚師、服務員以及食材等等的感恩之心,如果是接受他人之物,則隱含了對賜予之人和物的本身的感恩之心。


說起來,日本人口裡的 “いただきます”,倒頗有點像我們過去的“拜四方”般,只不過是他們更加青出於藍一些,連雞鴨魚肉、白菜土豆都一起拜了。有感恩之心當然很好,作為教育孩子做人的一種方法也不錯,但還是感覺日本人真的是太累,吃頓飯都要如此費事兒,也難怪他們得憂鬱症的人數在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了。


不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日本人的思維也在與時俱進,因此,對吃飯時用不用一定要說 “いただきます”現在也是有著不同聲音存在的。反對者認為去飯店吃飯付錢了,因此不必對廚師、服務員說 “いただきます”。而接受禮品是需要還禮的,有時甚至是給自己添了麻煩,這時是更不想說什麼 “いただきます”之類的感恩之言了。當然,堅持要說的人更多,看日本人網上對此事的討論,就有一位日本文化學者教導自己孫子在吃飯時不僅要說 “いただきます”,而且吃胡蘿蔔時還要說“是胡蘿蔔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才給了我飯食”;吃雞蛋時則要說“是雞蛋放棄了孵出的機會才讓我有了雞蛋吃”云云。記得看後立馬風中凌亂了,元芳:你怎麼看?



萬景路聊日本

日本人招待客人講究用心周到,這一點,大家都能體會到,不過,作為被招待的人,日本更有自己獨自的禮儀。我們不講什麼繁瑣的作法,只提到生活中,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場合,人人吃飯前都會遵守的一個禮儀:一句話加上一個胸前合掌的動作。這是日常生活中每頓飯必做的一件事。表面意思是我要開始吃飯了。實際上寓意深刻。

這句話就是〝いただきます(頂きます)〞。 如果你學日語,一定只會瞭解到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我要開始吃飯了。 或者告訴你,這是一句謙虛的禮貌用語。

實際上,這句話的本意並非如此,而是把東西高高舉到頭頂的意思,所以用了〝頂〞這個漢字。這個詞語,原本用於向恩賜給自己食物的神和大自然表達謝意和尊敬,後來為感謝農民耕種糧食的辛苦付出,以及準備食物者的勞動,形成了這一餐飲禮儀。說這句話的時候,一定要雙手合十,放在胸前,表示對神、食物和製作人的感謝之心。

這個習俗,不僅在餐廳,即使在家中,也是如此,核心就是要懂得對大自然的感恩,對糧食的感恩,對製作人的感恩。如果在家裡,製作者就是母親或者父親,當然要感謝每天為自己做飯的父母,因此這個禮儀,時時都能讓日本人想起這一點。懂得做人要有感恩之心。

從保育園開始,老師就會告訴孩子,人活在世間,吃的食物,首先來自大自然的恩賜,如果沒有陽光、土地、水等自然的因素,僅僅靠著人的努力,是無法擁有四季的美味的,所以首先感謝自然之神,然後是辛勞的農民,再就是為我們做出食物擺到餐桌的人,一道食物的出臺,融入了各種人的付出,如果吃飯前,不知道謝恩,是極為不敬的行為。因此,日本人不管在什麼場合,也不管自己是什麼身份,人人都會說完這句話後,才開始動筷子。

天天醬看完,對日本的文化是無比崇拜呀,教育還是需從娃娃抓起,日本這個就做得特別好。


未名天日本留學

在日劇裡,經常能看見主人公在開飯之前雙手合十,說一句:“我開動了(いただきます)”。

知乎曾有人提問:“為什麼日本人吃飯前要對著飯說我開動了呢?”有人回答說:“可能是讓飯有心理準備!”

當然這是玩笑。如果按照字面翻譯,いただきます並不能翻譯成“我要開動了”,而是“我得到了恩惠”。要了解這句話的語源,還要從いただく這個動詞說起。日語的語法分為敬語和簡體,在敬語體系中,為了表示更進一步的尊敬,某些動詞還有相對應的敬體詞彙。

もらう是從某人那裡得到某物的意思,而いただく是もらう的敬體,意為從尊敬的人(上司、長輩、神靈等)那裡領受到某物。日本信奉神道教,相信萬物有靈,主神之下有八百萬神靈,山河草木、飛鳥走獸皆有靈性。既然這句話是對食物說的,我們可以理解為表示從食物那裡取得生命,維持自己的生命。

所以這句話包含著對於食物的敬意和感謝,它們組成了我們的皮膚、骨骼、血液,我們之所以能健康地活著,都是因為食物賜予我們的每一寸細胞,日本人感謝自然恩賜的傳統滲透到了生活的每一個細節。

另外いただきます還包含著對做料理的人,對種植他們的人,對它變成食物之前所有付出努力的人的一種敬意,一種感謝之情。

いただきます並不是自古就在日本流傳開來的,真正開始普及起這句話是在大正及昭和初期年間(1912-1930年左右)。昭和初期的調查顯示,當時很多家庭都供奉著佛壇。之後進入現代,佛壇漸漸淡出了普通家庭,對神明祈禱時的雙手合十,逐漸演變成了在飯桌上的祈禱。


蘭闍圖片故事

是日本人的口頭語,意思是說我開始吃飯了,我開動了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當著老人的面,我有事情給你們說。多少年來,好像日本人很有禮貌,其實,是他們玩弄的一個柔術。長期以來日本人就是這樣,這種教育的結果只是爭對日本人可以,對亞洲人似乎是一個多餘的‘’動作‘’,是日本人的陰謀,這種動作好像很符合社會的要求,其實,這種事情做多了,只能是多餘的,沒有意義的,怪不得日本人愛搞小動作,原來與日本的平常教育有關。


6353902879

いただきます

這個本身不是“吃”的意思,感覺可以用島國的敬語解釋,就是對食物的感恩吧!得到食物的恩惠,然後帶感激的心情說這句話(不瞭解之前看過一個搞笑的解釋:通知食物一聲,我要吃你了。(-‸ლ)),霓虹國很注重禮節和上下關係與敬語的使用,即便一個人吃飯都要說一句這個,每次回家沒有人在家也要說一句tadaima(音似:他大姨媽)。

他們很注重餐桌禮儀,我的聽力老師曾經給我們放過他們教育部製作的餐桌禮儀的教育視頻,很細緻,從拿筷子的方式,吃飯的姿勢到吃的順序等等。嚇得我默默感慨,我去到那大概不用吃飯了。



閒談中日文化

日本人飯前說いただきます的意思有兩重:

第一重意思是對參與制作食物的人們表示感謝。

第二重意思是表示從食物那裡取得生命,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而後學術界則更傾向於第二重意思。換句話說,這其實是一句略語,完整句子是

私の命のために動植物の命を頂きます(いただきます)

意思是為了我的生命延續,我從動植物那裡獲取它們的性命。(暗含著要感謝這些為我而死的生靈。此處可以參考電影《阿凡達》)

個人認為,這種說法的原本起源,應該是第二重取得動植物生命的意思,但由於現實當中不求甚解的人不在少數,所以在人群中難免形成第一重意思的推斷。而這種推斷並不影響這種說法的存在意義,並且還更加深了一層向善、感恩的意思,故而也漸漸地被接納了。


淡紫色o憂傷

日本人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恩惠授受關係,在日語中,授受關係是一個重要的難點。除了通過直接說“謝謝”之外,日本人也經常通過授受關係的使用來表達說話人的心意。1.もらう(獲得) 對應的敬體是いただく2.あげる(給出)對應的敬體是さしあげる這裡有意思的是あげる的使用需要謹慎,比如對領導說“我來給你拿行李吧(荷物を持ってあげる)”是很不禮貌的,因為這裡的含義是“我給你了恩惠”,第一,下級不應對上級說這種話(就像你不能對領導說“我把這個賞賜給你”);第二,這樣說其實是一種心理壓力的施加,這在日本是非常忌諱的,舉個例子,日本人送禮物一般不敢太貴重,偏好送些點心,消費券之類的尋常物件,也是避免給對方心理壓力。3.くれる(給我方)對應的敬體是くださる“我要開動了(いただきます)”其實是意譯並非直譯,いただきます是いただく的鄭重說法,若要直接翻譯,那意思就是“真是有獲得啊!”這就闡明瞭“我在此接受了你的恩惠”這層關係,充分肯定了對方的給予行為,是感恩的表現。吃飯,既要接受準備食物的人的恩惠,也是接受了創造了這一切的大自然的恩惠,還有很多依具體情況而不同的恩惠。因此吃飯之前說上這麼一句話,就好像我們中國人說“啊~真有福啊謝天謝地能美餐一頓”一樣,既可以感恩,又能抒發自己的暢快心情


熱心市民王先生14

這個我瞭解過,因為日本小朋友都會參加一個學校活動,就是去鄉下分組養小豬仔小雞之類的,慢慢照顧,培養感情,等豬仔長大就告訴小朋友要抓雞豬去殺,然後全班人一起吃。他們想傳遞這樣一個觀念給小孩子,就是你之所以能活下去,是犧牲了別的生命才讓你的生命延續,所以要對食物保持感激之情,所以開動前要對被做成料理的食物說,我開動了


愛健身愛生活的劉妞

給飯一個心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