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來了,工作好找嗎?

畢業季來了,工作好找嗎?

畢業季 工作好找嗎?

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當前,除畢業生集中進入勞動力市場,總供給量大過於需求外,就業結構性矛盾也日益突出,而高校、用工單位、大學生三方主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構成了當前大學生就業的矛盾體系,制約了大學生就業。國家統計局通遼調查隊就當前通遼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畢業生就業意願、用工單位招錄情況等方面展開問卷調查,全面瞭解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和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

簽約率將高於上年同期

內蒙古民族大學2016-2018年的畢業生簽約率為85%、90%和55%(截至5月中旬),預計今年的簽約率將高於上年同期,畢業生就業進度較上年同期放緩;通遼職業學院2016-2018年的畢業生簽約率為87.7%、86.2%和60%(截至5月20),預計今年的簽約率將高於上年同期,畢業生就業進度也將高於上年同期。

從用工單位的招聘情況看,招錄的畢業生文理科均有,個別專業性較強的單位以招錄理科生為主;畢業生對接渠道主要為學校就業中心或就業網、學校專場招聘會、招聘網站;招錄時主要考慮因素為專業背景、工作和實習經歷、筆試面試表現;最看重的能力是專業水平、業務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影響畢業生離職的主要因素是追求更大的發展空間,追求更高的薪酬待遇,心浮氣躁、不夠成熟穩定;大學畢業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上進心,主動學習能力差,溝通表達能力差,缺乏責任心、浮躁不穩定。

從畢業生就業意願看,首選就業單位是政府機關、學校或科研機構、其他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工作穩定性和社保待遇是大學生就業的首要考慮因素;期望的月薪,本科生在2000-7000元、研究生5000-10000元,畢業生對薪酬待遇的預期目標較高,有些與自身能力不匹配,對當前就業市場薪酬分配沒有清醒認識;擇業時最重要的因素,畢業生主要考慮工作穩定性、發展機會、薪酬待遇等因素,說明畢業生就業觀念比較理想化,沒有明確的職業理想;就業方向是否與專業對口,大部分大學生選擇不一定與專業對口,說明畢業生從業範圍廣,不僅限於自己所學專業;大部分大學生不願到基層服務,只有考上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教師等較穩定的工作前提下,才考慮到基層服務;多數畢業生表示今年的就業形勢比往年嚴峻,但是畢業生也沒有特別的應對措施,面對就業問題仍然很迷茫。

大學生求職為何難

大學生能力結構與就業市場需求結構不匹配。隨著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人力資源市場最需要的是專業的管理人才和技術型人才,而很多新畢業的大學生,一沒經驗二沒技術,很難滿足人才市場的需求。例如用工單位需要財務方面人才,招聘有中級以上財會證或有財務工作經歷的人才,但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考過中高級會計證的寥寥無幾,大學生能力結構與就業市場需求相矛盾,限制大學生就業。

高等教育機構專業設置不符合就業市場需求。高校專業設置與人才市場需求脫軌,高等學校學科和專業調整滯後,導致畢業生不符合人才市場需求,就業困難。觀察兩所高校畢業生最多專業和畢業生就業率最低專業發現,內蒙古民大的臨床醫學就業率低,畢業生人數最多,此專業嚴重供過於求,主要是臨床醫學專業是在醫療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設立的,但隨著醫療專業的細化,此專業已經沒有就業競爭力。職業學院的計算機專業就業率偏低,主要由於過去幾年各大高校相繼設置計算機專業,而設立的計算機專業又多以基礎性教育為主,導致此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均不高。

畢業生就業意願與用工單位需求相矛盾。在當前,大學生就業比較困難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態度在慢慢轉變,大多數畢業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但僅限就業初期抱有這種態度,有了工作經驗以後,跳槽概率就會增加,這與用工單位長期人才培養計劃相悖。而且剛走出學校的應屆畢業生,實踐動手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勞精神、適應能力差,對自身定位也不準確,不符合用工單位的招聘需求,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多舉措提高就業率

高校調整專業設置,加強就業指導。一是高校根據勞動力市場人才需求,分析和預測未來受歡迎的專業方向,加快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對社會需求低、就業難的專業,應減少招生,並重點設置理論性和實踐性兼具的專業,培養複合型和應用型的人才。二是學校加大就業指導力度,開設就業指導培訓課,把就業指導納入教學計劃。同時學校加強用工單位之間的聯繫,建立寒暑假實習基地,增強畢業生實踐能力,增加畢業生就業機會。

用人單位轉變招聘觀念,樹立科學的人才觀。一是用人單位樹立科學人才觀,改變唯人才論、唯文憑論,不看重短期利益,不過分看重學校知名度、考證情況、工作經歷等一些客觀條件,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把實際工作能力作為招聘主要條件。二是用人單位應消除地域、戶籍和性別等因素的差別待遇,對應聘大學生公平對待,擇優錄取。

大學生加強專業學習和實踐鍛鍊,樹立適應社會人才需求的就業觀念。一是注重專業學習。大學生在校期間注重專業知識學習,提升自身理論功底,為日後就業打下堅實基礎。二是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對畢業後的就業做計劃,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為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視校內校外活動,尤其是利用寒暑假參加實習,通過提前進入職場,加強實踐學習、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為日後的就業打下實踐基礎。三是樹立適應社會需求的就業觀念。轉變過去“一蹴而就”的就業觀念,把就業意願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不把考公務員當成唯一的就業途徑,“先就業再擇業”,爭取到工作崗位,累積工作經驗,再在工作中尋求突破。

(作者單位:國家統計局通遼調查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