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这些超乎你想象的“端午节”冷知识,不能说“节日快乐”

又是一年端午时,吃粽子饮雄黄赛龙舟,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能了解的并不多,下面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冷知识分享给大家,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冷知识|这些超乎你想象的“端午节”冷知识,不能说“节日快乐”

1.端午节的起源。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但是这可能并不是唯一答案。

(1)屈原:在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另外,人们打捞屈原的尸体荡舟江河之上,慢慢发展成为了赛龙舟活动。

(2)曹娥:早在屈原之前,人们为了纪念曹娥已经开始过五月五了。曹娥是个孝女,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曹娥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天后抱出了父尸。人们受曹娥孝心感动,在曹娥跳水救爹的江边造了庙,塑了她的像,尊她为“孝女娘娘”,现如今在我国好多地方把端午节又叫做“女儿节”就是源于此典故。

(3)伍子胥: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便命人把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臣,把此江改为胥江。因此,后世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冷知识|这些超乎你想象的“端午节”冷知识,不能说“节日快乐”

2.端午节不能互祝节日快乐!

因为端午节的起源,无论是屈原投河自尽,还是伍子胥投河弃尸,以及曹娥投河寻父,每个典故都透着悲惨的感觉,好好的五月初五,全都投河了,光想想就感觉有股寒意就从脊梁骨窜了上来,太不吉利了。汉朝人甚至将端午节视为“恶日”,所以至今我国某些地方依然还是忌讳说“端午节快乐”,一般祝福语要用“祥瑞”、“安康”等。

冷知识|这些超乎你想象的“端午节”冷知识,不能说“节日快乐”

3.屈原并不姓“屈”!

屈原姓芈(mi 三声),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也就是说,“屈”字并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同样与屈原同姓不同氏的历史名人还有“西楚霸王”项羽,他也叫芈羽。

冷知识|这些超乎你想象的“端午节”冷知识,不能说“节日快乐”

4. 韩国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国端午节并不相同!

韩国江陵端午祭实际上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除了韩国,日本也有五月五日端午节的习俗,日本人视这一天为男孩的节日,有男孩的家庭在这一天会挂出鲤鱼幡。日本人在这一天也和中国人一样有吃粽子的习俗。

冷知识|这些超乎你想象的“端午节”冷知识,不能说“节日快乐”

5. 雄黄酒喝不得!

冷知识|这些超乎你想象的“端午节”冷知识,不能说“节日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