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Overlap法消化道重建的应用(上)

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Overlap法消化道重建的应用(上)

【接上文】

二、结果

1.Overlap吻合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

全组1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全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D3)并Overlap吻合,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43.4 ± 11.1)min,Overlap吻合时间(44.3 ± 3.3)min,术中出血量(46.6 ± 13.6)ml。

淋巴结清扫数(17.3 ± 2.9)枚,切口长度为(3.9 ± 0.9)cm,上下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无严重术中并发症出现。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8 ± 1.3)d,术后住院时间(4.6 ± 1.4)d。

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肠梗阻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有1例患者术后并发胃瘫,予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1个月经肛门行复方泛影葡胺造影显示吻合口通畅,见图3。

2.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与传统吻合组比较,Overlap吻合组患者总手术时间缩短,吻合时间延长,出血量减少,腹壁切口长度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传统吻合组2例并发症患者分别为肺部感染和腹壁切口脂肪液化,予对症处理后好转。两组均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出现。

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Overlap法消化道重建的应用(上)

三、讨论

既往有研究证实了腹腔镜结肠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且已有研究报道腹腔镜结肠切除术较开腹手术更具优势。由于左半结肠癌发病率低和手术技术要求高,关于结肠癌的腹腔镜辅助切除术和全腹腔镜切除术的对比研究更多地关注于右半结肠癌。

本研究显示,TLLC并Overlap吻合的腹壁切口较LALC明显缩短。由于TLLC的腹壁切口仅仅是用于取出标本,所以切口位置选择更加自由,我们多选择耻骨上3 cm横形皮肤切口(纵行切开白线和腹膜),术后由于会阴区毛发和内衣的遮挡,美观效果更佳。

与LALC相比,TLLC并Overlap法的吻合时间长,但总手术时间反而更短,出血量更少,这可能与整个手术团队的手术技术随着时间推移更加成熟相关。

为了降低对结肠游离长度的要求并减小腹壁创伤,既往有研究报道了TLLC,如在腹腔镜下应用圆形吻合器进行端侧吻合,全腹腔镜下的功能性端端吻合(functional end-to-end anastomosis,FEEA)或三角吻合以及经肛门取出标本的类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这些方法虽然避免了腹壁辅助切口和体外重建,但存在着吻合程序复杂,操作难度大,适用范围局限,吻合口漏风险高以及可能造成腹腔污染等弊端。

我们的研究显示,完全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采用Overlap法吻合简单易行,吻合效果确切。对于远端横结肠癌、脾曲结肠癌和降结肠癌,可以将直线吻合器从尾侧向头侧方向行远近端肠管的侧侧吻合;对于上段乙状结肠癌,则可以将直线吻合器经副操作孔置入,从头侧向尾侧方向行远近端肠管的侧侧吻合。

对于中下段乙状结肠癌或直乙交界处癌,吻合位置往往位于骶骨岬水平以下,Overlap法的优势不明显,可参照中上段直肠癌的吻合方式,从肛门置入圆形吻合器进行端端吻合。在确定肠管上下切缘后,我们使用直线吻合器从对系膜缘向系膜缘方向离断肠管,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残端钉合线的顶点位于结肠带上,方便后续在远近端肠管的结肠带上完成Overlap侧侧吻合。

与FEEA和三角吻合不同,在Overlap吻合过程中,直线吻合器的钉仓方向与肠管长轴方向平行,能有效降低肠管的机械性损伤风险。为保证吻合口的通畅,采用60 mm直线吻合器完成Overlap吻合,吻合口径较大,无狭窄、扭转的风险。另外,Overlap法需要重叠的结肠长度只有6 cm,降低了对左半结肠游离长度的要求。在关闭共同开口时,采用v-lock线镜下手工缝合,吻合口漏风险小。

综上所述,全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采用Overlap法进行消化道重建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近期效果,是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理想的重建方式选择之一。将来仍需要通过临床随访和大样本的研究来判断其对术后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