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這三種致病弧菌對蝦的影響嗎?

你知道這三種致病弧菌對蝦的影響嗎?

近幾年來,常出現對蝦早期死亡綜合徵,中後期白便、慢料、偷死、甚至暴死等問題頻發,導致養殖戶損失重大,個個哀嘆如今的蝦難養。國內外研究機構院、養殖一線從業者大量長時間的研究,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新興的對蝦早期死亡綜合徵的爆發與弧菌有關。弧菌超標往往是對蝦偷死病的前兆,也是其它養殖的病害之一。

從病程上看,呈現發病範圍廣、速度快、發病季節不明顯的特點;從症狀上看,早期為紅腿紅尾、紅須斷須、肝胰臟發紅、腸胃發紅等症狀,後期多表現為空腸、空胃、肝胰臟萎縮、紅體、偷死等症狀。

對蝦養殖中,取蝦苗和蝦塘水體在培養基上進行檢測,菌落呈現黃色的是哈維氏弧菌和溶藻弧菌,藍綠色為副溶血弧菌。蝦苗幼體菌血症、對蝦紅體病、白斑病,主要病原菌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蝦苗熒光病的菌原之一為哈維氏弧菌。通過對蝦苗、水體進行檢測跟蹤,黃色弧菌和綠色弧菌都嚴重超標。投放帶弧菌的蝦苗,引進汙水、富營養化的水體養蝦,碰上陰雨天氣、時冷時熱交替出現將導致光照、水溫、鹽度、透明度、pH值、溶氧變化大,水色變化快潛在對蝦體內的弧菌得到大規模的繁殖和複製,加速了弧菌的傳播和流行,必將給對蝦養殖構成嚴重威脅。

1、哈維氏弧菌

哈維氏弧菌是發光的海洋細菌,它是最近10多年才被認識到的水產養殖動物的重要病菌。取蝦苗在培養基上進行檢測呈現黃色,蝦苗的熒光病的菌原之一就是哈維氏弧菌。哈維氏弧菌的主要致病機理:主要包括吸附和侵入宿主組織,從宿主中攝取大量的鐵元素,通過分泌溶血素、蛋白酶、磷脂酶及脂多糖損傷宿主的組織器官等。

感染哈維氏弧菌的症狀和病理變化:發病初期幼體活動能力減弱,遊於水中的中下層,糠蝦及仔蝦彈跳無力,攝食減少或不攝食,身體發白,瀕死或死亡的幼體會發熒光。成體發病先是頭胸部、腹部的腹面發熒光,嚴重時全身發光。育苗場中最常見,尤其到了仔蝦階段。

2、溶藻弧菌

屬於弧菌種,為嗜鹽嗜溫兼厭氧性海生弧菌,多發生在夏季,在水溫25℃~32℃容易流行,是魚、蝦、貝等海水養殖動物的條件致病菌,在培養基上進行檢測呈現黃色,蝦苗的幼體菌血病,對蝦的紅體病,白斑病主要原菌就是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

溶藻弧菌的致病機理:主要取決於宿主,宿主所在的環境、菌本身之間的關係,治病過程包括粘附、侵襲、體內增殖及產生毒素一系列過程。致病作用主要通過在其侵襲和增殖過程中對機體造成的細胞核組織損傷以及其代謝產物,毒素干擾和破壞機體的局部或全身的正常新陳代謝或機能而造成。

3、副溶血弧菌

副溶血弧菌又稱嗜鹽菌,在培養基上菌落呈現綠色,該菌在含2%~4%的氯化鈉的培養基中生長比較適宜,適宜的生長條件溫度為37℃,酸鹼度為7.4-8.淡水中存活一般不到2天,在海水中可存活47天。副溶血弧菌分佈極廣,主要生活在海水和魚蝦、貝殼甲殼動物中,通常引起胃腸感染,也可以引起腸道外感染。

近幾年來,南美白對蝦早期死亡綜合徵的病原主要是副溶血弧菌,在對蝦養殖中,多發病於蝦苗放養7-30天,患病對蝦體色呈白濁微紅,多數肝胰臟腫大,質地鬆軟,顏色呈淡白或淡黃色,部分患病對蝦的肝胰臟明顯萎縮。對蝦發病期間,通常在池塘水在緩慢流動或趴伏於池塘邊坡上,失去食慾,空腸空胃,該病病情發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極高,從發病少量到排塘時間最短僅2~3天。

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機理:⑴副溶血弧菌產生溶血毒素。溶血毒素具有直接溶血性,可使對蝦多種細胞發生溶血,溶解對蝦血液、細胞致死;⑵副溶血弧菌有腸毒素作用,造成對蝦消化道組織損傷,迴腸糜爛,胃黏膜炎,甚至肝胰臟、消化功能紊亂;⑶副溶血弧菌產生脲酶,使對蝦腸液積聚產生腸道積水,嚴重者可能出現拉白便現象;⑷副溶血弧菌的胞外產物可使對蝦免疫力明顯下降,生長速度慢,以致易引發其它多種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