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这个是真的吗?

dimanlanke

太阳系的第十颗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个谣言。尽管在古希腊时期,柏拉图提出的圆周运动模型中星球是自发运动,不需要初期星盘形成时的动量,也不需要借力其他天体,这样的话的确是会存在匀速圆周运动的行星隐藏在太阳系内,别说是地球轨道了其他行星的轨道也有可能。然而回到当代乃至现代的科学体系中,行星是可以通过一步步测量以及后续的计算得出它的方位,再者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和行星轨道的扰动也会让这颗被探索中的行星无所遁形。

此外,如果有行星存在于地球的轨道上,肯定可以察觉出来,如此大的天体质量在引力上也会反馈出来。太阳系从形成之初发展到现在,之所以能够稳定存在肯定是受到来自太阳、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小行星陨石之间通过引力相互影响和牵制,才能在数十亿年内保持这样的状态。而地球轨道上存在第十颗(正确来说第九颗)行星的话,首先就会受到同轨道上地球的引力作用,在相互牵引和撕扯的过程中要么分解,要么最终合并成一个星球。

就算很幸运地存活下来,这颗星球也会由于星系系统内的合力作用而最终偏离原本的运行轨道,从而离开,去寻找更适合它稳定运行的道路。不过那又是后话了,因为这种情况下太阳系稳定存在的假设也会被打破,不可能存在一条轨道两颗行星的可能。


川陀太空

这种说法既然是推测,那就不是真实的。事实上,这个推测也是不可能的。太阳系目前只有八大行星,分别是大家熟悉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曾经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在2006年过几天天文学大会上,被开除行星之列,降为矮行星了。

更不用说现在的第十大行星了。行星的质量尽管相对于恒星来说,比较小,太阳系只有太阳是恒星。但是行星相对于其他卫星、彗星、矮行星等小天体无疑是巨大的。整个太阳系,天文探索掌握的信息和资料已经足够多了,发现第十大行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之前有科学家通过计算,在柯伊伯带里可能藏有第九大行星,这个说法的可信度,远远大于这个地球轨道上存在第十大行星的可信度。

地球轨道之上不可能还存在其他行星。因为根据万有引力都可以计算出来,如果存在第十大行星在地球轨道上,那么目前地球轨道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个人观点,简单回答,祝好!


地理爱好者
  1. 尽管偶尔会有彗星或小行星撞击的危险,但我们的太阳系实际上很稳定。只要太阳还在,八大行星都能在各自轨道上稳定地运行。然而,所有的恒星系统都是这样的吗?是否存在一种与我们不同的恒星系统,两颗行星共处同一个公转轨道?

  2. 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对行星的定义,它需要清除轨道上的其他天体。严格来说,行星的定义排除了两个行星共处同一公转轨道,因为如果有两个行星的话,轨道上的天体没有被清除。
  3. 不过,我们撇开技术性定义不谈,是否有可能出现两颗行星在同一个轨道上绕着恒星公转?
  4. 最大的问题是引力,因为引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毁掉共享一个公转轨道的行星:(1)其中一颗行星的引力作用“驱逐”另一颗,它要么被推向恒星,要么被推离恒星系统;(2)两颗行星的相互引力作用导致猛烈的碰撞。
  5. 最后太阳系有数以亿计的星体,然而行星只有8个。剩下的是矮行星和小行星彗星及尘埃。

鼓手闹闹

意思是在地球轨道上,相对于太阳对称存在两个行星,其中一个是我们的地球,另一个总是处在太阳的那一面,而我们总是看不到它是吧?如果论断成立,那么两个行星的向心力必须一样,从而他们的质量必须一样,体积大小也差不多,速度也一样,这些难度很大,如果说这些可以有,那么他还要求地球的轨道必须严格的圆形,而实际上地球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地球轨道上的这种第十个行星是不存在的。


懒懒的天am

这是为了解释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太阳系内的行星和观测到的运行轨道的偏差而做的假设。运用“万有引力定律”找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后发现还解释不了土星轨道的偏离,又找不到其它的解释,就假设“有一颗行星在地球的轨道上,正好是在太阳的另一侧,所以探测不到”。其实是为了掩盖“万有引力定律”不能准确的描述行星运动的一种自圆其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