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例子?

胡圣霞

当时李比希在做一个实验,他将海藻烧成了灰,然后用热水浸泡,往里面通入氯气,发现在剩余的残渣底部沉淀一层褐色的液体,该液体还发出了一股刺鼻的臭味,重复了几次实验后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李比希猜想应该是氯气和海藻中的碘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氯化碘,也就是该层褐色的液体。

几年之后,他看到了一篇法国的青年波拉德发表的论文叫做《海藻中的新元素》,读完之后真的是后悔极了!

原来在这篇论文里波拉德做了和李比希同样的实验,发现了那种褐色的液体,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继续研究这种物质,而是深入探讨该液体的性质以及与当时发现的元素的异同,最终断定这就是未发现的元素,后来命名为溴元素。

本来如果李比希没有草率判断,应该是可以成为溴元素的发现者,这也让他深刻反思到以后除非有可靠的实验做依据,再也不会凭空猜想了。

还有一位是不知名的天文学家,也错过了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令人惋惜。1974年乔斯琳•贝尔博士因为发现了脉冲星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其实她并不是第一个从望远镜看到脉冲星的人。

在此之前,有一位物理学家也将他的射电望远镜对准了太空,他观察的位置是猎户座的一个脉冲星,他发现了自动记录仪正在发生着有规律的颤抖,但是他并没有留意这种情况,反而十分不高兴,还踢了仪器一脚,于是仪器的颤抖消失了,但是就是这蹩脚的一踢,令他与脉冲星擦肩而过,还有那让无数物理学家梦寐以求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你说可惜不?


超级数学建模

历史上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件:

1、伽利略错过海王星

伽利略在1612年12月28日首度观测并描绘出海王星,1613年1月27日又再次观测,但因为观测的位置在夜空中都靠近木星,这两次机会伽利略都误认海王星是一颗恒星。 相信是恒星,而不相信自己的发现,是因为1612年12月第一次观测的海王星,刚开始退行时的运动还十分微小,以至于伽利略的小望远镜查觉不出位置的改变,从而错失了海王星的发现。

2、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错失中子

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做实验时,用阿尔法离子打铍9打出中子,却误认为它是伽马射线。但不久查德威克重复做这个实验,发现它的速度只有光速的十分之一,质量约等于质子,不带电,将其命名为中子,并因此获得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错失惰性气体

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发现空气中除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后,还有一些气体。但这个发现并没有被人重视,直到很久以后科学家才测定出来这个占极少部分的气体是惰性气体。卡文迪错失了惰性气体的发现。

4、鲍林错失稀有气体化合物。

在1933年,鲍林通过计算离子半径,预言可以制得稀有气体的化合物六氟化氙(XeF6)、六氟化氪(KrF6)、氙酸及其盐。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失败,到了1961年,鲍林也否定了自己原来的预言。 但是就在鲍林否定自己预言的第二年,在加拿大工作的英国化学家巴特勒特在将氧化性比氟还强的六氟化铂蒸气和氧反应时,得到一种新的深红色固体,即为六氟合铂酸氙XePtF6,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诞生,惰性气体从此改名稀有气体。鲍林错失了稀有气体的发现。

5、美国人莱斯错失电话机的发现。

科学家贝尔发明的第一部电话机轰动世界,可是在他提出专利权的申请之后,另一位名叫莱斯的科学家却向美国最高法院对其提出控诉。考虑到此事非同小可,又涉及到一项重大的发明权和当事人的名誉,因此,法院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一方面组织力量进行认真调查,另一方面聘请资深专家鉴定他们各自的申诉。
经过鉴定,专家们认为,莱斯的确先于贝尔成功地研制出利用电流把声音传到1000米以外的新装置。然而他设计的装置只能把声音单向传送,无法使人相互交流。对于这一点,莱斯也确认不讳,最后法院得出结论,莱斯设计的装置还不能够叫电话机。贝尔在接受调查时,承认自己曾经借助过莱斯的实验,同时发现了对方的不足之处。为了解决莱斯装置中话声短促多变的问题,贝尔将他所用的间歇电流改为连续的直流电;另外还把他装置上的一颗螺丝钉往里多拧了半圈,仅仅5丝米就可以使话声互相传递。事后莱斯说:“我在距离成功5丝米的地方失败了,对于这个深刻的教训我将记忆终生。”

6、中国人错失哈雷彗星的发现。

中国早在战国时鲁国就有对哈雷彗星的记载,但没有人进行研究,只是当作不吉祥的象征。1000年后被一个英国人给命了名,要不哈雷彗星不应该叫哈雷彗星应该叫“鲁国彗星”。

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从公元前240年(战国秦始皇七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 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有时是很详细的,所以中国很可惜错失了哈雷彗星

7、美国人Kitaev错失Shor 算法。

现在说到量子计算的应用,必然提及破解 RSA 公钥加密系统,原因自是 Shor 算法能够在多项式时间进行质因数分解。不过同时期还有个不太幸运的人叫Kitaev,如果当年他选对了问题,那么可能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 Kitaev 算法了,就没Shor什么事了。这个比较深奥难懂,就不细说了,总之很可惜错失了。

8、英国女医生弗兰克林错失DNA的螺旋结构。

弗兰克林从自己拍摄X射线衍射的照片中发现了DNA的螺旋结构。然而,许多人质疑她以致她也开始怀疑自己而未再研究下去。后来,另外两位科学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9、荷兰虎克错失病毒学。

年他发明了显微镜,但是不肯推广,最终与病毒学擦肩而过。

11、英国细菌学家斯科特错失青霉素

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1928年研究葡萄球菌时,发现了在培养基上长出的青霉菌竟将周围的葡萄球菌块溶解,他培养了这种青霉菌,发现它具有杀灭葡萄球菌,阻止肺炎菌、链球菌、白喉病菌的能力,这就是青霉素的发现。

在他之前,英国细菌学家斯科特也曾发现了青霉素现象,然而他不仅没有细心研究这种现象,还对青霉素现象特别讨厌,认为它阻碍了他要研究的细菌的生长,结果使他错过了机会。

12、道林斯基错失激素

巴甫洛夫实验室是一座著名的生理实验室,在里面工作的人员都是经过巴甫洛夫严格挑选的,他们都有细致的观察力。有一天实验人员道林斯基发现一种特别的生理现象:他把一定浓度的盐酸放入动物的十二指肠内,则引起了胰腺液体的大量分泌,他认为这是一种神经反射现象。然而当他去掉十二指肠的神经线后,盐酸进入十二指肠,胰腺液仍然大量分泌,有人说这是肠子的神经线没有彻底剥离干净。道林斯基本已发现了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可是他没能重新进行思考,只是按照神经反射的老路子去认识。

英国的裴利斯和施根林听说了这些现象,他们重复做了道林斯基的试验,当他们观测到胰腺液的分泌不是由于神经反射造成的事实时,就跳出了神经反射的旧框框,而提出了“激素”的概念,从此开辟了人体生理激素和体液调节的科研新领域,促进了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道林斯基在先进的实验室里最早观测到生物激素现象,但是由于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结果却让发现的机遇从自己手中溜掉了。

13、奥斯加·缅科夫斯基和胡恩·梅林错失腺岛素

1898年,奥斯加·缅科夫斯基和胡恩·梅林在做实验时就已发现,把狗的胰腺切除,狗就会得糖尿病。这个发现被记入当时的医学杂志上。然而他们仅到此为止,没有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如此。

可是加拿大医生班亭读了这个记载却开始思考:胰腺里可能会有一种物质,控制动物包括人的血液中糖的含量,那么这是什么物质? 怎么提取? 班亭真的动起脑筋来。他当时在一个偏僻的农村当医生,没有实验条件,他就回到母校——多伦多大学,请著名教授约翰·麦克里奥德帮助。约翰一开始听到一个青年想研究不治之症糖尿病,认为班亭是异想天开,他拒绝了班亭的要求。但班亭为自己的思考所激动,他并不灰心,等到暑假,学校实验室空闲了,他再次要求老师准许他借用,约翰不好再拒绝,只给了班亭2个月时间。班亭用10只狗进行试验,他把狗的胰腺摘下,捣碎,提取出液体,注射到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病狗的血中含糖量迅速降低了;他又用牛做试验,结果一样。假期到了,约翰回校,听了班亭的实验报告,开始还不相信,班亭又重复试验给教授看,教授这时才改变自己的看法,和班亭一同进行了试验,终于发现了医学史上和生物学史上很重要的胰岛素。

14、未知科学家错失氧气。

本来已有人制出,但惧于当时占主流地位的燃素说,不敢立出新理论,最后让拉瓦锡发现了氧气。


哈密瓜的家乡

有机化学家Robert Burns Woodward离三次诺贝尔化学奖最近的人(唯一拿过两次的是Sanger,靠是的蛋白测序和DNA测序)1965年全合成1981年Woodward-Hoffmann规则,可惜Woodward于1979年去世了,不然他肯定拿的错过的一个1973年有机金属,主要是二茂铁表征。Woodward是第一个意识到二茂铁的茂环具有芳香性的人,可惜他拐偏了去研究芳香性,没有深入下去研究二茂铁的结构。他和当时同在Harvard的Wilkinson(得主之一)还有合作研究二茂铁结构,Wilkinson对结构的嗅觉比他差多了,不过坚持了下去发现了夹心结构。当年这个奖颁给两个无机(Fisher和Wilkinson)的人,Woodward写信去抗议了,然并卵。最后无机“教父”Cotton的评价是当年这个奖给得很公正,并没有少给任何人。当然这个是有争议的。贴一张大神当年60年大寿坐轿子游Harvard化学系的照片60岁生日那天他四个学生做了轿子(还带顶的),抬着他绕Harvard化学系走了一圈,于是便有了这张照片,当时有人评价就是他就是有机化学的Pope。当年Harvard为了从Yale挖他专门把化学系的名称改了。后来Yale很不爽于是每年都开一个Chemical Biology的symposium,有意无意的暗示自己才是Chemical Biology的发源地。Woodward的学生和博后都很猛,比如引发抄袭大讨论的Breslow,曾是ACS的Chair,还有Kishi,搞定了海葵毒素,强推了目前最复杂的化学合成药(六十几步)通过FDA至于徒孙,单单Schreiber一支就很猛了,有一个做Chemical Biology的AP跟我说,每年美帝的Chemical Biology的位置不到10个,其中6个左右被Schreiber的博士或者博后垄断。


如意之囍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Josph John Thomson) 从实验确认了电子的存在,测出了电子的菏质比e/me,并因此被授予1906年诺贝尔物理奖。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R. A. Millikan),因电子电荷的测定被授予1923年诺贝尔物理奖。

然而早在1890年,休斯特(A.Schuster)就曾研究过氢放电管中阴极射线的偏转。并算出阴极射线微粒的荷质比为氢离子荷质比的千倍以上。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测量结果,而觉得“阴极射线粒子质量只有氢原子的千分之一还不到”的结论是荒谬的;相反,他假定:阴极射线粒子的大小与原子一样,而电荷却比氢离子大。

1897年,德国的考夫曼(W.Kaufman)做了类似的实验,他测到的e/me数值远比汤姆逊的要精确,与现代值只差1%。他还观察到e/me值随电子速度的改变而改变(这比什么测量荷质比还重要啊,活生生的相对论效应都出来了)。但是,他当时没有勇气发表这些结果,因为他不相信阴极射线是粒子。直到1901年,他才把结果公布于世。


何处觅知音770

电磁感应效应,第一个发现的本来应该是瑞士某个叫克拉顿的科学家,就是因为作死的把实验操作放在一个实验室,把实验结果观察放在了另一个实验室,结果磁生电非常短暂,等他跑过去看的时候已经没了。后来英国一个叫法拉第的物理教师由于不好好上课,做了个磁铁垂直切割磁感应线实验,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