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機構精細化管理~

何謂精細化管理

何謂精細化管理

一、精細化管理的概念

1.精細化管理的含義

精細化管理是企業為適應集約化和規模化的生產方式,建立目標細分、標準細分、任務細分、流程細分、實施精確計劃、精確決策、精確控制、精確考核的一種科學管理模式。

要點提示

精細化管理模式是為了建立:

① 目標細分;

② 標準細分;

③ 任務細分;

④ 流程細分;

⑤ 實施精確計劃;

⑥ 精確決策;

⑦ 精確控制;

⑧ 精確考核。

伴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實施精細化管理已經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根本途徑,同時也是企業徹底實現“精益企業”的必由之路。

精細化管理必須要依託於規範化,在標準化的基礎上精細,不能直接在野蠻製造的基礎上進行,否則就會越精細越錯。也就是說,標準化的核心元素是精細。

2.精細化管理的工具

精細化管理不僅是一種模式,還有完善的理念和與之相應的文化。更重要的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抽絲剝繭”,找到每項工作與任務的KPI(關鍵工作績效),真正實現“正確的人做正確的工作”。

在精細化管理過程中,要學會使用兩個工具:2/8原則和ABC分類。

2/8原則

2/8原則,即“次要的多數,關鍵的少數”原則。

2/8原則是意大利經濟和社會學學家帕累託提出的。他通過對經濟社會中的窮人和富人的分析,發現20%的富人擁有著全世界80%的財富,80%的窮人卻擁有著全世界20%的財富,世界財富的分配並不是均等的。

2/8原則揭示了自然界事物的本質,即任何事物都是由主要、次要和一般構成的。有時,企業員工不能準確地把握工作的主次,甚至越做越錯,就是因為沒有進行專業的精細化管理。也就是說,只要認清了工作中的主要、次要和一般元素,掌握了2/8原則,就可以抓住工作的本質。

ABC分類

當被問到“誰是富人中的富人,誰是窮人中的窮人”時,就需要在2/8原則的基礎上進行ABC分類。

所謂的ABC,就是權重事情的輕重緩急,也叫KPI。如果企業處於野蠻製造階段,所有的過程、工作任務都是野蠻的。精益製造與野蠻製造的不同之處在於:精細分析是在標準化以後,在規範中找到A(精華部分)。

二、精細化管理的四大特徵

精細化管理的特徵是,在原有標準化的基礎上,更精、更準、更細、更嚴。

1.更精

精,即做精,精益求精。

精是目標,追求最好。

2.更準

準,即準確、及時。

準是信息與決策,準確無誤。

3.更細

細,即做細,把工作做細、把管理做細。

細是執行細化,一定要重視細節。

4.更嚴

嚴,就是嚴格控制偏差,一絲不苟。

在執行與控制上,企業應要求嚴格。

三、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構成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模式,完善的模式是企業做大、做強、做精的基礎。

具體來說,精細化管理模式由以下模塊組成:

1.管理者管理能力職業化

在實行精細化的管理過程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管理者的能力不足,管理水平不高,員工素質不高,就無法實現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2.生產管理精細化

製造業賺錢的形式要通過生產來實現,但生產要有效率,否則就賺不到錢。

企業要提高效率,生產管理方式就要從傳統的粗獷式轉變集約式。

3.質量管理精細化

ISO9000只是質量管理的一個內容,質量管理精細化最重要的是提升員工的質量意識,如果員工的素質不高,觀念沒有提升,標準就無法執行。

4.設備管理精細化

有的企業缺乏設備精細化管理,設備需要經常維修,無形中浪費了很多人力和物力。

因此,要實現設備管理精細化,就要提高員工的思想意識。

5.物料管理精細化

物料到底如何精細,是物料管理精細化的體現。

6.成本管理精細化

細化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細化的體現。

7.現場管理精細化

在精細化管理中,現場管理也是不容小覷的。

四、精細化管理的理念

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包括四方面:

1.開源節流的意識

在推行精細化管理時,可以在企業中倡導一種節約文化。通過精細化管理,可以推動企業的定額管理。比如,不管是一度電、一滴油,還是一顆螺絲釘,都要進行精細化管理,節約瞭如何獎勵,浪費了又如何懲罰等都要執行相應定額。

具體來說,開源節流的意識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讓節約成為企業的一種精神;

第二,讓節約意識深入每個員工的心田;

第三,抓住決策龍頭,避免全局浪費;

第四,從細節入手,節約要體現在點滴之中;

第五,精細化管理,制度也能創造利潤;

第六,採購節約;

第七,生產節約;

第八,營銷節約;

第九,管理節約。

2.精益求精的理念

精細化管理,可以推動企業的發展;精益求精,可以提高企業的利潤。

在精細化管理中,精益求精的理念主要表現在:

第一,所需人力資源最多可降至1/2;

第二,新產品開發週期最低可減至1/2或2/3;

第三,生產過程的在製品庫存最低可減至1/10;

第四,工廠佔用空間最低可減至1/2;

第五,成品庫存最低可減至1/4;

第六,產品質量可大幅度提高30%。

3.持續改善的態度

改善永遠比管理更重要

管理型與改善型是有區別的:管理型主要是靠制度來約束員工;改善型主要是靠科學方法糾正錯誤,二者的理念不同。在精細化管理過程中,改善永遠比管理更重要。

改善型強調緊張感與時間效率的關係

改善型建立在企業緊張感的基礎上。一個企業沒有緊張感,就沒有變革前途。

沒有緊張感要培養緊張感

緊張感是改善的前提。沒有緊張感,企業就不會有改善和變革。所以,企業要培養緊張感。

企業文化要融入緊張感

員工上班時,就應該按部就班,不應該有串崗聊天、無所事事。日本員工的工資大概是中國員工的20倍,這是改善的結果。一個日本員工可以操作50臺設備,而在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中,通常是50個員工操作一臺設備,所以出現了所謂的“民工荒現象”。改善這種現象的最好方法,就是實行精細化管理,提高員工的素質和工資。

4.以員工為中心的群眾性管理文化

精細化管理要靠全員來參與。企業應堅持以人為本,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推動企業的精細化管理。

以員工為中心的群眾性管理文化,應做到:

第一,相信員工;

第二,發動員工;

第三,依靠員工;

第四,成就員工。

五、精細化管理的實施策略

在實施精細化管理之前,企業要先明確願景,即推行精細化管理後達到的程度,如用幾年時間達到中國500強或世界500強等,為企業發展指明方向。在此基礎上,企業要採取以下策略:

1.將戰略和策略轉化為戰術

企業制定戰略措施之後,要將戰略轉化為策略,最後通過戰術來實現結果。

企業的戰略、策略和戰術之間的關係,就如同在五年內解放全中國是一個戰略,發動三大戰役是一個策略,在每場戰役中,兵種間的相互配合就是戰術。推行精細化管理也是如此,為了實現達到500強的願景,制定相應的戰略,對企業的優勢、劣勢等進行SWOT分析後,制定策略後通過戰術來實現。

2.通過願景變被動為主動

將戰略和策略轉化為戰術後,就要通過願景將被動變為主動。

3.看住兩邊,抓住中間

在實現願景的過程中,要看住目標和結果,注重實現目標的過程。

4.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在企業運作中,科學性越高的知識,越要用簡單的方式表現出來,讓所有員工能夠接受。

將簡單的東西複雜化會讓知識失去指導價值。例如,某家企業的指導書充斥著術語和參數,但是大部分員工的文化水平偏低,造成生產效率低下。面對這種情況,企業要因地制宜地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豐田公司將指導書中的內容以漫畫形式表現出來,淺顯易懂,是非常好的辦法。

5.簡單化的東西量化

量化就是給計劃劃分步驟。

6.量化的東西流程化

流程化就是將各步驟連接起來。

7.流程化的東西制度化

制度化就是將制定出來的流程規範好,作為參照對象實施。

六、精細化管理的八大執行原則

1.細化

細化,就是把管理工作做細。

管理者在執行過程中,細化程度可以是每5分鐘要做些什麼工作。

2.量化

量化,即管理工作定量化。

有些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以後,員工手冊很厚,不利於指導員工的行動,這時就需要將職責流程量化。

職責流程是系統工程,是使企業發展壯大,不受某個人改變控制的保證。比如,招聘新人時不再依靠人事主管的判斷,而是將所需人才的條件量化,提問的問題由“你會管理嗎?”轉變為“你的工作內容包括25條,你能做到多少條?”這種精細化管理的體系不會因人而異,是因崗設置人員。即使招聘主管發生人事變動,也不會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3.流程化(程序化)

流程化就是指按照順序做事,不能本末倒置。

執行流程,按程序做事,才能保證工作質量。

4.標準化

有標準才能促進操作到位,才能檢查考核。

企業沒有標準,連最起碼的基準都無法考核,這樣的工作是沒有結果的。

5.協作化

協同配合,才能提高整體的效率協作

6.經濟化

只有經濟、節約、降低成本,才能持續盈利。

7.實務化

求實務真,是科學管理的基礎。

8.精益化

精益求精,持續改善。

1.企業實現“精益企業”的必由之路是:

1.

A 做好專業培訓

2.

B 實施精細化管理

3.

C 使用先進設備

4.

D 提高勞動生產率

2.在精細化管理過程中,企業要學會使用兩個工具,即:

1.

A 2/8原則和ABC分類

2.

B KPI和ABC分類

3.

C KPI和量化原則

4.

D 2/8原則和KPI

3.“次要的多數,關鍵的少數”原則的提出者是:

1.

A 傑克·韋爾奇

2.

B 彼得·聖吉

3.

C 帕累託

4.

D 斯蒂芬·科維

4.權重事情的輕重緩急,是指:

1.

A ABC分類法

2.

B 2/8原則

3.

C 精細化管理

4.

D 量化原則

5.下列選項中,不屬於精細化管理的四大特徵的是:

1.

A 更強

2.

B 更準

3.

C 更細

4.

D 更嚴

6.在實行精細化的管理過程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1.

A 物

2.

B 人

3.

C 制度

4.

D 文化

7.下列選項中,不屬於企業精細化管理模式構成的是:

1.

A 制度管理精細化

2.

B 生產管理精細化

3.

C 質量管理精細化

4.

D 設備管理精細化

8.以員工為中心的群眾性管理文化的原則,不包括:

1.

A 相信員工

2.

B 加強文化宣傳

3.

C 發動員工

4.

D 依靠員工

9.對於企業來說,科學管理的基礎是:

1.

A 精益求精

2.

B 協同配合

3.

C 求實務真

4.

D 流程標準

10.企業必須按照順序做事,不能本末倒置,也就是要符合精細化管理的( )原則。

1.

A 流程化

2.

B 標準化

3.

C 協作化

4.

D 精益化

判斷題

11.在企業運作中,科學性越高的知識,越要用複雜的方式表現出來。此種說法:

1.

A 正確

2.

B 錯誤

12.企業制定戰略措施之後,要將戰略轉化為策略,最後通過戰術來實現結果。此種說法:

1.

A 正確

2.

B 錯誤

13.人在緊張中會產生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所以企業要儘量少給員工製造緊張感。此種說法:

1.

A 正確

2.

B 錯誤

14.在精細化管理過程中,管理永遠比改善更重要。此種說法:

1.

A 正確

2.

B 錯誤

15.要提高效率,企業管理方式就要從傳統的粗獷式生產轉變為精細化生產。此種說法:

1.

A 正確

2.

B 錯誤

醫美機構精細化管理~

死死按住了下面這張二維碼,情不自禁進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