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人到不惑之年,手裡有幾套房才會安心?

朋友是典型的工薪族,工資收入不高不低,四線城市,這兩年經濟好些,兩口子年收入在十萬左右,響應二孩開放,兩個男孩,老大初中,老二明年上幼兒園。30歲之後,啃老花了40萬,買了一套商品房,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突然倍感壓力,最美好的青春已經過去了一大半,憑著自己的工資,兩個兒子將來的房子怎麼辦?

實話實說,人到不惑之年,手裡有幾套房才會安心?

朋友算了一下,趁現在孩子花錢少,有能力還房貸,再買套房子,一旦將來房價上漲了,自己越買不起了。於是又湊了個首付,貸款買了套房子。打算將來一個兒子一套房。

這次老家拆遷,父母住的房子要拆了,按規定能換180平的安置房。一套115平的,一套65平的。其實也不錯,將來父母住65平的,自己住115平的,兩個兒子一人一套商品房。可是朋友有猶豫起來,說65平的沒法住,還不知聽誰說的,兩個兒子得準備三套房,一個兒子一套,自己還得一套。所以現在累點也要多交點錢,要兩套115平的,這樣不僅父母和自己老了有像樣的房子住,等到百年之後,兩套安置房還能一個兒子一套,不會出現一大一下兩套房子分配不均。

實話實說,人到不惑之年,手裡有幾套房才會安心?

我們都在說,你真的是考慮太長遠了,20年之後,房子早就不值錢了,孩子將來考了學還不一定在哪裡,你著急什麼?他說人到40,真的應該考慮這些了,老大再有十年怕就要面對結婚生子了,從老大上高中大學開始,就是最累的時候,這時候,沒有幾套房子,心裡不安心。

實話實說,人到不惑之年,手裡有幾套房才會安心?

對國人而言,存錢不如存房,一個人有了幾套房子,似乎就有了底氣,不然等老了,真的想買也買不起。這種焦慮很普遍,只是隨著將來的房子越來越多,房價會不會下降?我們真的有必要在此時多買幾套房子準備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