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新城最後一個城中村也要拆了!

說起范家社區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但一說起三里亭,很多老杭州人對當年三里亭的蔬菜批發市場可能就會有印象。

范家社區是由原來的范家村沿襲而來,最早的時候又叫青鋒大隊,面積很大,村裡有1700多畝地,當時的三里亭就在范家村周圍。早前,三里亭南區塊已被徵收,城東新城的城中村也已經基本拆光了,范家社區可是算是城東新城最後的城中村,也迎來了拆遷的日子。

城東新城最後一個城中村也要拆了!

破舊的城中村

破舊城中村

與周邊現代化新城格格不入

最早在范家村這裡只有機場路,秋濤北路、天城路等,都是通過徵地後建成的。

筧橋街道範家社區黨委書記陸建鳳,就是土生土長的范家村人,她今年49歲,一路見證了范家村的變化。據她回憶,村子最大的時候,東到麥廟港、西到閘弄口城東橋、南到京杭運河、北到石橋路。上世紀90年代,范家村還建了一家當年在杭州很出名的四星級大酒店“皇冠大酒店”,2000年左右,村裡把酒店承包出去,每年有300萬租金,實行股份制以後,每個股民每年都能拿到一筆分紅。

拆遷區域

經過多輪土地徵收,現在的范家村大約還有300多畝的面積。

范家社區是筧橋最早推進城市化的區塊,同時也是江乾區城中村改造時間拖得最長的區塊。

早在20多年前,在筧橋大多數地方還是農村、農田的時候,范家人就已經成為筧橋其他居民羨慕的“城裡人”,過上了城市化的生活。

但20多年過去,隨著周邊區塊的快速發展,這個區塊的發展卻因為各種原因,成了典型的“城中村”,和已改造區域就像是兩個世界,形成了遺留問題多、困難群眾多、老弱病殘多、安全隱患多、房屋糾紛多、環境治理難、排危改造難、開發平衡難的“五多三難”局面。

城東新城最後一個城中村也要拆了!

范家社區拆遷圖

如今,范家社區農居徵收列入了2018年江乾區城中村改造計劃。本次城中村改造徵收涉及范家區塊:共428戶(不含分戶,單邊戶),4月份已基本完成丈量評估。5月份將逐戶上門告知每家每戶的補償標準、具體金額和有關規定,同步騰房。5月中下旬將開展簽約和拆房工作。

居民忙著打包傢俱搬遷

幾年後回遷就能住上新房

城東新城最後一個城中村也要拆了!

方阿姨的樟木箱子

據筧橋街道城建科工作人員介紹,預計5月下旬,將組織居民集中籤約,拿到了搖號入場券,大家就可以選回遷安置房了。方大姐說很期待以後回來就能住上新房子了。

拆遷後的新規劃中幾條道路要拓寬

還要建小學、幼兒園和公園綠化

今年自徵收工作啟動以來,范家社區農居徵收指揮部提速增效,各工作組多輪走訪,確保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據徵遷之後的建設主體單位、城東建投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拆遷之後,范家社區將有嶄新的面貌。

城中村邊上的商品房

城東新城最後一個城中村也要拆了!

范家社區位於規劃天城單元中部,天城單元規劃佈局結構為“一心二軸、兩核四點、兩帶三廊,四片交融”。保留原四個居住片區的劃分結構和依託京杭運河、麥廟港形成的兩條生態景觀紐帶。

根據范家社區所在的位置,因其建設較早,已有東方綠都、玉蘭公寓等商品住宅,以及秋濤路沿線各色商業建築,按照規劃,范家社區所在片區以居住為主,秋濤路沿線商業為輔,在保留的基礎上,完成拆遷安置,提升片區教育配套、交通、綠化景觀等基礎設施。

教育配套方面,片區內將新建一個36班小學、一個12班幼兒園,區域內教育配套進一步提升。

交通方面,將打通、拓寬片區內若干條支路,如徐家洋路、新井路、麥廟路等,完善片區內路網,改善居民出行。

綠化景觀也會有很大提升,沿麥廟港打造生態綠帶和小公園,結合麥廟港沿岸的綠帶和小公園,形成開合有致的生態景觀紐帶。其中,沿麥廟港綠帶建設生態步道,為周邊居民鍛鍊身體、社交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