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自己身上試驗中國第一支乙肝疫苗

中國第一支血源性乙肝疫苗的研製者,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首任所長、名譽所長陶其敏於2017年11月15日15點27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1975年7月1日,我國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研製成功。但當時的中國不具備疫苗敏感性和安全性試驗的條件。為了“疫苗”早日應用於人體,陶其敏毅然伸出手臂,接種了第一支乙肝疫苗進行試驗。

1975年8月29日下午,陶其敏教授第一個注射了自己研發的中國第一支乙肝疫苗。

她在自己身上試驗中國第一支乙肝疫苗

她走了,她的功德還在造福社會。

三人行,必有我師,十人行,必有乙肝,準確說是乙肝病毒攜帶者,當今醫學界之妙手回春尚難以包括乙肝。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導致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的最主要原因, 1/4的慢性乙肝患者都可能被這兩種疾病奪去生命。好在這可惡的乙肝病毒也有軟肋,和艾滋病毒,丙肝病毒相比,算是很容易預防的病毒啦,所以,防患於未然的疫苗接種,當仁不讓成了對付乙肝最好的招數。

此刻回頭看,乙肝疫苗來時的路,還算一路順遂。1967年發現乙肝病毒,之後順理成章就有了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製成的乙肝疫苗,之後二十年間,安全、高效又廉價的乙肝疫苗研發推廣開來,從一百多美元一針的高昂價格,生生跌落到現如今幾元人民幣,這都要感謝基因工程技術的大顯身手。乙肝疫苗在1992年納入我國兒童計劃免疫範疇,2005年全國所有新生兒都可以享受全免費的乙肝疫苗接種。

她在自己身上試驗中國第一支乙肝疫苗

功不唐捐,努力不白費。當下之我國,95%的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之內,注射了乙肝疫苗。過億新生兒都接種後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偉大和卓著:以往我國5歲以下兒童慢性乙肝感染率高達10%,現如今只有0.3%。就咱們北京地區而言,目前正處於由乙肝中度流行區向低流行區的過渡期,15歲以下人群乙肝報告發病率1990年的13.39/10萬下降到2010年的0.83/10萬,下降了93.8%。不過北京15歲以上人群的發病水平21/10萬,較之1990年的21.14/10萬並無顯著進步,不僅北京如此,全國的趨勢也如此。無疑,這一降一不降之間,更彰顯了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世界衛生組織甚至這般以為,乙肝高流行率,也就是大於8%的國家,普通成年人群中接種乙肝疫苗的必要性不大,對照我國目前的感染狀況,依舊在這個邊緣徘徊。這就是因為錯過了越早越好的接種疫苗時機,這些成年人群,要麼自然獲得免疫力,要麼被感染了,乙肝疫苗對這過盡千帆、曾經滄海的兩種情況,只能是皆不是、難為水了。如此再言,要想甩掉乙肝大國的難堪稱號,新生兒的乙肝疫苗接種乃重中之重。

她在自己身上試驗中國第一支乙肝疫苗

當然也有人會說,為什麼要這麼著急地,比只爭朝夕還著急地,爭分奪秒地給剛剛降臨人世的小寶寶注射乙肝疫苗呢?這是因為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乙肝疫苗,是阻斷乙肝母嬰傳播的最有效方法,也是世衛組織推薦,歐美等國家通行的做法。

如果產婦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雙陽性,新生兒最好還要聯合應用高效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倘若拖到24小時之後接種,不能母嬰阻斷的幾率,將從4%提高至20%。所以,還是越早越好。

做紮實、做穩妥新生兒乙肝疫苗的接種,在不很遙遠的將來,乙肝大國將成為歷史。

朝著陶其敏先生一輩子的夢想,活著的我們,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