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嚴重眩暈
1. 臨床表現:眩暈伴噁心、嘔吐、行走不穩等;
2. 外周性病因:前庭神經元炎最常見。症狀通常在 1~2 天內加重,在數週至數月內可緩解;一般為單次發作。甩頭試驗陽性。
3. 中樞性病因:後顱窩卒中。
4. 眼震類型:前庭神經元炎患者眼震為單向、自發性、水平旋轉性眼震,一般在發病的最初幾小時內出現。而卒中患者如出現眼震為中樞性眼震(雙向凝視誘發眼震、單純旋轉性眼震或自發性垂直性眼震)。
複發性位置性眩暈
1. 臨床表現:由特定的頭位誘發出現的體位性眩暈。
2. 外周性病因: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最常見。眩暈發作時間多不超過一分鐘,兩次發作間期內正常。最常見的觸發因素為向後轉頭、翻身、起床等。其中後半規管性 BPPV 是最常見類型。
3. 中樞性病因:小腦或腦幹病變,包括 Chiari 畸形、小腦腫瘤、多發性硬化、偏頭痛性眩暈、神經退行性共濟失調疾病。這些疾病的眼震類型均為中樞性眼震,且採用 Epley 復位手法不能緩解。
4. 診斷性試驗:後半規管 BPPV 的患者在行 Dix-Hallpike 試驗時,會出現上跳性旋轉性眼震,一般持續 15~25 秒。水平半規管 BPPV 患者行滾轉試驗時會出現水平性眼震。
反覆發作性眩暈
1. 臨床表現:眩暈自發出現,每次眩暈發作的症狀均類似,但持續時間不一。
2. 外周性病因:美尼爾氏病最常見,除嚴重眩暈之外,還伴有單側聽覺症狀,包括耳聾、耳鳴或嚴重的耳悶脹感。每次症狀通常會持續數小時,甩頭試驗正常。
3. 中樞性病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椎基底動脈系統)。如患者發作間隔時間越來越短,頻率增加則強烈提示。影像學檢查有助於診斷和鑑別。
閱讀更多 廚房的醬米油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