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执着的政治联姻手段

中国的政治婚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出于结盟、笼络等目的,诸侯之间就经常联姻。也有以婚姻作为跳板的普通人跻身上流社会,比如阳翟大商吕不韦看准了在赵国作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居为奇货而力助之,更以怀孕小妾相赠,结果,吕不韦不仅被继位后的子楚任为秦相,他的儿子更成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王朝的第一位皇帝。要论古今中外最大的一笔生意,非吕不韦莫属。

古代帝王执着的政治联姻手段

西汉时期,由于饱受匈奴铁骑侵扰,开始对匈奴和亲,于是一个个皇族少女(后来也有以宫女冒充的)就被陆续送到了遥远的塞外,胡笳羌笛相伴一生。王昭君出塞的故事传奇动人,和后来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一起传为千古佳话。但我总在想,剥去那些“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堂皇外衣,这些远离故土的女子内心里到底是不是快乐的?

我想答案不用我说,大家都能想到,这种政治婚姻就如现今社会的包办婚姻一样,能有几个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何况古代战乱多,政治联姻只是帝王巩固政权,稳定外邦,甚至攻克敌人的手段而已。其中的利害关系太复杂,这些所谓的政治婚姻的牺牲品,恐怕生命都随时有危险,更别提什么幸福快乐了!

古代帝王执着于政治联姻手段来达到目的,而他们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结交军事同盟

春秋时期,各国国君都想争当霸主。晋楚两国都积极运用联姻手段,结交军事同盟,以遏制和打击对方。晋国先是联姻于秦,战胜楚国,成为霸主。后来秦晋交恶,秦国转而结楚。失去秦国后,晋国顿感势单力孤,不足以与楚抗衡,于是便采取联姻办法,积极联络东方新崛起的吴国。总之,以联姻结交军事同盟进而建立政治联盟是大国的一贯政策。当然,无论是结交军事同盟还是建立政治联盟,其实质都是借联姻建立或巩固霸主地位,甚至独吞天下。

古代帝王执着的政治联姻手段

2.取人之国,夺人之地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想开疆拓土,兼并他国。公元前744年,郑武公决定用兵胡国。为了顺利攻取胡国,郑武公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胡国国君认为胡、郑已通过联姻结为“兄弟之国”,遂对郑国失去戒心。不久,郑武公便突然袭击,轻易袭取了胡国。楚国在争霸过程中也曾想以联姻袭取郑国。公元前541年,楚王子围率军以迎亲为名,准备乘机偷袭郑国。由于这一阴谋被子产及时识破,楚国的计划遂胎死腹中。

三国时期,东吴为了夺回荆州,乘甘夫人去世之机,以吴主之妹孙仁向刘备提亲。本想将他骗来后,擒来交换荆州的。结果刘备在当地广而告之地宣扬,造成了舆论事实,惊动了吴国太。经国太亲自面试,刘备顺利过关。于是,原本的一个美人计,假戏真做地成就了一段事实婚姻。接着,孙夫人协助丈夫逃回荆州,表现得有胆有识,严毅刚烈,令人敬佩。后来,东吴再度议取荆州,派人谎称国太病危,叫孙夫人携阿斗回娘家。眼看就要成功,谁知半路杀出个赵子龙,截江夺了阿斗。孙夫人独自回了东吴,孙刘联姻宣告破裂。对于两个存在尖锐利益冲突的势力集团来说,一桩婚姻的维系能力实在是太单薄了。

古代帝王执着的政治联姻手段

3.巩固盟约

诸侯聚会而结盟是大国争霸时期一种常见的外交活动,尽管颇受各国重视,而且已达到“三岁而聘,五岁而朝,有事而会,不协而盟”的程度,但由于各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和外交形势的不断变化,随意撕毁盟约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诸侯便考虑以联姻来巩固会盟的成果。 综上可见,尽管以巩固盟约为目的的联姻有助于双方改善关系,但其实质则是弱国对强国或战败国对战胜国新的屈从方式。

4.恃大国以图存

恃大国以图存为目的的联姻,从表面来看,能暂时为小国带来一定的实惠,但从长远来看,对小国有害而无利。例如弦国,属于姬姓“微国”,(禧公五年)齐桓公称霸时,弦国与齐国联姻,借此减轻楚国的威胁。但弦自恃与齐为婚姻之国,误以为楚不敢对弦轻举妄动,对楚不加戒备,结果被楚所灭。再如徐国,与吴国联姻后遭到了楚国的嫉恨,结果遭到楚国的征伐。

5.酬恩报德

狄在春秋时期已经强大起来,成了周室的重要结交对象之一。郑国扣押周大夫伯服和游孙伯后,周襄王准备“以狄伐郑”,大夫富辰以狄有“五奸”加以劝阻,但周襄王根本不听,仍派颓叔和桃子联络狄军。公元前635年,狄人攻打郑国,夺取栋地,为周天子出了一口恶气。此后,周襄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傅公二十四年)虽有富辰极力反对,但周襄王仍然不听,遂娶狄女魄氏为后。从表面来看,这种类型的联姻仅是为了报答对方,其实质则是结交对方的一种新的形式。

6.解除兵威

这种目的的联姻大多由小国或边疆民族所提出。《国语·晋语一》载:“夏莱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姐己女焉……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姐女焉。”有施、有苏和有褒都是当时的古国,在夏、商和西周兵临城下时,他们都将美女献给对方的国君,以换取对方的撤兵。再如晋献公出兵骊戎时,“骊戎男女以骊姬,归”。

古代帝王执着的政治联姻手段

春秋时期,越女西施被作为献礼送于吴王夫差,不仅要安抚吴王不能再对越王痛下杀手,放过越国百姓,还要对吴国内部进行国力消耗和政治破坏,一个弱女子肩负的责任也够大的,一个不小心就死无全尸啊!可以说这个政治联姻算是成功的,然而西施却回不到故国,直接被沉江。

无论出于何种政治目的,是否达到所预期的目的,对于帝王而言成功了就是胜利,不成功也损失不大。但是牺牲自己幸福的这些无辜女子又有谁记得?历史往往就是这么不公平,当一些女子有能搅动政局的能力,却又被历史口诛笔伐,说其祸国殃民,把亡国的罪责全推到这些女子身上,实在令人唏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