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人民日报:村村通之后,还要路路安

乘坐中巴车,沿着青杠大道往西走,一个右转,道路立即变窄了许多。途经中兴村、杨家大冲、张家堰口,直至陶家湾,近4公里的车程沿线,要么是农户房屋,出了车门便是家门;要么是农田池塘,处处都是临水临崖的陡坡。往车外望去,道路通往哪里,“生命工程”就跟进到哪里:安全防护栏、标识标线等较为齐全,坡陡处还加固了防护墩。

这是一段位于重庆市璧山区极具特点的乡村道路。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实现道路“村村通”,农民群众出行不再难,但是交通管理仍然较为薄弱,农村交通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声音|人民日报:村村通之后,还要路路安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青年镇湛家村熊家坪乡村公路。曹永龙(人民视觉)

警力不足,农村道路怎么管?——交安办“一竿子到底”,形成监管合力

重庆璧山区丁家公路巡警大队,展板上几个数据很扎眼: 2个街道、4个乡镇,辖区总面积338.57平方公里,辖区乡村道路380余公里,有民警5人、辅警9人。

警力不足是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一个普遍性问题。采访中,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交安办”),是一个被反复提及的机构,该机构已在重庆市各区县、乡镇(街道)实现全覆盖。

2名专职人员、4名兼职人员,享受正科级机构待遇,成员还包括派出所、司法所等11家单位,这是重庆市璧山区青杠街道交安办的基本构成。每月组织交巡警、派出所、交通、安监、农机等部门开展不少于2次的联合执法;每月开展不少于1次的道路隐患排查;每周开展1次交通安全宣传……在交安办的协调下,当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力量得以夯实。

得益于交安办的“一竿子到底”,重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不仅“有力量”,还日趋精细化。“我们辖区有4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公路里程648公里,但我们只有9名民警、8名辅警,警力捉襟见肘。对此,我们积极推进与乡镇交安办、派出所的联动,将辖区细化为两个巡区,并且明确交巡警侧重于国省县道,乡镇、派出所侧重于乡村道路、自建道路,使得出警更迅速、责任更严实、联动更紧密、管理更有效。” 重庆市巴南区界石公路巡警大队副大队长黄宇锋说。

群防群治,共治效果怎么样?——劝导站切实强化,留得住人办得成事

山上有一个十路口水库,山下是黎明村等几个村落,山腰处是一个标有“垫江县桂阳街道黎明村交通安全劝导站”的蓝白色房屋,里面储存有大量的应急设备,60多岁的古从文每天坚守在这里。他对周边交通情况了然于胸:“山上有工厂,7点半是上班早高峰,我每天7点前必须到。”“山里是休闲避暑好去处,夏天来往车辆多,我有时就睡这里。”“摩托车很多不戴头盔、农用车超员超载比较多……”

早些年,重庆巫山县接连发生多起交通事故,当地痛定思痛,创新推出交通安全劝导制度,通过发动群众,共同营造安全的交通环境。如今,整个重庆已经有7100多个劝导站。

安全管理,关键在人。劝导员要么是村干部兼任,要么是村集体推荐的人选,如何留得住人?“我们村干部每个月大概有3000多元的工资。劝导员一天70元,法定节假日是120元。”卢沙说。

劝导员毕竟不是执法者,群众不服怎么办?“以前有些群众认为我们是故意挑事,对我们置之不理,甚至直接冲毁栏杆。”卢沙说,“如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及时通过对讲机、APP,向周边交警、乡镇交安办、派出所报告,他们都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重庆市垫江县太平镇交安办副主任李昌林说,村民有不合规行为,第一次以劝导为主,如果屡犯不改,准备在劝导站挂一个小黑板,把违规行为写在上面。村里都是熟人,谁的脸上也挂不住。

人命关天,安全责任咋落地?——信息化、制度化双轮驱动,实现责任倒逼

采访期间每到一处,都有交警总队、公路巡警大队、交安办、执法服务站、劝导站等不同主体的相互“报到”,并且这种“报到”大多是可视化的。据了解,重庆市公安局着力加快公路立体防控体系延伸,深化科技信息手段应用,全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的建成率、使用率均已达到100%。

“这就是你20分钟前在石河社区劝导站采访时的照片,他们第一时间在手机APP上传,我们这立即能看到。”临近中午,刚来到重庆市璧山区青杠街道交安办,工作人员就打开了“重庆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其中“制度建设”“基本台账”“动态管理”“预警考核”等功能一应俱全,并且“动态管理”下设“联席会议”“安全例会”“道路隐患排查整治”“交安办”“劝导站”等多个子栏目。

信息化是压实责任的重要手段,它与制度化相辅相成,形成强大威慑。重庆市将农村交通安全纳入《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系统设置上岗率、查纠率、道路隐患整治率等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指标,并且加强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督导检查。

节假日出行高峰时必上、学生上下学时必上、赶集日必上、群众出行早晚高峰必上、红白喜事必上、民俗活动必上、恶劣天气必上……肖萍,垫江县桂阳街道交安办主任,在基层从事安全工作近20年,长期带头践行劝导“七必上”等工作方法。肖萍说,“人命关天,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对百姓的生命安全负责。”

每天值班值守,劝导5件以上,25分;应急救援和事故隐患报告,4分;严禁摩托车不戴头盔、超员超速,4分;被劝导对象要本人签字,5分……采访中,肖萍拿出一堆责任书及考核细则,上面有每个劝导员的签名,细则中还有劝导员的行为规范:佩戴标志,文明劝导,5分;如实记录,禁止作假,5分……

肖萍的一举一动,感染着身边很多人。“每天都在这,吃饭、上厕所的时候,就让老伴盯着。”古从文开玩笑说,“这1200元可不好挣啊!”

补足短板,如何提升安全感?——立足人、车、路,加强源头治理

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多元特征于一体,全市道路总里程14.85万公里,乡村道路达到11.75万公里,占比近八成。近5年来,重庆机动车年均增幅10.3%,驾驶人年均增幅16.5%。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仍然面临巨大压力。”重庆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总队长陈军说,我们必须坚持推进党政主导、部门共管、全民共治,政府层面应继续推动农村公路“生命护栏”标准化建设,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同时加强体制机制保障,助力交安办、劝导站的可持续发展。交管部门要深化警务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情报、指挥、勤务、督查的一体化调度,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重庆山多、坡陡、沟深、桥梁隧道多,道路交通先天不足。对此,重庆市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系统专设“道路隐患排查整治”栏目,并明确规定了各级党委政府及其主要领导、公路交巡警、劝导员等职责。打开其中一条,页面上方显示有隐患路段(青老路)、隐患发现时间(2018年2月1日)、隐患发现人(刘书利)、隐患类型(安全防护设施缺失)。顺着页面往下滑,出现了会诊专家(张礼)、治理意见措施(安装防护栏、警示标志)、治理责任单位(交安办)、治理期限(2018年2月5日),同时附上整治前后的对比图。

“哪个隐患没有按期处置,系统都会自动反应,我们就会自上而下有相应的问责。”重庆市交巡警总队事故对策处副处长周文斌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后天努力’,将电脑里不断更新的一个个隐患条目销号,从源头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这套系统可以说是一个治理的见证。”

“快看那,真难得!”行驶在一条较为空旷的道路上,有人突然指向窗外的一辆摩托车。周边没有什么车,也没看见执法人员,这个司机还能戴着头盔,停下来等红绿灯。

“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公安部交管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完善事故救助机制,加强交通事故救助基金管理及使用的政策研究,为农民家庭的基本生活提供必要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