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

許你十里桃花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

其實在農村端午節一般會在門窗上插艾葉和菖蒲,主要用來驅蛇防蟲和辟邪。

1、艾葉、菖蒲特殊的芬香,能驅蛇防蟲


2、據說艾葉、菖蒲能驅邪

其實在農村很多人只知道能驅邪,但也不知道這些傳說,看到別人這麼做自己跟著做就行了。不管懸掛在門窗上艾葉、菖蒲能不能驅邪,但驅蟲驅蛇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3、在我們當地農村,還會用艾葉、菖蒲熬製洗澡水,具有祛痱止癢、清熱解毒、潤滑肌膚等功效。

艾葉的驅蚊蟲作用效果顯著,至於驅邪的問題更多的是民間傳說。不管怎樣,在農村門窗上插艾葉、菖蒲是一種千百年來的習俗。

歡迎關注【昕瑞生態】,專注解答三農問題。

昕瑞生態

  端午節插艾葉的傳說
  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就拿插艾葉來說,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具有相應的典故,聽起來很有趣。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時節歷來就有插艾葉的習俗。這是因為端午前後,艾葉長勢正盛,
新鮮艾葉散發出的強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殺菌素,能有效起到驅蚊殺菌的作用。

  古時候,湘潭出了一個很能幹的人,姓趙名申喬,人們都叫他“趙撫院”。他爹八十歲那年生下了他。申喬五歲讀書,非常聰明,四書五經過目不忘,十八歲中舉,當了湖南巡撫。

  趙巡撫上任後,清正廉明,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有一年,長沙市嶽麓山的一個山洞裡,出了一條大蟒蛇,這條蟒蛇經常變化為一個老和尚,到長沙市街上化緣,逢人便說:“嶽麓山上搭了一座天橋,凡間人要想成仙,就可以從橋上走到天堂。”很多老百姓信以為真,結果天堂沒上成,卻進了大蟒蛇的肚子。原來這天橋就是大蟒蛇伸出來的舌頭,人們從蛇舌頭走進它的嘴裡,許多人被它吃了。

  趙撫院決心為民除害。他日思夜想,卻苦無良策。一天晚上,他夢見一個老叫花子走來對他說:“你想除掉大蟒蛇,只有用震天神弓和穿雲神箭,射瞎它的眼睛,再用雄黃就可以毒死它。如果它到老百姓家裡來放毒,每家每戶都可懸掛菖蒲艾葉,水缸裡放些菖蒲根,可以消災免禍。”趙撫院醒來後,發現床上果然有震天神弓和穿雲箭。原來這個老叫花子就是太白金星。

  吃了早飯,趙撫院帶領隨從,身背震天神弓,腰佩穿雲箭,走到嶽麓山,果然看見一座青石板天橋。他腳穿釘鞋走上天橋,用勁一踩,石板橋軟綿綿的。邪不壓正,大蟒蛇害怕了。趙撫院抬頭一看,嶽麓山頂上有一對大燈籠,照得通明透亮。他拉弓射箭,一盞燈籠滅了,又是一箭,另一盞燈籠

也熄滅了,這時天橋也突然消失了。
  趙撫院回府後,立即曉諭長沙城內各家藥店:明天有一個爛眼和尚前來買眼藥,不可把真藥賣給他,可以把一包雄黃給他。又告訴各家各戶:明天門口懸掛菖蒲艾葉,水缸裡放些菖蒲根。第二天果然有一個爛眼和尚到藥店買眼藥,藥店老闆給了他一包雄黃。爛眼和尚又轉身到各家各戶去放毒,從前門進,各家各戶懸掛的菖蒲艾葉變成了利劍,光芒四射。他不敢從前門進,又竄入後門到廚房水缸裡去放毒,泡在水裡的菖蒲根把毒液全部化解了。大蟒蛇的爛眼睛搽了雄黃後,立即全身潰爛,不一會就死了。

  這天正是五月五日端陽節,街上老百姓奔走相告,欣喜若狂,齊聲稱讚趙撫院的功德。人們趕到嶽麓山趕到蟒蛇洞一看,這條大蟒大的嚇死人。後來,人們從洞裡挑出幾十擔人骨頭和婦女佩戴的金銀首飾,被吃掉的人不計其數。從此以後,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菖蒲艾葉,還要喝雄黃酒。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聽起來很有趣,每個典故都有它的意義在裡面,相信端午節插艾葉讓我們更加了解了端午節的文化。


魔心MC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

根據古書記載,很久以前的先民就摸清了艾草的功效和作用,總的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用於少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經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膚瘙癢。醋艾炭溫經止血。用於虛寒性出血。外用適量,供灸治或燻洗用。搗爛如絨,製成艾卷、艾柱,可做灸法之用。

可以見得的是,艾草能治百病,祛除百毒的困擾,是一種經濟實惠的中草藥。在農村大地上分佈很廣,可以隨手而得的製作看病治病的藥材,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大家知道在古代,大體上農民和貧困人家都是沒錢而缺醫少藥的,而艾草的多功能的治病療效正好彌補了勞動人民的需求,而受到廣泛的運用與推崇。

艾草也叫艾蒿,屬於民間的一種野菜,在南方人可以吃的居多,北方人很少吃艾草,多以入藥為主。艾草的奇異的香味,可以驅除多種的毒蟲和害蟲,起到消毒殺菌的左右。對於勞動人民來說,不花錢少花錢能治大病的藥草,自然是喜歡多加。

至於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說法,應該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是芒種至夏至之間,天氣漸熱,各種毒蟲和害蟲開始活動頻繁有關。炎熱的夏天來了,蚊蟲肆虐,影響人們的休息,而艾草就是能夠驅趕它們的天然的剋星,而且環保生態沒有汙染,很適合勞動人民的迫切需求。那時候是沒有蚊香和其他的藥物的。

端午節在自家門楣上兩邊和窗戶上面插艾,可以杜絕蚊蟲進去室內侵害人類的正常作息,勞動人民可以安穩的晚上休息,白天才有精神勞作的。


農民妹子一枝花


普濟

謝謝!很高興參與這個話題討論。

和其他地方一樣,在雲南,過端午節時有在家門頭掛艾葉、菖蒲的習俗,由來已久。

端午節前幾天,農貿市場上就會有紮好的艾葉、菖蒲出售,通常將兩種植物連根挖來,各取一棵,用草葉綁在一起,買回去掛在家門,每家每戶都是如此,一般採用

1米多長的、枝繁葉茂的艾葉、菖蒲,鬱鬱蔥蔥的很養眼,獨特的味道也很好聞。


記得我們小時候是自己去採艾蒿的,這種植物對自然條件的要求不高,很多地方都有生長,似乎一年四季都有。

除了端午節的用途之外,平時我們常常將其採回家用煮水,用於泡腳、泡澡之用,對皮膚極好、特別舒適,老人們說它可以祛毒除溼。民間用艾葉的傳統由來以久,普遍傳承。

深感我們的祖先真是偉大,總結的二十四節氣神奇無比,自然、氣候與節氣的對應關係非常強。

端午是五月份,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民間認為是五毒(蠍、蛇、蜈蚣、蜘蛛、蟾蜍)出沒之時,就採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掛艾葉就是其中之一。有民諺總結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葉和菖蒲都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草藥,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同時,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總之,端午掛艾葉和菖蒲,寓意就是趨利避害、祈求百福,或許,這就是掛艾葉的主要原因。

謝謝!


遠山墨雨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插艾,是端午節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


從有記憶起,每到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家家門口都會插上艾葉、菖蒲。 端五節那天晚上,母親都要煮上一大鍋艾葉水,讓家裡的每個人都喝一小碗,而後用艾葉水洗澡,說是能防治百病。防治百病不知道,但洗完後神清氣爽,蚊子不再叮咬是真的。


無論有多忙,母親都會一大清早將艾葉菖蒲採了回來,掛在門邊上。和諸多民俗一樣,沒有無緣無故的存在,端午節插艾也是有原因的。



預防疾病保健康。


五月俗稱毒五月,五月萬物生長最茂盛時,但各種疾病也暗伏其間,蚊蠅孳 生,百蟲活躍,各種疫病流行。 用艾葉,可祛除百毒。在農村,有“家有三年陳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孟子也說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說七年之病很頑固,但三年以上的陳艾卻能治癒它。



在民間艾灸療法流傳至今,事實證明艾草對疾病的防治確有輔助作用。


驅邪保身護平安


“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前掛艾草、就像貼了一道靈符一樣,可以保佑平安。


驅邪保身的傳說與太白金星、湖南長沙嶽麓山的當地行政長官有關。


不知哪一年,嶽麓山的山洞裡,住著一個蟒蛇精。她經常化身為一座天橋,人們經過時,就將其吞進肚裡。久而久之,失蹤的人越來越多,這可讓當地的執政領導坐立不安。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有一天這個官員夢見一個叫花子(原來是太白金星)模樣的人對他說:“想除掉大蟒蛇,用震天神弓和穿雲神箭,射瞎它的眼睛,再用雄黃毒死它。為防止它放毒,家家戶戶掛菖蒲艾葉,水缸裡放些菖蒲根,可以驅邪保身。”這個官員醒來後發現了床邊的震天神弓和穿雲箭。 這位官員按照夢中指示一一做了,至那以後,這裡不再有失蹤人口出現,百姓安泰。門前掛艾葉菖蒲的習俗就保留了下來。


行善道義代代傳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愛國忠義之舉,而插艾草也與忠義相關。


相傳黃巢攻打中原地區時,每到一處,幾乎都是無人村,無當地百姓的支持,黃巢軍隊寸步難行。於是在進下一個村莊前,黃巢派出先鋒隊員先到村裡查看。這個人到了村裡,看到老百姓都在逃亡。


正在疑惑之際,看到一位婦女揹著大一點的孩子,卻讓小一點的孩子在走。很奇怪,就問怎麼回事?那位婦女說,這個大的是我兄長的遺孤,我不能虧待他呀。這位先鋒又將心中的疑惑問了,‘ 為什麼要離開家鄉呢?’。


那位婦女說政府發了通知,說黃巢軍要來了,他能隔山搖刀,人頭落地,所到之處,一人不留。我們不逃不行啊。 這位先鋒頓時明白了,心生一計,對婦女說,你有忠義之心,黃巢不能將你怎樣的,更不會取你人頭。你將門邊插艾草就行,不用逃亡的。說完出去趁婦人不注意爬到樹上躲了起來。



婦人出來不見了人影,以為是神仙點化,更加深信不疑。就在門邊掛了艾草,同時也告訴了周圍鄉鄰。 黃巢軍過境時,本無殺百姓之意,還盡所能幫助當地百姓,讓當地人更加相信,掛艾草能免於災禍。 這樣一來掛艾草行忠義保平安之風就傳了下來。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佳節,忠義之風,行善之舉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馬上要端午節了,願我們和以往一樣,吃粽子,念屈原;插艾草掛菖蒲,行善舉;以這種紀念的儀式,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傳。


情劫逆襲的職場達人

我國有句民諺:“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其實吃粽子還有別的寓意,而是因為粽子有稜角,它的稜角就像是一把刀子,可以將病魔、災害剷除。但是插艾蒿又是為了什麼呢?這是因為端午正值仲夏,正是夏季傳染病開始抬頭的時候,把艾蒿、菖蒲懸家中,利用艾蒿揮發的芳香氣味清潔空氣,驅趕蚊蠅,驅瘟除邪,以達到防病目的。要知道艾蒿有較強的驅毒作用,不得不說,我們的先輩們,太有智慧了。

艾草也叫艾蒿,屬於民間的一種野菜,南方人可以把艾蒿做成美食吃,我是沒吃過,我在大西北,這裡幾乎沒有艾蒿。所以北方人很少吃艾草,就把它當做藥為主。一般把艾蒿葉子在端午節期間收集起來曬乾,要是畏寒怕冷,就用它晚上煮水,泡腳,要是腹部涼的,也可以用它裝布袋中,微波爐加熱,敷肚子,看看艾蒿的好處太多了,不用花錢,少花錢能治大病的藥草,自然是喜歡。所以說,我們的古人太聰明瞭。

再來看看艾草的功效吧:艾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葉還有理氣血、逐寒溼、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對溼疹有一定的療程。我記得小時候身上有溼疹了,媽媽就用艾蒿葉子不停的擦洗,就不癢了效果特好。


記得媽媽說過,端午節用艾蒿就特講究的,就是要早上要早早起來,去拔沒有見太陽的艾蒿才是好的,效果也好。媽媽他們說是“拉露水”的艾蒿,就是在太陽沒出來前,拔的艾草,回家插在門上,擺在院子裡,剩下的艾草,大人就會捻成繩子,掛在幹牆上涼幹。等涼幹後,晚上點著放在地上,用來燻走蚊子,這樣夏天就不怕蚊子咬了。所以,端午節的習俗掛艾蒿是有一定的道理,這個習俗會一代代的相傳下去。



天山可可

民間流行在端午節插艾,應該是看重它的藥用價值,同時又以為它有辟邪作用。

一是看重艾蒿的藥用價值。

東周戰國時期的孟子就言“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中國最古的漢族傳統醫學方書——西漢的《五十二病方》記載了艾葉的療效與用法,歷代的《本草》更是幾乎沒有不記載的;

南北朝的梁朝,有個叫宗懍的人寫了一本《荊楚歲時記》,也有“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的記載;現在仍有許多地方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諺語。

中醫絕技之中,尤以號脈和針灸為神技,號脈是為知病,針灸則為治病,而針灸中的灸法就是以艾為主要治病成分。說到針灸的歷史,起碼也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因為針灸的最早著作《針灸甲乙經》的作者就是西晉的皇甫謐。

二是看重艾蒿的辟邪作用。

同是西晉時期,一個叫的周片著的《風土誌》就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以驅邪卻鬼”的記載;清代道光年間的才子顧鐵卿寫了一本《清嘉錄》,也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的記載。

如今插艾的民俗仍然盛行,說明這一中華文化傳統是有很強的生命力的。


雲行雨見聞

端午是一幅異彩紛呈的風俗畫

端午是一幅異彩紛呈的風俗畫

端午節,亦有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龍舟節、浴蘭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等等別稱。

《全唐詩》中直接寫到端午的詩不在少數。有宋一代,72卷《全宋詩》中詩題裡含有“端午”一詞的就有二百餘首。徜徉在古人的詩裡行間,沿波討源,溯流而上,一幅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風情畫,以詩詞的形式鋪陳開來。

既有遙寄先賢之感懷,又有雅集、射柳、賽龍舟之娛樂,又有踏青、插艾、佩香囊、系五彩之習俗,復有解粽、煮酒、食五黃、品黃鱔齒間之清香……

發軔於中華民族悠遠歷史深處的端午詩詞文化,為探索中華民族三千年來的端午文化風俗,提供了清晰的歷史線索,詩意端午裡,吟詠踏歌的先賢詩人、文人墨客款款走來、綽約閃現於目前……

(圖片來自網絡)


風月無邊天為誰春

穎食營養說重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是端午節期間的習俗。艾葉會揮發出一種味道,能夠驅蚊、蟲蟻,還可以進化空氣。



艾葉也是一種藥草!

艾葉有理氣血、祛寒溼的功能。它也能夠抑菌、消炎。用它來泡腳、泡澡等都可以使人的免疫力明顯提高,尤其是對傷風感冒。



艾葉還可以用來煮雞蛋,跟生薑水一起食用,都可以起到一定得健康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