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與文化交融的旅遊勝地——鐵山坪森林公園提檔升級系列報道之文化篇

自然与文化交融的旅游胜地——铁山坪森林公园提档升级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自然与文化交融的旅游胜地——铁山坪森林公园提档升级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鐵山坪森林公園之美,不僅僅侷限於自然風光,更在於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底蘊。“鐵山十景”——銅鑼朝天、禪園聽雨、僧官遠鍾、鎖江遺址、幽谷鑼鳴、鐵山聖泉、松影江月、花田覓香、草野星空、雲嶺攬勝,融自然景觀與文化歷史於一體,深受遊客喜愛,是鐵山坪森林公園文化提檔升級成果的集中展現。

銅鑼朝天 望大江東去

鐵山坪下的銅鑼峽,乃重慶北上門戶,自古為兵家必爭要地。銅鑼臺乃銅鑼峽江上之高臺,觀山水,觀天地,望大江東去。

自然与文化交融的旅游胜地——铁山坪森林公园提档升级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沿著步道蜿蜒而上,位於銅鑼峽口崖頂的銅鑼朝天,峭壁陡險,林密霧湧,氣象萬千。駐足憑欄,近俯大江激流,遠眺朝天雲霓,為縱攬渝州第一峽勝境的最佳所在。腳下,滔滔長江水奔騰而下,注入重慶城第一水上門戶—銅鑼峽。眼前一片開闊,可以清楚地俯視長江水從何而來、往何而去。

從前,鐵山坪森林茂密,銅鑼峽古木參天,猿啼聲聲,懸崖凌空,驚濤拍岸。眼前的石碑上可以看到發生在銅鑼峽的歷代重要戰事的介紹,如今復原的鐵索、殘存的遺址,不僅見證了昔日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也見證了古人的聰明智慧、堅韌精神。

位於銅鑼峽岸壁堅石之上的鎖江遺址,傳鎖江鐵鏈為明末時為防張獻忠部溯江犯境而設,鐵鏈早已不存,唯固定鐵鏈之鑿孔猶在。現有鐵鏈為近年所置,供後人憑弔,發思古之幽情。

銅鑼古峽,歷史悠久,風景綺麗。抗日戰爭時期,銅鑼峽景觀“銅鑼朝天”被稱為“陪都八景”之一。南北兩岸皆建有溫泉浴池,人們在這裡休閒遊歷,可飽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浮想古戰場的崢嶸歲月,在和煦的江風中盡情地領略古峽風貌,打開塵封千年的記憶,追述煙波江上過去的歲月。

僧官遠鍾 全市最大銅鐘洪亮悠揚

沿峽峰路可達禪意園和僧官寺,黃牆大殿、翹角飛簷,松林掩映之中。在銅鑼峽北岸的山頂上,坐落著至今全國唯一的一所僧官寺。僧官寺始建於隋唐,興盛於明代;又傳為明代法名生果的和尚化緣修建,故名生果寺,後以諧音更名為僧官寺。明太祖朱元璋之長孫建文帝入川曾居於此,是培養僧官、執事的重要佛教寺廟。解放初期仍有僧人住持,香火興旺,“文革”期間被毀。現有建築為近年重建,有山門殿、觀音殿、大雄寶殿、五方財神殿、感應殿及鐘鼓樓、大型壁畫《說法圖》和《金剛經》等。

僧官寺內所用古香爐,已有800年以上歷史;另有一座石制七級佛塔,亦年代久遠,為鎮寺之寶。鐘樓上鑄有全市最大銅鐘,鐘聲洪亮悠揚,遠播四方。

自然与文化交融的旅游胜地——铁山坪森林公园提档升级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禪意園與僧官寺比鄰而居,樓臺亭閣均為唐代風格。鐵山坪環境獨特,氣候多變,遊客在不同季節可體會風、雨、雲、霞等自然景象,對應這四種自然景象,築亭四座,分別以沐風、聽雨、臥雲、枕霞命名。此幽靜空靈之境,正是靜坐禪修、屈膝品茗、怡心養性的好去處。

沿山道而上,至半山崖壁上的鐵山聖泉,是一汪味極甘冽、四時不絕的清泉。這裡有“一碗水”傳說碑刻、九龍戲水浮雕和行旅路人歇息飲泉塑像等景觀,有“飲泉一碗,幸運一生”之說。

花田覓香 見證新人幸福浪漫

自然与文化交融的旅游胜地——铁山坪森林公园提档升级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自銅鑼峽溫泉旁的“銅鑼峽谷”石刻處拾級而上至花田覓香,這裡不僅是鐵山最賞心悅目的地方,而且是鐵山坪最富詩意、最浪漫的地方。景域內有四季花田、鶯草溼地、林間棧道、覓香湖、覓香亭等景觀,是賞花觀景、覓香結緣、婚紗攝影的浪漫之地,見證了一對對新人們最幸福的時刻,構成了鐵山坪上的一道最美風景線。

自然与文化交融的旅游胜地——铁山坪森林公园提档升级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沿著步道行至雲嶺廣場,雲外樓是生態區重要的景觀節點之一。雲外樓整改前周邊區域植物欠缺、景觀效果單一。4月底,鐵山坪森林公園對雲外樓周邊環境進行為期10天的綠化整治,景觀提升後的雲外樓集休憩、自然景觀於一體,“雲嶺攬勝”為鐵山坪生態公園景觀建設再添一大亮點。

夜幕降臨,在草野星空宿營,星空、疏林、霧靄、草地,曠野營地渾然天成,人與自然完全融為一體。輕聲細語的夜風、時斷時續的蟲鳴、汩汩的小溪,造就了這座真正的“天籟村”。

皓月當空之時,銅鑼峽中清輝飄灑,幽波粼粼,松影婆娑,林濤陣陣,白晝的危岸險峽和大江急流呈現出一種相映相融,如夢如幻的天籟之美,身臨其間,恍若仙境……“朝看日出夜賞月,萬種風情在鐵山”,這才是鐵山坪最完整的美。

來源 ▏江北報

自然与文化交融的旅游胜地——铁山坪森林公园提档升级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江北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出品

歡迎分享

自然与文化交融的旅游胜地——铁山坪森林公园提档升级系列报道之文化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