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生注意:掌握高校招生"大小年",低分照樣上大學!

你可能從未聽說過的“大小”年

眾所周知,過年有大年小年之分,其實在高校錄取中,也存在著“大小年”之分,家長和考生在志願填報的時候,利用的好,就能夠低分高就;用的不好,高分落榜的幾率大大增加。那麼,何為大小年?該如何巧妙利用呢?

藝考生注意:掌握高校招生

一、什麼是“大小”年?

高校招生中,存在一種所謂“大小年”的現象,就是某個或某些學校的報考人數不穩定,起伏較大。

大年:某一年填報該校的人數比計劃招生數高出許多倍,直接結果是當年的錄取分被抬得很高,這一年稱之為大年。

小年:由於上一年錄取分高,競爭異常激烈,使下年許多考生望而卻步,不再報考該校了,帶來的結果是參與競爭的人少,錄取分相應就降下來,我們將其稱之為小年。

“大小年”現象

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頭一年的錄取分不高,可能報考的人又多了……如此

循環,報考人數和錄取分出現起伏,就形成了所謂的大小年現象。“大小年”是高考錄取分數在毗鄰年份中呈現出高低不穩定的現象,也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時機。

藝考生注意:掌握高校招生

二、”大小年“典型現象

說到大小年現象,業內讓人印象最深刻,也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2013年江蘇省高考提前批錄取的“大小年”現象:

案例 :2013年江蘇高招錄取的反常現象

2013年江蘇的降分爆冷從提前批次平行志願(藝術類提前第二小批)起就開始湧現。

僅以去年數據相對照,2012年藝術類(美術)在江蘇招生的高校數為92所,錄取綜合分(文化分+專業分)在500分以上的有23所,其中南京的高校有8所。

2013年該批次在江蘇招生高校數增加至104所,但錄取綜合分超過500分的僅有同濟大學、浙江大學、蘇州大學、廈門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等

5所高校,在寧高校(包括東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211工程”高校)沒有超過500分以上的。

以培養藝術類專業人才著稱的南京藝術學院錄取綜合分僅為430分,比去年降低83分;南京工業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均為410分,分別比去年下降98分、94分

藝考生注意:掌握高校招生

三、“大小年”現象的“黑馬”案例

以上部屬及省屬院校錄取分數整體大幅度下滑,下滑幅度之大,實屬罕見。如果在報考前,就能夠抓取這方面的信息,將會有多少考生低分高就,實現上名校的夢想呀!下面這兩位同學,就很巧妙的利用“小年”現象,成為了志願填報中的“黑馬”。

案例 :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的”黑馬“

中國科技大學在湖南的理科投檔線一般都在630分以上,不料2014年卻爆出了一個最大的冷門,投檔線僅為533分,真的讓人大跌眼鏡。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該校2014年在湖南省共招收30人,其中有28人分數在639分以上,但其中兩人分別只有553分和533分就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當年的本科一批理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為522分,兩人因而也成為湖南省2014年最黑的高考志願“黑馬”。

理科533分的同學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志願填報。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從中國科技大學往年在湖南的錄取投檔情況來發現其端倪。

中國科技大學2012年相對2011年,錄取線差高了很多;2013年相對2012年,錄取線差又高了很多。這個量變終於在2014年引起質變,其在湖南的錄取栽了一個大跟頭。

查找歷史數據得知,2013年中國科技大學計劃在湖南錄取37人,實際錄取39人;2014年,中國科技大學計劃在湖南錄取32人。由於錄取人數減少,加上線差一年比一年高,考生難免有點恐慌,中國科技大學2014年出現“小年”也就不足為奇了。

學藝特長生 溫馨提醒

如何巧妙利用“大小年”現象。相信家長和考生都已經知道了,“大年”分數過高,是我們必須規避的,哪怕你分數考得再好,也有可能高分落榜。而“小年”分數過低,卻是我們需要緊緊抓住的機會。

可是,”大小年“現象都是高校錄取結果出來之後,才能知道。在錄取結果出來前,我們該如何推測院校的”大小年“現象來指導志願填報呢?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藝考生注意:掌握高校招生

2、出現“大小年”的高校一般都是考生較為嚮往的學校,報考人氣較旺,當往年分數較高也較穩定時,不少考生趨於保守而不敢貿然填報。

3、每年需要徵集的志願大都是社會關注度不高、就業不暢的冷門專業、或基本上屬於專業特色不明顯的“萬金油”專業。

4、當年新開設的高校專業,也有可能因為報考人數不多而遇到“小年”,這也是考生填報志願時可以作為參考的。

5、有人說實行非平行志願的志願模式下,大小年現象出現的更為頻繁,但在平行志願模式下,“大小年”現象基本不存在,其實,平行志願模式下“大小年”現象照樣存在,不容忽視。

關注學藝特長生,獲取更多藝考學習方法、考試資訊等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