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最佳風險收益比 打造穿越牛熊絕對收益“樣本”

——專訪廣發穩健增長基金經理傅友興

“投資有兩條原則,第一條是守住本金,第二條是記住第一條。”——這句被投資界所熟知的巴老語錄,在異常高波動的A股市場上,卻罕有能長期踐行者。

2015年6月12日,上證指數創下5178點的階段性高點至今,上證指數跌幅約為三成左右。然而卻有一批基金逆市創出新高,憑藉真正的阿爾法收益,為投資者創造了實實在在的價值。廣發穩健增長便是這樣一隻基金。

翻閱其淨值曲線可以發現,2012年至今的6年間,歷經市場跌宕起伏,廣發穩健增長每年均獲得正收益。過去三年,該基金的波動率、下行風險排名均位列同類基金前1%,為投資者創造了“穩穩的幸福”。

作為廣發穩健增長的基金經理,擁有長達16年投研經驗的傅友興是業界少有的能夠兼顧自下而上選股與自上而下擇時的“全能型”選手。在採訪中,傅友興坦言,自己選擇的企業首先是“價值創造者”,這使得其組合中的個股“白龍馬”特徵十分明顯。此外,多年宏觀策略投研功底,也讓其更為注重系統性風險,能夠在市場出現明顯高估時及時減倉避險。

抱元守一嚴選高質量增長

“有人喜歡快公司,有人喜歡穩健的公司,而我比較喜歡好公司。”當問及自己選股的最大特點時,傅友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近年來,隨著價值投資理念迴歸主流,很多投資者喜歡通過PB-ROE等指標來框選優質股,但長期踐行價值投資、追求最佳風險收益比的傅友興更進了一步,他運用ROIC等指標精選財務穩健、公司質地好、真正長期創造價值的公司進行投資。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選股偏好,與傅友興沉澱多年的研究經驗密不可分。據其介紹,相比2007年,滬深300的成分股中,有三分之一公司的市值比十年前還低,且大部分企業的利潤低於2007年。

“也就是說,A股市場上,有些公司長期不創造價值,選股時一定要回避這類標的。”正是這種紮實研究的作法與執著於基本面的信念,讓傅友興的投資很早就打上了價值的標籤。

通過長期的A股實踐,傅友興構建了一套“定量+定性”篩選優質個股的方法。具體而言,定量標準包括資本回報率、現金流、財務穩健程度等指標。其中,資本回報率指標分為兩種,一種是經營比較穩定的企業,如消費、醫藥類等,重點看過去三年以上的資本回報率是否穩定在15%以上;對於週期反轉類企業,會在行業處於週期底部、ROE很低時,關注企業的ROE能否能回到歷史中位數,如果未來三年複合收益率可能達到30%以上,就會在週期底部、估值便宜時買入。

而定性角度,重點就是看公司的競爭優勢和管理層,選擇優秀的、追求企業長期利益的管理層。此外,在具體買入股票時,會計算企業估值,在低估或者有安全邊際的時候去買入。

與此同時,傅友興還特別強調業績增長質量的重要性。“我覺得這一兩年A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30%的業績增長,都可以給30倍PE,以後肯定不是這樣的,因為企業業績持續性可能完全不一樣。同樣的公司未來30%的增長,它未來的確定性完全不一樣。或者說不同行業有不同的特點,給的估值也會不同。”

對於具有業務壁壘、護城河較高、增長質量較高的企業,傅友興尤為青睞。這也使得其組合持倉中白馬股、龍頭股佔比更高,且長期效果非常顯著。

Wind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的連續6年,其管理的廣發穩健增長基金每年均取得正收益。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滬深300指數下跌11.28%,廣發穩健增長逆勢獲得0.6%的正收益,排名同類基金前15%。

自上而下擇時“護法”絕對收益

在基金行業,有些基金經理擅長自上而下擇時和行業配置,還有些精研個股的基金經理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宏觀環境相對忽視。但多年的宏觀策略研究經驗,讓傅友興成為業界為數不多可以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全能型”選手。幾次A股市場出現高點,他都能較為精準的進行減倉操作,使得基金回撤較小,且能夠連續創造正收益。

“最近一次減倉操作是在去年11月,當時發現自己組合中的股票很多都已經透支了2018年的業績,就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減倉。”此後的市場驗證了傅友興的判斷,2017年11月大盤創出年內高點之後,就開始了調整。

此外,基於股票市值與GDP體量比值的數量研究,傅友興在2015年6月進行了減倉操作,並在2016年滬深300下跌11.28%的背景下大量買入黃金股,逆市創造了的可觀的絕對收益。

不過,傅友興謙虛的表示,這種成功擇時有運氣的成分在,可能難以持續,更多的還是會基於自下而上的研判進行操作。但熟悉他的業內人士則評價,這與其四年多宏觀策略研究功底以及擔任過研究發展部負責人的經歷有關,能夠比較全面的研判整個市場的氣候。

除了通過倉位調整進行風險控制,傅友興還會通過個股風險收益比來印證對市場整體風險的判斷。對於優質企業,如果估值過高,PEG指標不佳,傅友興也會進行迴避或調倉,保持整個組合未來一年、三年時間內的擁有最好的風險收益比。

此外,傅友興還會有意識的通過控制行業集中度和個股集中度來控制風險。“單一行業的佔比不會太高,即便再看好一個行業,也會將比例控制在30%左右。”

談及今年的投資機會,傅友興坦言,與2017年相比,今年更多的是獲取個股性的機會,投資難度相對較大。自上而下來看,個別行業如醫藥、計算機、養殖、風電等板塊還保持景氣上行,但很多行業,像地產產業鏈相關行業,景氣度有所下降。

“今年做基金,機會確實相對小一些,而且很多股票並不算便宜。所以我覺得今年的機會,可能偏向個股層面多一些,需要更多的藉助研究團隊的力量,發現個股性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