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看房熱潮背後,眾趣科技基於深度視覺玩轉場景3D建模

VR看房熱潮背後,眾趣科技基於深度視覺玩轉場景3D建模

調研 | 黃勇 趙敏

撰寫 | 陳子民 趙宇

電影《頭號玩家》中,遊戲公司利用3D建模技術在虛擬環境中建造了一幕幕如現實般逼真的三維圖像場景,使玩家們得到沉浸式感官體驗。

現實生活中,很多行業也希望像電子遊戲那樣利用三維圖像為消費者提供便利,比如租客足不出戶就能瀏覽多套中介推薦的房子,博物館可以讓無法光臨現場的遊客欣賞藏品。然而,傳統的3D建模需要較高的時間及人力成本,實現大規模場景的三維模型應用並非易事。

成立於2014年的眾趣科技是3D掃描設備與服務供應商,希望利用其研發的新興建模技術普及三維圖像應用。

眾趣科技CEO高翔認為,目前互聯網上傳播的多為文字、照片等二維信息,三維圖像信息在二維信息基礎上更高一個維度,最大的意義在於使用戶獲得更全面的信息。

將實體場景數字化,大幅提升3D建模效率

3D建模可以分為實體場景建模和虛擬場景建模兩類應用場景。

對虛擬場景建模時,場景並不真實存在,比如電影、遊戲或裝修效果圖。這類建模操作由專業的設計師完成。對實體場景建模時,場景已經存在,3D建模的目的在於更好地對空間進行展示,使用戶獲取更全面信息。

長期以來,想要實體場景的數字化3D模型,還是需要派工程師現場勘測,獲取相關尺寸信息,再交由設計師通過專業軟件進行設計和繪製,繪製一個反映真實細節的100 m² 場景需要4天左右的時間,效率並不高。

VR看房熱潮背後,眾趣科技基於深度視覺玩轉場景3D建模

為此,眾趣科技團隊基於深度視覺傳感技術,研發了三維掃描相機、拼接算法、雲端架構等一整套自動化建模技術,應用於實體場景建模。在3D建模過程涉及到的實地採集數據、數據建模等步驟都提升了效率,藉此普及三維圖像應用。

三維掃描相機有三組面向不同角度的深度視覺攝像頭傳感器,每組攝像頭又包括一個紅外接收相機,一個RGB彩色相機,一個紅外發射器。深度視覺技術已較為成熟,傳感器總體結構與Iphone X前置攝像頭一致,只是Iphone X用於人臉建模,而三維掃描相機則用於場景建模。

工作時,用戶只需要通過三維掃描相機定點拍照採集數據,相機的所有操作由PC和Pad遠程操控,就算普通房產經紀人也可以在40分鐘內完成100㎡場景的空間圖像採集。

三維掃描相機拍攝的目標場景或物體的深度圖像上傳到雲端後,雲端後臺應用拼接算法將對這些數據進行降噪、特徵點提取,將圖像中的深度、紋理等基本信息一一匹配,結合相機的相關參數,重建出3D場景的模型。

實現自動拼接對算法有很高要求,三維拼接算法是眾趣科技自主開發的核心技術。使用三維拼接算法能將原本設計師需時4天的建模時間縮短至90分鐘。

效率的大幅提升帶動建模成本下降。眾趣科技目前採用銷售硬件+建模服務收費的方式服務客戶,三維掃描相機價格在兩萬元左右,每平米的建模服務費也遠低於傳統3Dmax建模動輒200-300元/㎡的成本。

重點服務房地產、旅遊、電商等B端大型客戶

眾趣科技專注的實體場景3D建模,在房地產、旅遊、電商等行業有廣泛的應用場景。

比如,與傳統VR相機利用兩眼視差帶來3D觀感不同,眾趣科技的三維模型帶有真實的三維尺寸數據,可以支持展示傢俱模型在真實空間裡的擺放效果。這項功能就使得眾趣科技的3D模型深受電商歡迎。

眾趣科技現階段重點服務B端大型客戶,這樣能瞭解市場實際需求,在產品打磨階段能推出更接近市場需求的產品。

目前,眾趣科技已經和阿里巴巴、宜家北京中國Innovation、雅詩閣、小豬短租等大B客戶達成合作。其中最為知名的合作伙伴就是阿里巴巴,其不久之前上線的場景購產品,將已存在的大購物中心“搬”到線上,讓消費者網上購物體驗感更強,其中的場景建模部分技術提供方即為眾趣科技。

除此之外,眾趣科技還通過城市合夥人計劃為小型客戶提供服務。眾趣科技將產品出售或出租給當地中小工作室,並調低雲端建模服務費,由城市合夥人進行具體的線下服務,獲取全部線下服務利潤。目前,眾趣科技已在全國28個省份、100多個城市完成了服務布點。

CEO高翔表示,目前眾趣科技客戶數量已達數百個,過去幾年營收年均增長100%以上。未來,眾趣科技還將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並根據市場需求開發不同檔次和價位的產品滿足不同種類客戶的需求。預計2018年營收將達數千萬,並實現全年盈利。

VR看房熱潮背後,眾趣科技基於深度視覺玩轉場景3D建模

近期,愛分析專訪眾趣科技創始人兼CEO高翔,就眾趣科技的業務現狀及規劃進行交流,摘選部分內容分享如下。

高翔,天津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專注於3D形貌研究領域。在創辦眾趣科技前曾在華為、湯姆遜任職產品及研發負責人。

新興技術催生更便捷的落地應用

愛分析:選擇在3D建模領域創業的原因是什麼?

高翔:之所以選擇在這個領域進行創業,主要是看到了新技術產生帶來的機會。我在博士階段做的就是三維數據方面的研究工作,那時候由於成本原因和環境要求,研究都集中在工業領域。但我一直很希望將它們能在民用領域發揮作用。

直到2010年,微軟第一臺體感遊戲機問世,相當於第一個民用級的傳感器出來了。這個關鍵點之後的三四年時間裡,相關行業的傳感器應用慢慢出現,空間三維數字化工作就進入民用領域了。

發現自己長期關注的事情是可以被做成的,而且有些公司已經做出了產品雛形,我們認為機會點到了。說得更官方一點,這是一個時代性的產物。

愛分析:3D建模最初在工業領域的主要應用是什麼?

高翔:工業領域的主要應用也是三維數據的數字化。舉個例子,在九十年代,珠三角和長三角有很多公司在“山寨”。所謂“山寨”,簡單說就是先把別人的產品買過來,用激光把它的三維數據模擬出來,反向做出模具後以生產產品。但是工業領域的成本比較高,當時也沒有低成本方案出來,所以在民用領域也就一直沒有任何擴展。

愛分析:3D建模技術與VR/AR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高翔:互聯網的發展一直停留在平面,也就是二維的狀態,還沒有向三維的方向發展。這實際上是比較遺憾的,因為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是傳遞信息,三維圖像本身也是一種信息。

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三維圖像沒有在互聯網上盛行起來。我認為主要是因為生成三維信息的成本太高,而且不像在工業領域,做一件產品可以花費二三十萬元來打磨,日後能賺回來。試想一下,如果讓普通消費者花費二三十萬掃描一下臉部,他肯定是不會做的。因此,生成三維數據的成本太高是制約其發展的障礙所在。等到低成本的三維傳感器出現後,這個問題就會被解決了。三維數據的發展是整個互聯網發展很重要的方向。

至於說VR/AR,都是互聯網三維數據發展的子方向而已。包括現在的無人駕駛汽車、激光雷達以及機器人的SLAM技術,應用的都是空間的三維信息,這些都說明互聯網三維數據在慢慢地盛行起來。3D的內容是整個VR/AR行業的基礎設施,以此為基礎才能製作出內容。

3D建模成本仍有下降空間

愛分析:眾趣科技的技術與傳統3D建模技術的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

高翔:二者生成的內容是一樣的,但採用的技術路線是完全不同的。

3Dmax就像是人工按照1:1的比例畫出來的,而我們這個是拍攝出來的,能做到百分之百復現原貌,成本也比3Dmax低很多。

而且,機器在現場拍攝之後傳到雲端,整個處理過程完全自動化,由算法完成。

愛分析:圖像處理方面的算法是如何開發出來的?

高翔:我們自主開發了基於算法的機器三維視覺技術,其中最核心的是算法,開發過程花了3年時間,整個過程非常痛苦。

在科學研究領域,有一個工具叫Matlab,是專門用來做科學計算的,一般要求先用數學設計出公式來,然後在Matlab中實現。通過反覆改進算法,最終達到結果的理想狀態,再用Matlab轉化成C++語言。

和一般的互聯網公司不一樣,他們就是拿現有技術實現產品而已,更多的是從運營層面來做工作,而我們花了很大精力在前期產品的形成過程。

愛分析:哪些行業是重點應用領域?

高翔:諸如房地產、民宿、酒店、賓館,還有一些博物館之類的,對於3D實景圖都有需求。一般對三維空間有低成本訴求的這些,我們都會做。

愛分析:如何測算市場空間?技術變化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高翔:市場規模非常大。想想房地產市場有多大、酒店賓館市場有多大,他們就是我們服務的行業,因此我們的市場規模也很大。

我們這個產品還是一個基礎性產品,把三維空間的數據給刻錄下來了,這個數據到底用在酒店、賓館,還是房地產、工業廠房,應該各個行業自己來提需求,然後交給我們來完成。

至於說有多大影響,可以做個類比。照片出現之後對社會產生了多大影響,我們也是一樣。不敢說顛覆照片,但是一定能顛覆3Dmax建模。未來寫實的空間如果再交給傳統3D建模去做,就太浪費人力了。

愛分析:3D建模的成本還有進一步下降空間嗎?

高翔:有且空間非常大。從技術和硬件的角度來講,它和照相機是類似的原理。它的成本未來就是普通照片的成本,現在蘋果手機的Face ID用的就是這個技術,今年下半年會有很多手機廠商都會用上Face ID這樣的技術。

3D相機的發展速度會遠遠快於傳統相機的發展速度。我們的設備早晚有一天會被手機代替,我們願意看到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只有這樣,我們後臺的數據才會極大的豐富起來。

根據市場需求開發不同檔次的產品

愛分析:市場上的競爭對手有哪些公司?

高翔:除了貝殼找房自己研發的用於內部研發掃描外,國內只有我們一家從事相關工作,除此之外只有美國硅谷有一家類似業務的,叫Matterport。這個產品我們開發了三年,Matterport開發了兩年半。3D建模技術難度很高,一般小的創業公司沒有能力嘗試。

愛分析:Matterport的模式是怎樣的?

高翔:只能說技術對標,商業上是不對標的。他們在技術上比我們早啟動兩年多,應該說會比我們好一些,但是在服務層面,我們要比他做得更加周全。西方國家的公司服務能力比較差,一個公司更重要的成功應該是商業成功,所以我們一直也沒把它當成競爭對手。

Matterport雖然進入了中國市場,但由於我們獲得的是三維空間的真實數據,是有測繪概念在裡面的,因此他們是在“違法”的進入中國。

Matterport向客戶出售設備,在保證設備能用的狀態下每個月要交固定費用,然後每個模型還要再收費。這是西方人能夠接受的模式,但是中國人一般不太能接受。

愛分析: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模式是怎樣的?

高翔:集中在場景化電商這一塊。因為之前很多連鎖店面線上線下是完全分開的。現在的新零售要求線上線下統一,我們完成拍攝之後,就可以完全嵌入到天貓和手淘裡面。

愛分析:通過什麼形式獲取客戶?

互聯網產品的特點是容易傳播,雖然我們客戶是B端客戶,但我們用戶全是C端用戶,產品的自傳播性還是蠻強的。

愛分析:商業落地效果怎麼樣?

高翔:商業化效果不錯,現在服務的客戶數量,大大小小加在一起有數百個了。預計今年就可以實現盈利,營收目標是數千萬人民幣。

愛分析:未來2-3年的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高翔:會根據需求開發不同檔次和價位的產品,比如博物館的拍攝要求非常精細,一般的行業就沒有那麼高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