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管理者要勇於打破一團和氣的局面,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競爭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

一個工作團隊當然需要團結,但是團結並不等於“一團和氣”。“一團和氣”型團隊的特徵,表面看似風平浪靜,沒有任何矛盾紛爭,實際上,這種團隊的合作意識很淡薄,團隊成員基本上屬於“各自忙碌”的狀態,彼此缺乏協作的激情。除了這一點之外,還有一個問題更加危險:團隊成員間會搞聯合,組建小圈子,把上級隔離起來,從而在爭取利益的時候聯合起來與上級對抗。

聰明的管理者要勇於打破一團和氣的局面,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競爭

對於很多喜歡“和氣型”的領導來說,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一旦下屬與其出現利益性紛爭,這支看似和諧向上的隊伍會成為一支“自衛隊”,他們會團結起來爭取自己的利益,像集體罷工事件,多是在這種團隊中產生的。所以,很多管理者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喜歡在員工之間製造一點“紛爭”。

當然,這個“紛爭”的意圖不能太明顯,要有合理合情的外衣,比如競爭。一些管理者會選擇通過競爭升職的方法,把員工的團結稍微地“鬆綁”。

某些管理者認為“升職的過程就是建立敵人的過程。”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升職員工會發現,自從升職以後,那些曾經的好同事似乎變了一張面孔,他們不再如往常那麼友善,有的甚至刻意與他保持距離,連聊天都變得異常警惕。剛收穫到一點升職帶來的信心,忽然遭遇這樣的情況,他感覺充滿挫敗感。他一邊思考這是為什麼,一邊採取“友善”行動。他期待能夠和同事建立起和諧的夥伴關係,希望能有人真心祝賀他獲得的成功。所以,他儘量讓自己保持微笑,即使碰到一張“冷臉”也讓自己保持熱情。但這似乎並不見效,而且有人開始在背後說他心懷叵測,原因是他太過熱情了。總之不論他怎麼做,過去與他關係友好的同僚們如今都和他疏遠了,對他充滿了某些“敵意”。

聰明的管理者要勇於打破一團和氣的局面,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競爭

其實這種局面的出現很正常,正好說明該員工所在的公司有聰明的管理者,他們成功地將員工關係變成了做生意,讓員工們都成了互相競爭的生意人,而不是熟人、朋友或者同一陣營的好兄弟。現在,他們就是在把升職的人當作生意人相處,升職的這名員工卻仍然在原來的定位中沒有走出來。

既然是生意夥伴,和這些人的交往就帶有天然的目的性,而且這個目的應該是明確的、清晰的,大家為了共同的利益禮尚往來,最後獲得共贏。如果出現了利益的衝突,競爭就會立刻加劇,以前的朋友也會變成敵人。一團和氣是不可能存在的。

在所有類型的部門中,一團和氣的“風氣”都是很可怕的,而且有時候這種現象會偽裝成凝聚力的樣子,讓團隊管理者看不到問題所在。等到真正出現了危急情況,才發現下屬“各自為政”。管理者要明確地講出這一點,消除團隊成員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敢於提出問題,跟同事競爭,而不是大家一起得過且過。或者採取上述這位員工的老闆的做法,引入“競爭”這條鯰魚,使團隊變得有生機一些。

聰明的管理者要勇於打破一團和氣的局面,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競爭

怎樣避免下屬在你面前三緘其口?

團隊中許多人總是沉默,扮演不得罪人、不提建設性意見的瞎子和聾子,在工作中混日子。這是十分突出的壞現象。因為每個人在團隊中都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如果發現了問題裝糊塗,捂著和藏著,不向管理者說出來,只是私下與自己的朋友交流,這對公司絕不是什麼好事情。

聰明的管理者要勇於打破一團和氣的局面,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競爭

在團隊溝通過程中,要防止你的部下總是三緘其口,他越是不說越證明有問題。只有下屬積極發言,每個人都把存在的問題說清楚,堅持該有的底線和原則,不當老好人,才能協助管理者加快工作進度,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力。

如何阻止“鸚鵡學舌”的行為?

員工對他人的看法隨聲附和,從來沒有自己的看法,這種情況經常在組織裡發生,尤其是存在於下屬對上級之間——無論領導的觀點對錯,我的意見就是沒有意見。這種人最喜歡人云亦云,在他們看來,群體和領導的想法代表了自己的想法,而且,即使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他也不會成為那個受懲罰的人——因為我是聽別人說的。

聰明的管理者要勇於打破一團和氣的局面,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競爭

面對這樣的成員,就要給他設立單獨的、有創造性的工作,讓他沒辦法跟在別人屁股後面模仿,從而逼迫他學會獨立思考。

如何避免“明哲保身”的現象?

有些人害怕自己明確地說出意見會引來他人的報復,所以很多時候他會選擇迴避問題,明哲保身。看上去,這是一個圓滑的做人道理,但放在團隊建設中,這種“什麼都不參與”的行為卻無異於隱藏問題,破壞團隊健康管理。管理者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做一個公正坦蕩的人,不搞“兩面派”,給下屬樹立一個公正的榜樣,讓下屬信任你的為人;其次要鼓勵下屬敢於“說理”,堅持自己的原則,並且清除下屬的顧慮,保證可以做他最堅實的後盾,這樣,員工才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