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也應像馮小剛一樣敢對投資者說不!

創業者也應像馮小剛一樣敢對投資者說不!

創業者也應像馮小剛一樣敢對投資者說不!

馮小剛,目前為中國最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再往前翻幾年,甚至都可以去掉“之一”。

從1997年的成名作《甲方乙方》,到2013年的《私人訂製》,17年間,馮小剛一共導演了14部電影。他似乎一直都能掌握觀眾的喜好,只要出手,就名利雙收。所以投資人對他很信任,掏錢都很慷慨,而馮導的電影從來沒讓投資人失望過。

即使是在2007年,馮小剛轉型開始拍攝了他認為不賣錢的電影《集結號》時,投資人還是投了六千多萬,出乎馮導意料,《集結號》票房2.6億,榮獲當年票房亞軍。

2010年,《非誠勿擾2》投資四五千萬,票房4.8億,同年《唐山大地震》票房6.7億,刷新了內地票房史紀錄。對投資人來說,千萬級的投資,數億的票房,投資馮小剛電影,穩賺不賠。

下定決心做事

創業者也應像馮小剛一樣敢對投資者說不!

算起來,自從2013年《私人訂製》之後,三年內馮導一直沒什麼動作。直到下個月將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

馮小剛在微博裡寫道:“三年一齣戲,不急。飯好不怕晚,茶吃後來釅”。馮導不只是為了拍電影而拍電影,而是因為拍電影是責任、是時代使命,馮導開始向大師邁進。

而沒想到三年後“復出”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投資人就不怎麼支持。

劉震雲小說《我不是潘金蓮》中,女主角李雪蓮是一個農村婦女,因為被丈夫當眾謾罵為“潘金蓮”,為了給自己正名,開始“積極上訪”,沒想到引帶出一連串官場內部陰暗面,故事荒誕但很有現實意義。

所以,可以看得出,這部電影拍出來之後,很有可能要被和諧掉很多片段。這部電影恐怕是掙不到錢,所以投資人的內心當時是不同意的。而馮導下定決心要拍這部電影。

這次投資人不看好馮小剛

在李雪蓮選角方面,馮小剛與劉震雲曾一度進行商量。最後馮小剛敲定人選,范冰冰。

“理由是,反差非常大,如果反差大,她就有可能在反差的縫隙裡最有創造性的塑造一個特別好的形象。”

但我們應該能夠猜想,范冰冰的形象應該不太符合劉震雲先生的要求,“反差大”所以選她,這話怎麼著也有點“強詞奪理”。不管怎麼樣,劉震雲最後還是接受了這一提議。

投資人對這塊不擅長,當時沒發表什麼意見。

創業者也應像馮小剛一樣敢對投資者說不!

而等到馮小剛,說畫面要用圓形的時候,投資人和劉震雲都坐不住了,覺得馮小剛“得寸進尺”了。

馮小剛的理由:“這個圓的畫面很像元宋時期的文人畫。再加上鄉鎮,古鎮,很有古意。”

這次的提議就沒有上次那麼樂觀了,圓形構圖遭受了包括投資人王中磊在內的整個創作團隊的強烈反對,包括好友張國立:“這是一個挺冒險的事,因為電影這樣一個方形,100年來沒有變。”

在一次酒局,眾人集體“上諫”,結果馮小剛發了大火,最後佯裝喝醉,摔門而去。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攝影師站在馮小剛這邊。

有夢想就放手幹,就算是創業者也要為夢想活著

雖然眾人的態度已經這麼明顯,然而馮小剛的態度:“如果三十歲我可以妥協,退而求其次,因為來日方長;但我已經快六十歲了,借社會新聞裡經常使用的一句話,‘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我就不願意妥協了,因為時間無多。賺錢的目的是拍自己喜歡的電影,折了也不用愧對金主。”

就衝著這一點,馮導足以對得起這些年跟他一路走來的影迷。

創業者也應像馮小剛一樣敢對投資者說不!

不論你是創業者,還是已經功成名就的企業家,始終都要明白,自己掙錢的真正目的,以及自己給自己的社會定位。

只有明白自己真正要做什麼,就算投資人不投資,就算眾人都反對,你也能夠能夠力排眾議之後,像馮導那樣:“我不想再解釋這事了。沒他媽道理,我就想拍圓的,不行嗎?你們丫誰不想投資,你們丫就別投,我自己投資。”

創業者同樣如此。有時來自投資人的壓力大到無法想象,他們會逼著你做你曾嗤之以鼻的事兒,甚至操縱你的公司走向跟你期望完全背道而馳的方向。這時我們不妨學學馮導的堅持。

人活著是為自己,創業更是為實現自己的夢想,投資人很重要,但自己的事業不是更重要嗎?以此勉勵所有糾結在前進路上的創業者吧。

能成就自己的,只有自己。有夢想,就放手去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