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衍庸画作海外“吃香”

在20世纪中国美术界,有一位画家早年东渡日本学习西画,回国后行走于大陆和香港之间,既擅西洋画,也精中国画,作品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他就是现代著名国画家、油画家、篆刻家、美术教育家丁衍庸。

丁衍庸画作海外“吃香”

自幼聪颖喜欢绘画

丁衍庸(1902-1978)是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与林风眠、关良有“广东三杰”之称。后改名丁鸿,字叔旦,号肖虎、丁虎。广东省茂名县(今高州市)人。

丁衍庸自幼聪颖,喜爱绘画。1920年丁衍庸的族叔丁颖(中国水稻学之父、中国农业学院首任院长)从日本留学回国,看见丁衍庸颇有绘画天赋,就鼓励他到国外学习。同年

丁衍庸公费东渡日本研习西画,期间,甚得当时东京美术学校校长黑田清辉的赞赏。他的油画《食桌之上》曾入选1924年日本第五届“中央美术展览会”,是唯一获选的中国留日学生作品,可谓一鸣惊人。

1925年,丁衍庸归国后改习中国书画、篆刻,并与蔡元培、陈抱一等在上海创办四华艺术大学,曾任校长。1936年被上海美专聘为校长,辞未就。1946年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9年,丁衍庸告别家人,只身离开广州到香港。由于香港缺少艺术氛围,多数市民不买字画,丁衍庸的经济陷入困境,生活艰苦。昔日叱咤风云的艺专校长和新艺术运动先锋,在香港只能任教中小学美术科和中文科。196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任艺术系教授。1978年病逝于香港。

丁衍庸画作海外“吃香”

中西艺术融会贯通

丁衍庸晚年潜心研究八大山人、徐渭、石涛等古代书法篆刻艺术,将中西艺术融会贯通,既有浓郁的中国文人画的笔墨意韵,又体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艺术意识。

有专家认为,丁衍庸的书法颇有造诣。据悉,上世纪20年代末起,丁衍庸就开始研习二王、张旭、怀素、米芾等人的书艺,每日洗砚临池,心摹手追。书法擅长草书,笔势甚有徐渭的遗风,绰约之中不失缜密,颇为耐看。他精于鉴赏和治印,饶宗颐赞之为“浑朴绝伦”。他既能“以画入篆”,把人物形象镌刻成印,又能“以篆入画”,将远古文字、印章图案引入油画,神秘、蛮荒的初民气息令人浮想联翩。

丁衍庸画作海外“吃香”

丁氏画作海外受宠

民国时期,由于丁衍庸在画坛声望较高,且是校长身份,加上他的作品别具一格,他的佳作早就在民间市场上流通,并有杰作入藏世界各大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自苏富比、佳士得等各大拍卖行上拍中国字画后,丁衍庸的作品就成为了常客。1986年他的《钟馗》在香港艺术品市场以5.8万港元拍出,同年,《花鸟十五开册》以6万港元成交。1991年丁衍庸的《仕女画像》和《画家与裸女》油画在香港分别以10万港元和20万港元售出。

1993年国内兴起艺术拍卖后,丁衍庸上拍的作品不多,偶有亮相,价格平平。如2001年上海东方国际曾推出他晚年创作的彩墨画《浴华清池图》,获价仅1.76万元;2002年《人物故实十八开册》在中国嘉德获价9.68万元。

2005年后,丁衍庸作品开始在海外拍坛发力。2006年他的油画《佛像》在香港苏富比以572万港元成交,首次突破500万元大关。之后,丁衍庸的精品动辄上百万元。2011年他的《八仙》在香港佳士得获价254万港元。2013年他的《白鹤高飞正待时》在苏富比受到藏家追捧,以904万港元拍出。2014年他的《花鸟》在中国嘉德获价529万元。2016年尽管艺术品市场整体疲软,但丁衍庸的作品拍卖势头良好,其中,他的油画《红衣女郎》在香港苏富比获价688万港元,同年,他的《八仙献寿图》在香港佳士得获价246万港元。目前,丁衍庸作品在海外受宠程度明显高于国内。

撰文 朱浩云

图片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