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队活动丨何杰:“中国梦”的践行者——讲述爸妈的中国故事

班队活动丨何杰:“中国梦”的践行者——讲述爸妈的中国故事

主题解析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层面的要求,“爱国”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观。经过研究,我们认为,“爱国”可以分为四个维度:爱国之情、爱国之识、爱国之志、爱国之行。

“爱国”的核心是“爱”,因此首先属于情感层面。爱国主义教育若不想陷入空洞说教,必须注意情境营造,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从情感上认同与热爱国家。因此,“爱国”主题班会,必须在情感体验的激发上做足功课。

学生到了高中以后,则应在朴素的“爱”的情感基础上增加理性思考。如果没有对事物的理性认知,朴素的情感往往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改变。长期以来,爱国主义教育只停留在朴素的情感层面,没有引导受教育者理性认识国家现状,受教育者一直处于被灌输而缺少理性思考,是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原因。这涉及引导学生爱国之识的问题,是认识层面的要求。

“爱国”情感与理性认识结合,进而形成爱国之志。爱国之志属于理想信念层面的要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是中学生爱国之志的具体内涵,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有巨大作用。

“爱国”最终应该落实到行动。因此,评判爱国主义教育的落实情况,要根据学生在学习、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来进行,即有“爱国之行”。这是行动层面的要求。

本次主题班会,主要解决“情”“识”“志”的问题,即通过激发情感、提升认识来树立爱国之志,并在今后进一步落实到行动中。

背景分析

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与渠道很多。本次班会力求探索新的教育方式——通过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汲取正能量。

我所带高一(10)班学生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整体素质较高。作为“六五后”一代,他们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全过程,并且以其勤奋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中国三十年来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梦”的践行者。但他们的孩子却未见得知晓其父母工作的意义。

同时,由于年龄尚小,他们也并不理解“中国梦”的真正含义,在他们看来,“中国梦”还只是政治说教的名词。因此,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与事——主要是家长身上做深入挖掘,使其认识父母的工作在实践“中国梦”中的意义,认识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众多人的默默奉献,使国家的概念具体化,成为本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的重要策略。

本次班会以学生采访父母后写作文、班会上宣讲典型案例的方式进行。学生在采访父母的过程中,体会父母为国家默默奉献的精神,体会他们为国效力的自豪感,本质上是学生体验德美的过程。学生再通过作文、宣讲等方式深入阐释父母的奉献精神,本质上是育美的过程。

班会目标

通过对家长工作价值的阐释,使学生理解“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践行的成果,提升学生对国家发展与个人生活关系的认识。具体目标有三个:

1

激发爱国之情

心灵受到感染,体会、理解父母为国奉献的精神,增强自豪感;

2

提升爱国之识

通过认识父母工作对国家发展的意义,理解国家发展与个人的关系;

3

增强爱国之志

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践行者,未来的践行者将是我们自己,树立爱国之志,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前期准备

1. 在班会正式召开之前一个月,我给每位家长发信,请求他们配合我的工作,接受孩子的采访。学生根据采访写一篇作文,题目为《“中国梦”的践行者》。从学生上交的作文看,家长们对这个活动非常支持,他们都认真与孩子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使作文内容非常充实,保证了班会质量。

2. 作文收集上来以后,我认真批阅,并且选取典型案例,最终形成七个案例与大家分享,构成班会的主体。

3. 设计开场视频与总结视频。开场视频主要阐释“中国梦”的含义,并且展现全班三十位学生家长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意义。总结视频指出二十年后的中国发展前景,指出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并对学生提出期望,期待他们立下爱国之志。

班会过程

01

开场视频:“中国梦”的阐释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班会以PPT自动播放视频的形式开始,首先呈现了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阐释,然后用丰富的素材,展现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的故事,并指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而我们的爸爸妈妈,更成为这三十年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中国梦想。”最后,呈现全班三十位学生家长的工作剪影与简要点评。

设计意图

营造情境,使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全面展现并使学生了解其他同学家长的工作意义,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同时为后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02

学生分享:讲述爸妈的中国故事

七名学生讲述了他们爸爸妈妈的“中国梦”践行故事:徐理江的妈妈——“外企人的心怀”,杨慕华的爸爸——“金融人的自豪”,管荫尘的爸爸——“石油人的艰难”,张译文的爸爸妈妈——“三峡梦的实现”,贾璇的爸爸妈妈——“军队魂的传承”,王宇晨的爸爸——“航天人的自豪”,周雯昕的姥爷——“工程师的风骨”。

下面节选其中三名学生的发言。

石油人的艰难

我的父亲是一名石油工作者。从2000年开始,他被派往海外工作。……他去的第一个国家是苏丹。

众所周知,苏丹不是一个安定的国家,尤其是在南苏丹。可是苏丹石油贮藏的主要集中地正在南部。那时正是中国这条巨龙腾飞之始,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是巨大的。我的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普通的工程师,跟随项目组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家……

我的父亲当时是一线常驻人员,需要在最恶劣的时期坚守营地。……18个月过去,我的父亲在热带雨林的生活终于结束了。随之结束的,还有一个六十万吨油田的一期建设工程。这么高难度的工程,在国际上,25个月能完成就很优秀了。也许其他国家在技术、经验上优于我们,但我们中国人更能吃苦。别人干不了的时候,我们能干;别人能干的时候,我们干得更快。这是中国人勤劳的品格,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而我知道,这让我感到骄傲的,也包括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因表现优秀被公司培训做海外项目管理,然后被调往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沙漠的环境是极恶劣的,晚上温度降到零下,要生炉子,白天地表却高达80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父亲工作了三年。

三年过去,油田终于建成了。这个油田提供了阿尔及利亚南方四省的主要能源,使得石油真正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三年坚守,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保证中国成功。外国人不信,甚至项目组内也没有人敢肯定。但最后我们确实成功了,是一步步的摸索,更是永不放弃的坚守。我问父亲,为什么他们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能做到不离不弃。他告诉我说:“因为不能丢脸,不能丢自己的脸,更不能丢中国人的脸!”于是我得以知道,在为自己和国之尊严而坚守的人中,有一个是我的父亲……

中国近些年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从前的国际项目招投标会上很少能见到中国的身影,就算有,也只能充当配角。而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中国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的技术成熟,我们的经验丰富,我们诚信厚道,我们勤劳能干,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优势。我的父亲说,坐在国际谈判桌上,代表的就是中国的利益。他还常感叹:“中国这十年的变化太大了!”是啊,变化是很大,尤其对于我的父亲来说。十年了,他一直在海外,他作为中国的代表,从不被信任、被歧视,到被认可、被接受,再到现在的被信赖、被尊重,中国走过的路,每一步都在他的身上映射出来。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人,一直怀揣信念和梦想,走出了中国的发展之路……

班主任点评:当我们享受私家车的快捷方便时,当我们在家里享受热水淋浴的舒适时,我们应该明白,我们的高品质生活是靠像荫尘爸爸这样的人艰难工作换来的。我们应该对这些海外石油人充满敬意。

中国发展离不开能源,中国会有更多像荫尘爸爸这样的人走出国门,到世界各个艰苦的地方工作。这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而这个战略的实现,就要靠像荫尘爸爸一样的人的艰难工作。

我一直认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从来不缺少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我想荫尘爸爸的工作经历可以证明这一点。

三峡梦的实现

我的父亲从事财务工作,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三峡工程的建设,但是每个阶段的工作中都有他的身影。前期筹集资金、预估风险,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建设过程中通过会计核算,准确反映每部分工作的成本与投资;建设完成后还要向社会反映工程的总价,为三峡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从批准建设三峡工程开始,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一直没有消失。三峡集团也曾一度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父亲顶着压力默默地工作,只是预算和评估更为精准仔细。

我的母亲是一名工程师,从事三峡机电专业的工作。电站的机电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前后一共有几十个环节,除了需要专业基础,更需要强烈的责任意识。母亲是一个非常细心且耐心的人,她始终怀着热忱对待每一项工作。二十年来,她所管理的项目从未出过差错……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从1994年正式开工,到2012年落成,三峡人经历了18年奋斗。十多年来父母与三峡亲密接触,他们心里有如同看见孩子羽翼渐丰的幸福,但同时又觉得自己太渺小,太微不足道。

一个伟大的梦想是由无数件平凡的小事构成的。“中国梦”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我的父母只是这汪洋大海中的一滴水。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只是忠于职守,将工作任务尽力做好,从没有想过谋求什么宏伟的东西。如今三峡工程建成,几代人的梦在他们手中实现,他们心里有些不敢置信的欣喜,多少年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但是他们明白这不是终点,他们还不能止步……

我父母都是很渺小的个体,不是大手一挥就能够改变国家命运的人物,但他们却拥有让国家甚至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信念。这样的信念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将看似遥不可及的愿望一点点变为现实……

班主任点评:我请译文来发言,是想和大家分享基础设施工程对中国发展的深远意义。

如果没有水电,我们的生活几乎无法正常运转。这就是三峡对整个中国的意义。像译文的爸爸妈妈这样的三峡人,保证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正如译文刚才所说“十多年来父母与三峡亲密接触,他们心里有如同看见孩子羽翼渐丰的幸福”,这是所有三峡人、水电人的幸福。虽然他们觉得自己很渺小,但在我看来,他们是伟大的一群人。

航天人的自豪

我的父亲毕业至今的22年间,一直从事航天军工科研工作,这在我眼里既神秘又神圣。

国防科研工作没有捷径可走。虽然父亲没有明说,但是我却早就有了深刻的感受。记得小时候父亲出差,一走就是一个多月;记得许多个周六日父亲都要去完成一些紧急的任务;记得无数个凌晨父亲匆匆赶去机场,又在隔天的深夜搭晚班机飞回北京……好像父亲很少能有悠闲轻松的时刻,更没有时间和家人一起旅行度假。这种关乎国防建设的工作就是这样,忙碌、紧张、强度大。当然,父亲还说“完成任务是硬指标,试验成功是硬道理”,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的理由。我觉得,这种“高大上”的工作貌似稳定,但更多的是责任与使命……

父亲说,作为航天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他们秉承的核心价值观,在工作中他们将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作为工作指南。他们对待具体工作体现出“四特”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听到这些,我表现出了明显的讶异。父亲说,这就是他们这个行业需要的,也是国家装备发展需要的。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

我询问父亲这些年工作上的变化。父亲说感受颇多。这20年来,我国军工技术发展迅猛,已从原来模仿苏联到现在具备了自主研发和创新发展的能力,武器装备的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想,父亲确实是值得自豪的。……或许是因为工作的性质,我觉得父亲真的是在践行着“中国梦”。虽然父亲没有这么说,可我知道,他是在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为实现“中国梦”做着自己的努力。

这让我对“中国梦”的认识改变了不少。原先觉得“中国梦”就是领导人提出的口号,对于个人,没什么机会践行。可现在我觉得“中国梦”就在我身边,把工作完成好,就是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践行者,只要你有这份心,有自己的行动。它的存在让我们不再那么愤世嫉俗,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当下社会存在的问题,驱使着我们着眼于自己能为别人做的、能为这个社会做的,让我们着眼于未来,而不是一味批评现状。着手去行动,哪怕再小,也是践行者。

班主任点评:真正的人才并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沙漠中、在实验场。我一直很佩服军工人、航天人,在他们身上最能体现中国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正是这四个“特别”保证了中国六十五年的和平,让曾经欺侮我国的列强再不敢肆意妄为。除了敬意,我们没有别的感情可以奉献给像宇晨爸爸这样的军工人和航天人。

设计意图

选取典型事例,深入阐释“中国梦”践行者的行动,通过学生分享与教师点评,集中传递“中国梦”的内涵,使学生在理性认识上有所提升。

03

班会总结:前景展望与激励立志

⒈ 教师总结

什么是“爱国”?有人说,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爱国。这话对了一半,做好自己的事情是爱国的体现,但如果没有爱国之心和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你也不可能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只能是过自己的小日子而已。

有人说,我认为真正爱这个国度,并非要天天把“爱国”两个字挂在嘴边。这话看似正确,但禁不起推敲。没有谁整天把“爱国”放在嘴边,相反现在倒是谁提“爱国”,有时反而要受人攻击。

还有人说,爱国,就要不时鞭策政府,让其更卖力地为这个国度和人民奋斗。我想说的是,我们当然应该监督政府,但不等于政府和我们是对立的。对于我们这些青年学生来说,首先要做的是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不能只想着批评别人,只想着监督别人而忘了自己的责任。

今天我们听了这些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你们的父母,他们在用自己的精神与行动践行着“中国梦”。他们的行动就是踏踏实实地工作,虽然偶尔会抱怨,但他们一直在担当。

一些媒体总喜欢渲染悲情,抓住现在中国的问题无限放大,把中国说得一团糟。这些人真应该读读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中所说的中国脊梁一直存在,这就是你们的父母,未来也会是你们……

⒉ 展望与激励

用视频文字的形式,向学生描绘二十年后,中国的美好图景,同时也指出我国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最后激励学生:爸爸妈妈已经和正在践行着中国梦,未来的践行者将是我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设计意图

在分享、点评的基础上,再度营造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体验。

班会创新点

01

正确理解“爱国”的意义

一说“爱国”,往往被认为是宏大叙事,这与“国家”这个概念的宏大性有关系。宏大叙事亦有其必要,但教育更多强调从小事入手、润物细无声,尤其是“爱国”这一教育主题,如果不落到实处,很容易知行脱离,使学生意识不到国家与个人的正确关系,从而陷入“社会不公、国家落后、我很悲凉”这一怪圈中。此次班会强调国家发展是每个人努力工作的结果,强调国家发展与个人生活的关系,这是教育理念上的创新点。

02

挖掘身边教育资源

本次班会采用的教育方式是:“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汲取正能量。”“身边教育资源”,这里主要指家长资源。学生在班会召开前一个月采访家长并根据采访写一篇作文,是整个班会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参与班会的保障。每个学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既体会到了属于家长自己的“中国梦”践行故事,又认识到“爱国”并非空洞大道理,而是具体的实际行动。

平时,家长没有太多机会与孩子沟通,更很少有机会谈自己的工作。班会前期的采访创造了一个亲子沟通交流的机会,增进了亲子间的理解。这是这次活动收获的额外成果。

实践者说

这次班会,我们力图告诉学生,我们现有的生活,不只是一个家庭的努力成果,而是整个中国发展的结果,它是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共同努力的成果。“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充满感恩之心的理性认识与实实在在的行动。

我们通过对家长这一身边资源的开发,使学生深切体会“中国梦”的实现是靠每个人践行而成的。他们在为父母骄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国家的意义。

作为高中学生,绝不能是一群只会过日子的人。我们对他们的教育,除了学业讲授、纪律约束和生涯指导外,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用崇高、理性与情怀激发他们的成长动力。而这一切,又必须基于我们教师自己的理想信念。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体验到社会不公和人生迷茫,因此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有倦怠、不满。但作为身担国家赋予的教育责任的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职业的价值与使命。

END

栏目:班队活动

班队活动丨何杰:“中国梦”的践行者——讲述爸妈的中国故事
班队活动丨何杰:“中国梦”的践行者——讲述爸妈的中国故事班队活动丨何杰:“中国梦”的践行者——讲述爸妈的中国故事
班队活动丨何杰:“中国梦”的践行者——讲述爸妈的中国故事班队活动丨何杰:“中国梦”的践行者——讲述爸妈的中国故事
班队活动丨何杰:“中国梦”的践行者——讲述爸妈的中国故事

班主任杂志

ID:banzhurenzazhishe

班队活动丨何杰:“中国梦”的践行者——讲述爸妈的中国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