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后之天之骄女长孙皇后(2)

《资治通鉴》“唐纪三唐高祖武德二年”中有记载,在武德二年,唐朝四面用兵,有胜也有败,诸侯八方来降,有诚也有闹,高祖的事业稳中有升,李世民的行踪却十分飘忽诡异。

先是新年伊始高祖一纸调令让李世民出京镇守长春宫,二月份高祖又命令他收留了前来归降的秦叔宝等人,整个儿一后勤大管家的架势。镇守到五月份,高祖又给了李世民一连串的官职和头衔,什么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太尉、尚书令、雍州牧、陕东道行台等等。就好像是父亲故意这么晾着儿子似的,人家各将领在外头打得昏天黑地,只有李世民无所事事。不对,也不能说他无所事事,九月份,他还给两个人求过情,一个是唐朝开国功臣刘文静,一个是西突厥可汗,李世民请求高祖李渊饶他们一死,可惜高祖没把他的请求当回事,依旧杀的杀,害的害,要了这两个人的性命。就这么守着守着,直到十月份,这位历史上亲自上阵带兵打仗最多的皇帝,才得到一个机会主动请缨,领兵三万从长春宫出来了。

从史料上看,武德二年可以说是李世民最郁闷的一年,智谋刘文静被杀,宅在长春宫无所事事。是父亲李渊在故意教训儿子吗?是因为在武德元年,李世民打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大败仗?还是为了维护太子,警告二儿子不要宵想不属于自己的皇位,所以才鸟尽弓藏,把属于李世民阵营的刘文静杀掉了吗?

千古一后之天之骄女长孙皇后(2)

照这样看来,武德二年间,极度郁闷之下,李世民带着长孙皇后出门散心还是极有可能的,既然是自驾游嘛可以走远一点,据闻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颇为壮观,老婆咱们就上那儿去瞧瞧吧?长孙皇后这儿正揪着心呢,害怕丈夫被憋出个好歹来,当然立马说好好好,夫君到哪儿为妻我就跟到哪儿,千万里我追随着你,因为你是我的唯一。所以这就是第二个证据的由来了。所以这就是第二个证据百鸟朝凤的由来了。

第三个证据就更加奇特了,叫做“女身观音自伊始”。

是说在佛经的记载中,我们熟悉的观世音菩萨,一直以来是以男性的形象显现的,六朝时代,人们传说、梦见或看见的观音菩萨,也大都是男性形容,到了隋唐初期,观世音菩萨画像就开始由男身变为女身显现了。这一转变与两个皇后极有关系,一个是隋朝的独孤皇后,一个就是我们的长孙皇后。

《观世音经笺注》里清楚写道:“唐太宗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是观音亦女身也。”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真名已经无考,因为按中国传统,女姓的名字只有自己的父母知道,结婚时换名帖后,公婆、丈夫也会知道。做子女的只有在母亲去世以后,为了写碑才能翻出名帖,那时才会知道母亲名讳。

那为什么观音婢这个小字,也就是这个小名、乳名能流传下来呢?观音婢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吗?

原来南北朝佛教盛行,隋唐之际信佛的皇族、贵族很多,取佛僧名一是为与佛结缘,二也是一种时尚,这种风气一直延续下来。

千古一后之天之骄女长孙皇后(2)

我们熟悉的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以摩诘为字,用来表明自己对维摩诘的景仰之意。维摩诘是释迦摩尼佛的俗家弟子,虽身在俗尘,却修为高远。

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自己,也有个跟佛教有关的别称,叫鹅王。

佛经所言,在佛陀庄严的色身中,显而易见、一目了然的特征,称为“相”,表示佛的各种威德,有三十二种之数。

其实佛显示这种种的 “相”,实属无奈。因为世人执着于相信自己眼见为实,肉眼看不到的就不相信,如此的执迷不悟怎么办呢,佛慈悲为怀,为了救度世人,令众生对佛生起恭敬的心,从而听闻佛法,领悟生命的真谛,佛就显示给众生看一看。其实佛的相千变万化,何止三十二种啊。

长孙晟别称鹅王,指的就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的“鹅王掌相”,又叫“指间缦网相”。是说佛的手指足趾间,有缦网交互连络的纹样,张指则现,不张则不现,犹如雁鹅的脚蹼。

这个相表示佛远离烦恼恶业,至无为之彼岸的威德。

平心而论,古人真的很实诚,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做,崇拜某个人、敬佩某种德行,就彰显在自己的名字中,作为自己言行举止的榜样。

长孙皇后的父亲是隋朝的将军,母亲是名门望族之女。观音婢这个名字既表达了一个礼佛之家对观世音菩萨的尊敬,同时也寄托了父母对爱女的期望。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