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刷单=刀口上舔血?

亚马逊刷单=刀口上舔血?

其实,我们仔细研究下刷单的历史由来,会发现,开始的所谓刷单,就是让客户给一些真实的、客观的用户体验,以及对产品的一些建议。例如其他行业的手机测评、酒店试床员、性用品体验师等。 国内淘宝评价、亚马逊的review其实也是这样的目的,用真实的评价,给其他购物者提供购买建议,这是一个很好的系统。但是,故事的演变过程大抵和世界其他事情存在一样的故事情节,初衷是好的,但是越走越背离,越走越偏离轨道。

亚马逊将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模式来打击刷单者,人工智能会从MAC段、IP流量、产品转化率、Review评论比例、买家页面停留时间、买家账号新旧程度、物流跟踪信息准确性等多个角度,通过智能分析交易数据,将有可疑订单再转到专门的人工部门排查。这个防刷单智能系统,它可以在确认消费者的身份之后,对其发表的言论给予更高的权重,并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展示出来。另外,还会被后面的消费者标记为有用(helpful顶帖)和评论也会提高这个Review的排名权重。对于刷单行为,轻则删除评论,稍重则警告,再重则封账号和法律起诉。

从目前来看,所有刷单行为中最安全的算是VP刷单、PP返款的方式。但是这里面存在着最大的定时炸弹就是:如果刷单者投诉或者刷单者的行为被判定为非自然购买者的行为,亚马逊会立即采取措施,卖家将会损失惨重。

分析到这里,问题显而易见。如果亚马逊把review继续作为一个衡量listing重要权重的指标,单还是要刷的,问题是如何找到更多的自然购买者参与进来。

我们目前的做法是,通过我们的自然人测评者招募平台,最大限度的找到真实买家,对产品进行客观真实的留评。我们的定位精准,能够直达卖家的niche受众群体,直击潜在买家群体。这样的测评是最自然、最有意义,也是对产品的最有说服力的营销办法。举个例子,专业的测评人并不需要你的无人机电池,但是我们利用我们的平台资源直达无人机爱好者的群体,就会有一大群想要试用的自然人来申请测评,他们的评价是专业的、中肯的。评价也会在他们的群体里得到传播和发酵,对于产品的后续营销都有极大的好处。我们对真实测评人的要求为5星最好,如果买家打3星说明确实证明产品需要改进,从价值理论来说这合情合理。既然要做生意,最终还是要像亚马逊一样,遵从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论原则出发。记得AMZ Tacker也是这个原理,只是它测评的还是reviewer,或者是折扣太低的订单,不会形成VP,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权重。

成功的跨境电商都在阅读





欢迎广大跨境电商与百事赛乐跨境一起,探讨这些年跨境电商圈的那些事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