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好方法——"交叉"

近日读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发现其在论述"中国职业教育的困境"时,提出了一个提高职业声誉的好方法——收入水平各系列要有交叉。我简要的转述一下郑先生的意思,希望能够为他的思想做一下传播,为教师队伍建设尽点微薄之力。

一个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好方法——

郑先生说,在我们这个唯物质时代,提高某一职业的声誉的根本手段就是提高这一职业的工资。

诚哉斯言!为什么老师的声誉还不够高?工资低是很重要的因素。虽然近些年教师的工资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还是不能尽如人意。出去旅游,导游都不愿带教师团,说当老师的钱少事多还都是理儿;一个男的如果当了老师,找对象是有点困难的,因为工资收入买房买车实在是不够啊。在教的学生里你问问,没有一个愿意长大了当老师的,尤其是中小学老师,说是整天加班加点忙忙叨叨,收入却那么一点点。虽然大家嘴上说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到了选专业时,却都避开师范。只见过老师辞职考公务员,哪见过公务员考老师的!收入的窘迫也造成了一些老师去有偿家教,又反过来给教师群体增添了负面影响。所以,提高教师的工资,让老师能够安心从教而无后顾之忧,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声誉的最佳途径。工资涨上去,再制定严格的选拔制度和严厉的师德考核措施才有说服力。

一个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好方法——

郑先生说,一个社会在职业、技术等级上有若干系列,比如大学教师系列、中学教师系列、小学教师系列。在收入水平上,各系列要有交叉,即甲系列的平均收入水平虽高于乙系列的平均收入水平,但乙系列中的最高收入者应当居于甲系列的中上水平。非如此,乙系列的人才能安居乐业。不然乙系列在人们心目中就是地道的下等职业,说什么好听的也没用,改换门庭才是真的。改换又不易,所以就是努力不进门。各系列收入谱系上的交叉,是保持职业差异,又兼顾每种职业中人的声誉、动力的策略。

一个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好方法——

的确如此,现实里中小学教师的声誉和社会地位的确比大学教师差很远,而且还几乎没有什么可能去突破。仿佛你一进入这个学段,你就是低人一等了,无论你做的多好。我想,为什么大量的人才不来中小学当老师,除去工资收入低这个因素外,职业上升渠道狭窄甚至没有上升的可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无论你如何努力,你都能看到三十年后你的模样,没有升值潜力,也就没有希望,想来也是真的很绝望。比如现在职称晋级方面,虽然大门已经打开了一条缝,但是能够晋级到正高的中小学教师少的都可以忽略不计,如此怎么能够调动起普通老师的积极性呢?我们设想,如果一个小学老师干得出色的话,收入能赶上大学教授的平均水平,那一个人在选择当小学老师时的动力一定是非常大的,这也就能够吸引许多有志于研究儿童教育的优秀青年人进入小学学段,也能让他甘心情愿的扑在岗位上努力奋斗,从而对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增添很重的砝码。

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
一个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好方法——"各系列收入交叉"真的是个好策略,因为他让人看到了向上流动的希望,让人有了进入的坚定信心,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吸引人的呢?

我是晓行致良知,喜欢观察教育、思考教育,您的关注是我前进的动力!为了让教育变得更美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