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短短路名,讓閔行的昨天與今天“搭界”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即將迎來建區26週年紀念日的閔行地區,擁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700多年的建制史。青春年華和悠久歲月,使得閔行區既充滿朝氣,又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這種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在閔行區的地名上得到體現,而地名又記錄了閔行區的發展軌跡。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1992年9月26日,經由國務院批准成立新閔行區

地名向來是一個地區最好的“見證者”之一,也是一個地區人類活動和自然形態相結合的歷史產物。閔行區其地名、路名之由來和命名,既異趣於上海市區,也不盡同於市郊其他各區縣,可稱為上海地名、路名由來和命名法之大全。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道路命名規則多樣

規則:按城市道路命名

地區:老閔行地區

1959年閔行區劃屬上海市區,又處上海市區的西南部,按上海城市道路稱名“南北道路以全國省名,東西道路以全國城市名”的命名規則,1960年上海市基本建設委員會對閔行及吳涇地區19條道路,除保留少數原路名外,均以雲南省地名命名。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於是有了瑞麗路、碧江路等。到1980年,連名聞全國的閔行一號路(閔行一條街),也以雲南省玉溪市邊上的江川縣名改成了江川路。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規則:按公路命名道路

地區:原上海縣

路名按全國公路命名的規則,是指跨界的(鄉鎮、區縣、省市)各取公路起訖點地名的首字命名,有七(寶)莘(莊)路、北(橋)松(江)公路、漕(河涇)寶(七寶)路、北(新涇)翟(諸翟)路、三(林)魯(匯)公路、顧(司徒廟)戴(家塘)路等。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1922年闢建的滬閔南柘路,則因連接上海—閔行—南橋—柘林而得名,成為上海最早通向外省市的公路之一滬杭公路的一段。那條聞名遐邇稱為318國道的滬(上海市區)青(浦城區)平(望鎮)公路,也有一段在閔行區內,是一條國家級主幹道。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規則:寓意美好,寄託希望

地區:鄉鎮內

郊縣鄉鎮內的路名各有千秋,頗富地方和時代特色。以當地集鎮命名的,有陳行路、曹行路等。或以道路所在行政村命名,有七寶的新龍路、號上路,命名意圖十分清楚,盡力保留老地名。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還有以道路所處集鎮方位命名的,有莘莊的莘東路、莘西路,七寶的寶南路等。還有一種是富有時代特色的路名,有紀王地區築於1958年的解放路(今紀翟路),七寶的民主路、青年路、三八路等,都是一個時代的象徵。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改革開放後,又出現與閔行區經濟發展有關的路名,不少在各種開發區內,如申富路、金都路、銀都路、顓興路,抑或者像虹橋商務區內的申長路、申虹路等,寄託著人們對地區繁榮的期盼。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拓展知識·解析那些“前言不搭後語”的路名

1.虹許路(跨長寧、閔行兩區)

虹許路北起虹橋路,南至吳中路。以虹橋路與許家宅(自然村名)兩地首字命名。現也已成為虹橋古北地區的主幹道,沿途商住繁榮。

2.龍吳路(跨閔行、徐匯兩區)

龍吳路南起吳涇地區劍川路,北至龍華西路。1958年始築。以起訖地龍華、吳涇首字命名。沿路自南向北為吳涇、永德等新村,有吳涇化工總廠及上海植物園等。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閔行道路阡陌交錯,散枝零零

有些路陪伴著我們成長

但也有些路名隨著時光的年輪逐漸消失

關於閔行的路名,你有沒有話想說?

歡迎在下方留言板與小閔互動

說出你與閔行路名的故事......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以下內容您可能感興趣

解析短短路名,让闵行的昨天与今天“搭界”

編 輯丨殷熠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