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国人留学是为了改变国家,如今的留学生是为了什么?

小也mikeyo

百年前清朝留学生出国的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记,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国家日益富强,可是很多年轻人在优渥的环境之下却丧失了理想和情怀。 和那些先人相比我们究竟少了些什么?

现在确实有一部分人有报国志向,但很多人只是为了回国有份体面的工作。现在多数人看到的只是胡适等少部分名人的言行,当时有许多人在国外不学无术,回国后坑蒙拐骗。大家可以看看《围城》和《留东外史》。现在留学人数太多,回国作贡献的也很多,只是因为时代不同,国家安定且发展迅猛,故鲜有人跟国家建设结合起来。一句话,总体来说,留学回国对国家是有贡献,改变与否,更多的是与国家大势有关,与个人关系不是特别大。

百年前中国人留学,为改变落后的国家。如今为什么那么多中上层精英家庭选择把孩子送往国外?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与研究。在我看来现今的中国人留学,是为了申请留在国外。我这样说也会有些偏颇,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确丧失和很多理想和情怀。(我也曾今海外留学10年,如今回国并不是别的国家容不下我,而是我觉得中国才是我的根)

老实说如今留学念完硕士博士,没有在国外的工作经验,回国已经很难找到好的工作,除非是很知名的大学,否则和国内毕业生比并无多大优势。而在国外比如美国工作,当然最好要办绿卡啊,不然换工作、回国探亲都各种不便,更别说哪天万一忽然被炒就只能在限定时间内离境。


加拿大家园

现在的中国比的确比100年前的中国强大了很多,国民的经济水平也是以前无法比拟的,但是这就代表我们国家已经没有东西能向发达国家学习的了吗?

况且,留学就必须是为了国家吗?如果任何一个个人选择都需要和国家意志绑定在一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拼命想留在北上广深,为什么还有人想升职加薪?这些人为什么不到偏远山区支教,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战争时期,流传着“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但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祖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上学,而不是拿着枪保家卫国。也就是说,祖国国力的提升,会让国民拥有更多选择权。

本质上,如今出国留学也是一个个人选择,没有更多引申含义。它和“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攒钱换一部更好的手机”、“晚上吃一顿大餐”、“假期出去旅游”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个人选择而已。如果凡事都用“国家”来进行道德捆绑,那每一件事都会吵得没完没了,例如:你为什么选择在大城市找一份高薪的工作,而不是去偏远山区义务支教?你为什么攒钱换一部手机,而不是把钱捐给需要的人?你为什么要吃大餐,中国还有些落后的地方在饿肚子你不知道?你为什么假期出去旅游,而不是留在家乡给家乡增加GDP?你看,没完没了。

很多事情,答案很简单,因为我能。我去追求体面的工作,因为我能;我想换一部手机,因为我能;我想吃顿大餐,因为我能;我想出去旅游,因为我能;我想出国留学,看看地球的其它角落,因为我能。

别人的选择我们无权干预,管好自己就行了。


毛毛虫Claire

百年前的事儿略过,直接切入正题。

中国如今已经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第一大贸易国,以及全球唯一一个全工业体系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再说中国生产力落后已经不符合实际了,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各行各业各地区各群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教育也是如此,特别是高等教育。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某个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虽然算不上优秀,但勤奋刻苦,盼望能入读上一所好学校。然而,中国的人口现状和教育发展现状却往往让人无奈。拿高考来说,很多人就因为报志愿的些许差池(连疏忽都算不上),不但上不了心仪的学校,可能连一个水平很一般的学校都上不了。更多的孩子为求稳妥,往往放弃在报志愿上拼一把,求稳妥入读了水平稍逊的学校。

这一群体在中国数量庞大,外界往往对他们抱有很大的误解,认为他们能力不行,考不上好学校也是天经地义。但很多情况下,一所好学校和一所普通学校之间的分差可能就在5分之内,有时候甚至就是1分之差。这点差别在高考中不足以说明学习能力和刻苦程度的差距,完全就是偶然因素。

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外留学逐渐变得平民化,不少家庭都能负担得起学费,很多发达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是过剩的,他们也希望能招收更多的留学生,以弥补学校资金缺口。这两者一拍即合。

如今除个别顶尖级高校外,绝大部分海外大学都变成或正在变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种临时性补充方案。越来越多的学生因为在国内无法就读与自身水平匹配的学校或专业,转而走出国门,赴海外求学。

因此,如今的留学生主要就是为了补齐自身在高等教育上的短板才走出国门的,他们的行为和在国内读大学的学生并无本质区别。这一点在就业市场上也有很明显的体现,如今的海归和本土毕业生比起来,并无明显优势。

可以预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逐渐平衡化、充分化,海外大学闭着眼睛吃中国留学生红利的时代也会渐渐结束。未来,这一市场也将经历洗牌,只有世界一流大学、有专业特色的大学以及一些性价比较高的大学才能长期受到中国留学生群体的青睐。


奥思智略

100年前的中国还处于被列强侵略的状态,好多仁人志士都是为了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像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都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出国读书,最终学到了先进的理念,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国家昌盛,社会和平,似乎留学只是为了自己,跟国家没什么关系。可能每个家庭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让孩子出国获得更好的教育,更高的学历。但是这个行为其实同时也在给国家壮大力量。

因为从2016年国家教育部数据统计,归国人数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回到祖国发展,这对于整体国家实力提升来讲,是很有帮助的。


嘉正育才张曦文

百年前中国政府派小朋友去欧美留学,目的是让一张白纸留下美好的画面,使一批用洋技术武装起来的中国人从此走上科技救国道路。愿望非常纯正,部分目的也基本达到。改变国家命运的目的不是那么简单,政治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是什么人可以随便预计的。今天去欧美留学,由政府派出的百分比很小,目的恐怕不是为了国家命运,而是今天我们需要这样一批技术人才。大部分去欧美留学的是公民个人行为,目的从主观上来看待仅限于家庭之内。具体目标很难简单下结论。


傅德莱

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今真正的困难家庭长大的孩子,在见过世面以后会发奋读书,因为心有所向,而且也只有这一条途径。百年前的祖国是被压迫的,被欺负的,迫使很多人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先祖们迫切找到一种方法改变现状,刚经历了闭关锁国本就落后很多,国家博弈中也没有无条件帮助别人这一说,尤其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人,技术落后,有钱也买不到真东西,主要是观念落后。于是就有了后话


沧海桑田247634761

留学百年,百年留学。

百年前的留学, 为了中华之崛起。如今的留学,更多的是为了个人的命运的改变。

但是,任何宏观层面的改变都是从微观开始的,个人的改变,必将积累为宏观的,国家的整体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改变。

所以,不要去纠结为了什么而读书,为了什么而留学。即使从你本心来讲,完全是为了个人的一己私立而留学,你也会多少的对社会的改变做出贡献,无论你是主动还是被动的。


邵雨青的加拿大

百年前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当初的留学主要是由国家选派知识分子赴洋留学,是为了学习洋人的科学技术,文学知识,以回国报效祖国,将所学知识运用的振兴中国的道路上。

而现在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留学,首先是凭借自己家庭的经济水平来选取学校留学,而留学的目的常常就是为了提高学位水平,以此

在回国之后找到有高收入的工作,多半是为了个人需求。但也不可否认在出国行列中有真心去追求知识提高自身水平的人才。


海归集结

如今的层面更多,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是为了国家。走出去看一看可以帮助人们增长见识,弥补不足,这对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道理也是一样的。总之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提高的精神去的


长春嘉正育才助教老师

改变自己。穷则独善其身,出去走走还是有好处的,但前提是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去一个地方旅游和在这个地方生活一段时间,感受到看到学到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去看看别人口中的的山的那边到底是不是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