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珩凱:農夫山泉有點甜

馬珩凱:農夫山泉有點甜華林二樓 馬珩凱普凡達工作室


馬珩凱:農夫山泉有點甜馬珩凱在

​​王府至尊,給金融企業做培訓馬珩凱:農夫山泉有點甜馬珩凱在
​秦皇島商學院做培訓
馬珩凱:農夫山泉有點甜
相聲後的孤獨、​心酸、執著

馬珩凱:創業顧問;企業培訓師;雅度休閒匯創始人;普凡達企業培訓創始人。

他的人生可以簡單概括如下:出身貧寒卻心懷夢想,一路坎坷卻心有不甘;經歷了同齡人沒有的磨難,他卻認為可以厚德載物。

他的座右銘是:無論生活和命運如何打擊你,傷害你,折磨你,你都要報之以微笑!

馬珩凱不是一個人人需要關注的人,但馬珩凱又是一個值得人人接近的人,和他接觸,能夠感受到很多正能量。

認識馬珩凱,已經有段時間了,最初沒有感覺,平平淡淡,說不上好壞。慢慢熟悉了,感覺他像農夫山泉,有點甜。

由於氣場相近,我對他有了興趣,願意推他一把,我說:你在拉車上坡,我幫你推一把,至於能不能減輕負擔、加快你上坡的步伐,我不得而知。馬珩凱說:曉寧老師,現在的你我,如同我與企業的關係,決定企業發展的是內在動力,不是我講了多少課,但是我的課,一定與企業的發展方向一致,一定是助推企業向前發展的力。

採訪馬珩凱,是從“贏”字開始,他說“贏”字是由五個獨立的字組成,每個字都是“贏”的必備條件,上面的“亡”代表危機,想“贏”必須居安思危;中間的“口”是心口如一,是誠實守信,也是人的最大資產。

他接著說:下面的“月”,既是時間觀念,又是日積月累、甘於寂寞、沉下心來,同時還是時間管理,一個想贏的人,必須有非常強的時間管理能力。中間的“貝”,代表錢,在這裡是資源、平臺、人脈,想贏,必須擁有平臺、資源、人脈,合作共享,合作共贏。

最後的“凡”是超凡,超凡的毅力、超凡的能力,還有一顆平凡的心!我:既然你掌握了“贏”的條件,你贏了嗎?馬珩凱:我還在路上,但我現在每走的一步,都在接近我的目標。我:你的目標是什麼?馬珩凱:自己贏,同時幫助更多的人去贏。我:如何實現?馬珩凱:一步一個腳印,不斷滿足贏的條件。

為了完成對馬珩凱的採訪,我三次走進普凡達工作室,普凡達三個字就是馬珩凱的真實內心寫照:普通人、平凡心、超凡毅力,實現人生目標。

這幾年,我寫的很多人物,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家境貧寒、不甘平庸、不斷進取,馬珩凱也不例外。

家境窮 窮的難以想像

少年的馬珩凱,家裡窮的超出想像,他的父母來自兩個不同的家庭,組成新的家庭,全家6口人,只有父親一人掙工資。他說:我雖然出生在80年代,卻擁有60年代人的滄桑長相,70年代人的貧窮經歷。

1995年他讀技校時,每天最後一個去食堂,目的很簡單,就是買稀飯的時候,能夠撈的稠一點,還有就是沒錢買菜,用方便麵泡饅頭,怕其他同學看見。

畢業後,分在礦上,當時以礦工的收入待遇,只要他好好上班,養家餬口完全可以,可他只上了八個月,就離開單位,他不能融入到礦工的那種環境中,他也不想過那種一眼就能看到退休的人生,他心中有夢,不甘就此度過。他開始折騰,到集寧販手套,六塊錢一付買回來,賣八塊。有時候一天連一碗麵錢都掙不到,只好餓肚子,晚上回家吃。那時候他最糾結的就是兩件事,一是中午吃不吃飯?二是如果吃飯,吃刀削麵,加不加雞蛋?

馬珩凱還給我講起他的愛情,技校實習那年,他去飯店打工,想法很現實,一是能吃飽;二是女孩子多,有可能搞對象。結果,還真搞上了,而且一次成功,他的老婆就是當年飯店的服務員。

他的結論是,沒有貧窮,就沒有愛人,一次成功,無所謂初戀不初戀。說到這裡,馬珩凱說,人活的就的有想法,沒有想法的人生,沒意思。

中年累 只為心中的夢

馬珩凱聊他的創業經歷,講他如何走上培訓師道路,那一年,他在保險公司打工,參加業務培訓時,他忽然有一個大膽想法,如果我登臺,一定比老師講的好。為了實現登臺講課的夢,他在背後暗暗努力,睡比別人晚、起比別人早,為了記住一句話,他可能會重複幾百遍,單位組織外出學習,他沒資格參加,就自費去學。一邊學習,一邊登臺實踐,他的課越來越受歡迎,他是中國太平保險集團全國優秀兼職講師,山西省導師授課比武第一名。

馬珩凱說他有一個夢,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累,總覺得自己不平凡。20多年的銷售服務經驗,讓他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更加清楚創業的艱辛,他想盡憑藉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更多的個人、團隊和企業,實現他們的夢想。於是他開始創業,他要告訴那些創業者:贏在心態、贏在管理、贏在溝通、贏在執行、贏在銷售、贏在成交……他還運用自己的經驗,為中小企業、商業店鋪等進行企業文化培訓,員工管理制度制定、薪資體系制定、商業活動策劃、店面佈局調整……2008年至今,大連,瀋陽,太原,河南新鄉,秦皇島,晉中,忻州,甘肅,內蒙,臨汾,朔州都有他的足跡,為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隆曦集團、華林集團、花之林等50多家企業做過策劃、培訓服務,開展講座上千場,聽課者數萬人,成為江鴻地產等多家企業的特約講師。

他曾在一家家居實體店蹲點一年,營業額從百萬上升到千萬,賣場從500平米擴張到3000多平米,成為大同市最大的歐美傢俱賣場。

在路上 為自我的證明

他說,他最喜歡的歌就是《在路上》,因為歌就是他人生寫照:

那一天

我不得已上路

為不安分的心

為自尊的生存

為自我的證明

路上的辛酸已融進我的眼睛

心靈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堅定

在路上,用我心靈的呼聲

在路上,只為伴著我的人

在路上,是我生命的遠行

在路上,只為溫暖我的人溫暖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