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被爆押金现缺口 百城盈利能挽回投资者信心吗?

拒绝滴滴收购要约、又不甘被阿里控制的ofo,要想独立发展,盈利无疑成为其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再加上近期,在裁员、高管离职、现金流断裂等等一系列负面消息的冲击之下,ofo终于“憋不住了”,

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6月13日消息,ofo宣布B2B业务营收超过1亿元,同时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实现盈利。按照ofo B2B业务负责人邵毅的解释,公司的实现盈利是这么来的:基于ofo的高频使用率,可将用户流量直接导流至广告商的线上或线下。这个赚钱的逻辑似乎早就不新鲜了,摩拜之前就与诸多厂商进行合作,将用户流量导流至广告商的线下和线上,事实上,影响力肯定是有的,但是,距离盈利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有消息称,一名了解ofo财务情况的人士提供的截至5月中旬的ofo财务数据显示:ofo对供应商欠款12亿元左右,城市运维欠款近3亿元,合计欠款15亿元,押金余额35亿元左右。账面可动用现金不足5亿元。2017年11月份,ofo创始人兼CEO戴威曾公开表示,ofo已经拥有2亿用户。ofo起初押金为99元,2017年6月将新用户押金上涨至199元。若统一按照99元计算,这意味着ofo理论上沉淀着用户近200亿元的押金。另外可以佐证的消息是,日前ofo还宣布,可以使用芝麻信用免押的城市从原本的25个缩减到了5个,这与目前共享单车免押金的大趋势背道而驰,也与ofo创始人戴威此前的在更多城市推行免押金计划的承诺不相符合。目前行业一个鲜明的对比是,摩拜在大举推广免押金骑车活动,今年5月以来,摩拜已先后在合肥、德州、杭州等地宣布免押金,摩拜方面还称该免押金模式无芝麻信用限制,新老用户都不用交押金,已交押金可退;此外,哈罗单车也在今年3月份也开始推行全国范围的免押金骑行活动;滴滴自有的青桔单车同样是免押金模式。

共享单车是个烧钱的行业,这是不争的事实,光是每辆单车的硬性投入成本就高达几千元,何况背后还有公司的运营团队以及维修团队等等,为抢占市场无止境的投入,这些都高不可攀,投资人也是“真金白银”砸钱进去。说共享单车行业不缺钱肯定是假的,不然摩拜也不会心甘情愿被美团收购,小蓝单车尽管口碑不错结果还是由于资金问题,转而被滴滴托管,能够继续在这个市场中拼的都是有后台的,如哈罗背后站着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而青桔单车背后则有滴滴。或许是市场上有关ofo裁员、缺钱以及高管离职等新闻太多了, ofo在6月13日宣布了一则好消息:B2B业务营收超1亿元,同时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实现盈利。在还没有盈利模式的背景下,来看看ofo是怎么赚钱的。根据ofo的思路,ofo为广告商定制的车身广告,在户外被用户看到后,潜在用户扫码骑广告车可获得广告商线上活动礼券,用户获得礼券后可从ofo App端内跳转或下载成为广告商的注册活跃用户,同时用户也可以骑车去广告商线下实体店享受优惠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