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

云朵祝大家端午安康!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

端午还蕴含了许多的文化和习俗

云朵今天请来重量级“偶像”嘉宾

中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来考考你和端午相关的知识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端午节,屈原喊你来答题啦!

点击最下方底部链接与屈原“互动” ☟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端午节的这些习俗,你都知道吗?

挂艾虎

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不上身。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上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保安康。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荆楚岁时记》载:“以菖蒲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此俗流传至今,在广西宾阳等地,每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挂艾草、菖蒲、榕枝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许多地方的民众,端午节时会在门口挂上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古时楚国人因不舍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便以划龙舟为之纪念。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食粽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草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让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端午安康!这些关于端午的冷知识 你知道多少?

湖北各地怎么过端午节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策划 | 曹曦晴 周密

制作 | 成雨静 柴之琪

主编 | 刘蕊俊 陈萌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