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你还敢完整做一次高考卷吗?

时光似流水,静静地流向远方,伴随着那年辛酸的汗水,激动的泪,都将成为我永恒的回忆。

01

这两天都起得很早,像心灵感应一般,两年前的紧张和兴奋穿透时空把我唤醒了。今天的天色和两年前的一样昏暗,瓢泼大雨和高考一起,如约而至。

我赖在床上不想动弹,我有自知之明:今时不同往日,平行时空里的我还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诗词信手拈来自信勇敢的高考生,现在似乎只剩被无尽困倦抽空的皮囊。看起来恍如隔世,其实间隔不过两年而已。

时至今日,你还敢完整做一次高考卷吗?

我很坦诚地公开怀念以前,包括以前的自己。这种怀念并非如同收藏旧物的那种不舍,而是掺杂着后悔,自责,无奈等复杂情绪的。每次回忆起高三生活,都禁不住后怕,怕那时候的自己没撑住而产生更恶劣的后果。

但仔细回想的时候却是另一番景象,那时候的自己好像并不觉得有多疲乏,许是沉浸其中或者早已被压力磨平了脾气。我奔走在拥挤的独木桥上,看到有人卓尔独行,也看到有人摔落水中。但每一种结果在旁人看来,都不算太过意外。

02

十二年了,学业上无数的竞争凸显了优胜劣汰的规则,使层级分化成为常态。大多数的我们一边抱怨高考制度,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一边在这个巨大的齿轮上你追我赶。

不得不说,这种制度建立了我们最初的学习形态;而在以后我们具有更健全的能力时,我们开始选择是否将这种被动转化主动。因此,同样一段艰难的路程,主动自觉的人往往拥有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而走得从容些。

时至今日,你还敢完整做一次高考卷吗?

高考后的第二天,我就在香港的双层巴士上计划着我的未来——不能浪费在大学的每一天,趁年轻我要多学一些,甚至打算辅修法律,要多去外面走走长见识,干一些难忘而疯狂的事。而香港恰恰是个神奇的地方,五光十色的广告牌,琳琅满目的奢侈品,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无不充斥浮躁华丽的气息,凡此种种,锐化了成功的光环,淡化了背后的汗水和努力。

那时候,我把梦想垒得很高,憧憬着闪耀的大学生活。但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停下键盘,又一次审视了一次自己——两年前立的FLAG全倒了。

03

不够努力罢了。

在过去的十二年里,主动也好被动也罢,都有“高考”这个目标在前方等待着,没有人有逃避的余地。纵使那时候有再独特的学习方法,再聪明的脑袋,我们都被要求坐在小书桌前学习。在这种常规的制度下,就算自制力再低的人都在“被迫”地慢慢接近着目标。

而到了大学,所谓束缚统统解除,“恢复自由身”的我们开始全权把控自己的时间,有人张弛有度,有人却走向极端。“优胜劣汰”化成了一条无形的门槛,四年后从门槛走出去的我们将会形成更加鲜明的两极分化。

时至今日,你还敢完整做一次高考卷吗?

今年的高考一结束,我并没有十分热切地关心今年考了什么。我不敢再完整地做一次高考题了。除了忘记什么是“理气论”,不知道哪种地质构造更适合建大坝,我把不顾一切拼搏的自己也给丢了。

我想很多人也不敢再完整地做一次高考卷。

04

记得一次上午,文字学的老师一上课便问了我们一个问题:离开高考两年了,有什么感觉?

课堂沉寂了一会儿,大概是大家虽有感触却不知从何说起。身为华师人,每年都能看到来自各地的老师来此批改高考试卷。高考改卷的大本营设在这里,每一年都会对每一个有知觉的华师人带来冲击——我们不会离高考太远,每一次的冲击都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重温一遍高考的感觉,缅怀曾经的热血沸腾勇往直前的自己。

“如果你四年以后再遇到这个场合,觉得自己脱胎换骨了,说明你圆满完成了本科任务;如果四年后看到这个场景仍是很惭愧,就要反思一下自己四年都做了什么?”老师说。

说是制度的压迫也好,说是努力的连贯性也罢,说到底,现在无所事事的我和准备迎接高考时的我只差了“自觉”二字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